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都市情感>重生80-阿巴的野望>第116章 磁带,工业厅
  这回有了车,可以多带些东西回去,比如煤气灶什么的。

  把要带的东西放进尾箱,哑巴又去了一趟商店,水果和罐头都买了一些,给李侠买了件风衣。

  开春了,穿这东西正合适,城里很流行的。

  想了想,又给李侠买了身牛仔。上次俩人在市里他想买李侠没让,不好意思穿,也嫌贵,一套要好几十。

  这东西穿在身上比较紧身,勒的鼓鼓洼洼的,不太适合这个时代的审美主流,但年轻人很喜欢。

  因为牛仔太贵,市面上出现了不少各种布料的仿制品,一样屁股勒的要炸,裤腿松的拉胯,价格比牛仔低一大块,但比普通裤子贵。

  喇叭裤,花衬衫,蛤蟆镜,成为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但压不住年轻人喜欢,越管越穿,被剪了也穿。

  不是开玩笑。学校工厂都有组织过,堵在大门口剪喇叭裤,大剪子上去就是咔咔几下。花衬衫,咔咔,深领衫,咔咔,长头发,咔咔。

  想一想也就是在这几天了,一封署名效平的读者来信在京城日报上发表,宣布向花衬衫喇叭裤和蛤蟆镜宣战。《不能眼看这些青年堕落下去》。

  在百货商店的后面,哑巴找到了卖磁带的地方,挑了二十几盒,只要不重样的都拿了一个。上次就给搞忘了,结果家里录音机只能放着干吃灰。

  这会儿每座城市的百货商店背后,都会有一个这样的自发市场,修理电器钟表,制作黄金白银,卖些电子产品。

  缝衣店,烫头店,修理自行车,修鞋铺,倒卖走私钟表,盗版录像带磁带唱片,什么都有。原来是偷偷摸摸民不举官不究,现在已经光明正大了,相当热闹。

  后来的集贸市场基本上都是在这些自发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买完东西,想了想好像没有什么遗漏了,哑巴看了看时间,吃饭还没到时间,也没有什么事可做,就把车一锁,在马路上溜达起来。

  走了几十米出去,他就看到了一家银行,想了想走了进去。

  他记着是今年放开金银自由交易的,就进来看看情况。结果发现里面已经有了工业厅。人民银行工业厅,就是专门销售收购黄金白银珠宝的地方。

  这个工业厅只存在了不到三年,83年人民银行储蓄业务分离成立工行,贵金属业务也分了出来,就是后面的国家黄金。

  过去看了看,有成品金银首饰卖,黄金标价三十块一克。

  这次对贵金属的放开是为了鼓励老百姓买,甚至出台了不看户口不查身份的政策,你买就交钱,你卖,就给你钱,不问出身来处。

  一排陈旧的柜台,两个无精打采的营业人员,他们身后摆着一张办公桌,桌上放着天平和算盘,坐着一个会计。

  哑巴走近柜台低头看首饰。这个年代金戒子没什么太多花样,样子只有那么几种,但实诚,实心的,足金。

  想一想,就在二十年前,还在‘从民间收集’黄金和白银,统一冶炼上交,这会儿又在鼓励购买了。

  当时还发生了著名的‘八百两黄金大盗案’,好像也就是这几天告破的,在藏匿了二十年后,那哥们把金子拿出来到银行卖,然后被顺藤摸了瓜。

  也就是那会儿的人体格好啊,要不然这八十斤黄金,一般人还真拿不动。

  一边胡思乱想,哑巴敲了敲柜台,指了指里面的戒指。

  “同志买戒指啊?”一个女营业员好像刚看到哑巴,笑了一下走过来:“买哪种?我们这有刚推出的红宝石戒指,可好看了,九十块。”

