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大唐极品傻皇子>第243章 傻小子把握不住~
  “嗯?”

  魏征三人同时诧异的望着他,而李世民则莞尔一笑,示意道:“刘爱卿且细说。”

  “皇上此举并非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事。或者说,于民间内,就有诸多商号以类似此举,行那交易买卖之事!”

  刘政会附和着,随后为几人讲解道:“我大唐律令内,对于那契约法审核严明,其中也自然滋生了些关于那买卖契约的交易。”

  “其花钱买卖的事物,也是那一张轻如鸿毛的‘契纸’罢了。而在一些商号之内,其中的商贾们更是以其商号内的‘契纸’当做信物,从而进行买卖交易之举,避免那现钱物资的周转。”

  “而刚才皇上所提的‘柜坊’之事,便是那民间多地所存在的当铺。”

  “据微臣所知,其中的当铺柜坊中,有些也是由一些大商号所为,就以长安城而论,东、西两市内也有那多家同商号的柜坊铺子,协同行商。”

  “比如那张三从西市的某商号柜坊典当了货物后,一周后也可在东市的商号柜坊处,进行赎回。当然,其中那典当的货物会有所周转,但在其行径中可得知...”

  “那典当货物时所得那张‘契纸’是可在同商号的柜坊内流通使用的信物,就凭此举,便达成了这笔交易。”

  “而诸如此类‘以契纸为信物’的买卖之事,对于一些大商号而言,也算是那稀疏平常之举了!”

  “至于别处...”

  刘政会说到这,不由看了李世民一眼,似乎在征询对方,自己要不要继续诉说下去。

  后者嘴角含笑的点了点头,让其继续诉说。

  虽然他也可以将自己的意图说清楚,但他毕竟贵为大唐帝皇,经由他人之口转述议论此事。看書喇

  一来,可让其更具备信服力,免去了那自己那身在宫内,还不够熟识百姓生活之嫌。

  二来,也可从其中探听其中反对意见,适当出面说服调整,让其依照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达成共识后将此事拍板实施。

  这亦是帝王心术之一,看似兼听则明,实质也乃是让自己意图能得以满朝文武百官,将其顺利实施执行之举。

  虽然他真要一意孤行自然也可,可作为一名‘贤明圣贤’的君主,‘广纳良言’自然是统御朝政时必不可少的一举。

  “咳咳...”

  得到示意的刘政会清咳了两声,心中宛若明镜的他自然明白皇上对此事的看法如何,而自己所要做的,便是附和趋同即是。

  “想来诸位大人,还记得那绵州水患的50万贯赈灾钱款之事吧?”

  他刻意将话题再引到众人今日一直为之议论的‘绵州’之上,以此为例说道:“那‘50万贯’的赈灾钱款,是由朝堂之上颁布御旨后,为抢救险情,调度巨额物资。”

  “先由飞鸽传书,将草拟的令旨于长安城内,飞越千里到达那益州蜀王手上,通知其先调度物资。而正文御旨,则是派人快马加鞭,晚些时日到达。”

  “至此,仅那些个文字,便直接调动了蜀地高达50万贯的赈灾物资!”

  “这便是由于蜀地有我大唐的官府在其中,且对于圣旨,那自然神圣而不可违背的,因此仅那些个字迹便价值50万贯钱!”

  “这自然是同我大唐官府广布天下,治理有方而密不可分。但与之而来的是一点...”

  刘政会看着李世民,缓缓呼出一口气,说出那决定性的一句话:“既然我们能以一纸文字为信物,号召各地方官府调拨钱款,那百姓为何不可同样以此为信物,从地方官府调拨钱款呢?!”

  ——轰!!

  房玄龄三人如遭雷击,瞠目结舌的愣在原地,皆对其提出的这个大胆想法所震惊!!

  李世民听言,则是悄然笑了笑,未作任何表态。

  刘政会此时见目的已达到,便拱手表态道:“此举乃微臣的一己愚见,但想来也确实有可行之处,还请皇上与诸位大人,再三细思其中的利弊之处。”

  “这...此事关联极大,若是真行此举,那钱款的调拨又该如何处置为妙呢...”

  “千里传书,亦是‘千里传钱’,我大唐确实有如此行政,但这换到民间之中也未免太...嘶...唉...”

  “一纸书信即等同万贯钱两...若是此举真可行,那又何需担忧钱款周转不便,或是财款外露之事...”

  房玄龄三人陷入了沉思,详细思考其中利弊之处。

  毕竟说出此话的,是户部尚书·刘政会,说白了,并非是那有着一言定江山的大唐皇帝。

  也正是因此,他可以说愚话、蠢话!

  哪怕是口中任意说出些天马行空之语也无妨,因为他在此事上没有决议权。

  有那决议权的,也唯有手掌传国玉玺和氏璧的当今皇上——李世民!

  正是因此,他的一言一行关乎重大,无论否决还是认同,尽皆代表了大唐皇权的意志所向,臣子也唯有将其实施之理,无论对错也不好妄加评判!

  但这话从拿户部尚书·刘政会口中说出,变成了‘提议’或者说是‘猜想’,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这一点,就尤其的关键!