  哑巴笑了笑。红宝石戒指,十八k镶嵌,人工合成宝石,在这个年代可是正经没少卖。国家黄金的根子在这会儿就是这德行了。

  八七年的时候这玩艺儿达到高峰,卖到两百块,还有紫色和绿色,蓝色的。

  到是确实挺好看的。话说这会儿工业厅里还有卖铜戒指,也有不少人买,擦一擦也锃亮。

  哑巴选了选,买了三个戒指,一条项链,其中一个牡丹花型的戒指和项链是给李侠的,另外两个给三嫂和她老妈。

  一共花了不到一千二。这个时候的戒指项链克数都比较大,也不知道是因为工艺问题还是为了让人一次多买点。

  不管在什么年代,女人都是爱美的,都喜欢首饰和贵重物品。

  这会儿戴个金戒指出去,那手都不好意思收起来,生怕别人看不到,有钱的戴金的,没钱的戴银的,铜的。

  有一批江浙人,这会儿就是到处流串,搞钢镚换纸币,用钢镚制做戒指。那戴在手上黑乎乎的,也有不少人愿意。

  ……

  第二天一早,哑巴收拾好,关了水电锁好门,开着小嘎斯来到汽车厂,在食堂吃了早饭,然后和准备好的送车师傅们一起出发。

  厂里比较细心,还给他安排了个司机,这样两个人可以换着开,不至于太累。毕竟也有小四百公里呢。

  往回来这一路,和来的时候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时间已经进入五月,立夏后的第二天,关外的大地已经完全被绿色覆盖,到处草长莺飞,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七十三台大解放和两辆远征一辆跟着一辆,排出去有小两公里,跑起来那是相当有气势。

  中午没停车吃饭,这些司机出发的时候都从食堂带了干粮和军用水壶,就在车上边开边嚼了一口,哑巴当然也不能搞例外。

  不是舍不得,这是他们常年养成的习惯。其实也是为了省些钱和粮票,把补贴拿回家去。

  除了中途停车加油,大家稍微休息了一下放放水排排毒以外,全程没有任何耽搁,早晨七点半出发,下午三点半就到了公社。

  七十几台新解放轰轰隆隆的开进大院,整整齐齐的停成六排。也就是这院子够大,而且这年代也没什么车,要不然都停不下来。

  带队就是给哑巴开嘎斯这位,拿出单子让哑巴签了一下,带着一百多个司机坐上远征直接就往回开了。

  哑巴说让大家在这住一宿他请吃个饭,歇一下明天再走,人家不用。

  这会儿往回走,等他们到家差不多就是半夜十二点左右,到也不算太晚,都不耽误搂媳妇。

  这边签了字把人送走,那边公社里上班的都跑了出来看热闹,看这么多新卡车停在了院子里,都想看看是怎么回事儿。

  哑巴拎着一大包钥匙来到刘金丰的办公室,结果人不在。

  “老六是吧?刘主任回家了,下午没来,你要有事去家里找。这是干什么呀?哪来的车?”

  ‘他这段时间没出差?’

  “去了一趟旅大,前天才回来的,这不就在家歇两天嘛。你直接去家里吧。”

  哑巴没辙,拎着钥匙回到嘎斯上,给车补满了油,开着去了刘金丰家里。

  熟门熟路的来到刘金丰家门口,停好车,哑巴拎着钥匙拿着背包下来,就看刘金丰的大丫头背着书包从西头小路走了回来。

  “你谁呀?停俺家门口干哈?”

  哑巴只在刘小红小的时候见过她一面,这都六七年过去,她早就不认得了。

  哑巴往屋里指了指,点了点头。阿巴。

  刘小红瞬间瞪大了眼睛:“你不会说话呀?”她没说是哑巴,这是个心地特别善良的姑娘。

  哑巴笑着点了点头,又往屋里指了指。

  “你来俺家?找我爸呀?”

  嗯。哑巴忍住去小姑娘头上搓一把的冲动,进了院子,刘小红跟在他后面进来,又跑到他前面去了:“爸,有人找你。他不会说话。”

  “他给咱家送大米的。”刘小艳出现在房门口。上次哑巴来送大米她可是记住了。

  “咱家大米他给送的呀?”刘小红看了看哑巴:“你是我姑夫的弟弟呀?”

  “让人进屋。”刘金丰的声音传出来:“老六啊,进屋来。”

  哑巴进了门,熟门熟路的右转,走到东屋。这是刘金丰两口子的房间。中间的小屋是小姐俩的,西面大屋是小子在住。

  屋里一铺北炕,宽大的炕柜立在炕梢,地下门口这边是一个双人沙发,对面是一个高低柜,一架大立柜。

  高低柜上摆着大彩电和座钟。

  他家里没有电唱机,录音机在儿子那屋,洗衣机在女儿那屋。冰箱到是没有,关外人这会儿对冰箱和空调没有什么认知,感觉用不着。

  “啥前回来的?”刘金丰问了一句。哑巴走的时候给他来过信儿,说是去提车。

  哑巴把拎着的一大包钥匙递给刘金丰,坐到沙发上。

  “啥玩艺儿?”刘金丰接了过去,没想到这么重,差点给扔了,打开一看,抬头看了看哑巴:“车弄回来啦?这是多少台?”

  七十三。哑巴比划了一下,拿出笔记本。

  “这家伙,能行,七十三台,两百来万呢。”

  刘金丰掂了掂钥匙,包好放到一边:“我这阵也没闲着,搭戛了一些,主要前面车没来也不敢下口。七十来台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