  也正是因此,这几位掌管一国大权的心腹大臣们,才会对此定然会动摇大唐的事务,其抵触心理没有那么重,不会担心稍有一句不慎考虑之处,便将某件错事执行了下去,引来祸事。

  “飞钱?倒也确实是如同其名。”

  李世民眉头一挑,听着几人的越发高涨的讨论,将此事的优劣利弊尽数掰扯开来,心中却是暗自得意不已。

  安排尉迟恭前去‘护送’自己那傻儿子的一年任期之举,实在是大好良策啊!

  若不是因此,他自然无法详细得知,牧禅在绵州赴任刺史之际,所作所为的各类事由其表象和暗地里,皆是如何。

  更是难以第一时间,获取这些重要的信息情报。

  除了那傻儿子主动上书,委托交由皇上亲自审阅批复的图纸与奏折,或者说是例行公文之外。

  关于地方实际治理的政事,他根本难以在那些个零散片面的汇报公文中,辨知其详细厉害之处。

  而那大黑熊·尉迟恭嘛...

  有一说一,他那脑子现在倒是越来越灵光了,虽说传来的密函言语依然直白粗犷,毫无多少文采可言。

  但那诉说的相应关键信息,倒是没有将其落下,甚至还将一些事由的由来和进展,一一通报讲解清楚,倒是让他对其内容稍加思索,便了解清楚其中利害。

  “禀皇上!微臣认为,若是此事可为,利远大于弊,但定要有那专门的人员负责监管此事才好,比如学习那民间商号一般,在地方设立‘朝廷官营柜坊’监办此事。”

  魏征率先表态认同道,而作为最喜唱反调的他都如此,其它人自然没有太多异议,而是说出了对此事实施的相关建议。

  李世民纷纷点头,不时提笔记下几个关键之处,随后将其摆在桌前,对其思索沉思起来。

  绵州那边所用的路子,是由绵州司户府进行专门的管辖,虽然目前还在布置之中,但其路子说白了,倒是与之前那闹得满朝震惊的‘绵州水患债券’相当。

  同样是‘以纸为契’抵算钱两的事务。

  只不过,据说其是用了套专门的模子印记为标识,利用之前赈灾物资所遗留的石矿和木纸,制作出一张张‘1、2、5、10、100、1000、10000’等数额的特殊印纸充当信物,并有着难以仿造且轻易辨别真伪的路途。

  而正是由此前因,李世民才从那什么‘绵州银柜’的消息中,延伸了‘大唐银柜’的联想。

  正如刚才杜如晦所言的那一句——千里传书亦是千里传钱,万贯钱财轻易可赴千里,此信物宛若‘飞钱’

  不过,此事还有些具体实施起来,关联倒是极大,这前期的准备事务就有诸多难点,但...

  正如那绵州已靠此试行了,有其成功经验在前,他也只需依照此举,依照国情做好相应修缮之事,便可于民间试行,比如...

  先在长安城内试行一阵,若是有效的话,之后以此再推行其它地方州县,制定好相关律法,以进行有效管控实施!

  “如此看来,诸位爱卿对此举皆认为大可一试,那便尝试一番又如何?那大唐商贾们敢以此行商,我大唐朝廷难道还不比那商贾讲信用不成?!”

  李世民站起身来说道,随后提笔写下三字,嘴角翘起说道:“即日起,于长安城内组办成立‘长安银柜’,先由宫廷御匠将那‘飞钱信物’做出些样式,待我等验查后再于长安城内试行一阵!”

  “若有那不妥之处,再进行悉数整改调整,若是于长安城内广见成效,那便以此为点,将其推行天下!!”

  “诸位爱卿暂且下去将刚才所议之事,写下详细奏折后再当朝上奏!”

  “是!陛下英明!”

  房玄龄四人皆跪地磕头喏道,就要施礼告退。

  就在此时,吏部尚书·杜如晦眉头微皱,斟酌了言语问道:“陛下,似乎忘了那...论功行赏一事吧?那绵州刺史进献如此器物和良策,应当如何封赏才是?”

  “封赏?”

  李世民眉头一挑,慢悠悠的拿起那份连同图纸一同上奏的奏折,其内容...

  可不仅仅是‘进献良策’之事而已,还包括了那讨要物资,救济绵州的事务。

  说白了,就是那傻小子,竟然是试图在以此为筹码,让朝廷再调拨物资给其那治理的绵州。

  那一个小孩子家家的,不过就是治理个下州而已,哪用得了那么多钱款物资,尽喜欢小题大做!

  之前那50万贯物资还不够吗?

  动不动就几十万贯钱的,国库里不是没有,只不过...

  这么多钱,那傻小子肯定把握不好分寸嘛!

  “暂且搁下,待其一年任期满后再行此事,毕竟他还有要务在身,届时其功过再行盘点便是!”

  李世民故意沉着脸说道。

  “是!”

  杜如晦低头喏了一声,眉头却是紧皱不已,心里对此举不由大感疑惑。

  毕竟若是皇上真看重此人,以其功绩,就算此时适当加官进爵,赏赐封地也不为过...

  可这暂时没有任何作为,这就让他摸不清头脑了。

  而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这牧禅惊才艳艳,哪怕远在绵州也极不安分,继续势大下去,对自己这等太子一队的拥护者而言,并非是好事。

  毕竟,对方可并非同太子所用,甚至与之交恶。

  而不能与之为友,或是保持中立者...

  那日后定然会成为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