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耽美小说>病鹤【完结番外】>第28章 世人以雪寄情,以阆祝川平

  赵应禛来的那日正巧开始下雪。

  仿佛他到处,堆积许久的沉云也不堪重负,献宝似的往人间碎了一地的玉。

  早晨天光仍旧昏暗,路濯裹了大衣抱臂看两位同门打斗,身后是姗姗来迟的甄枫。

  二师兄一手拍在他的肩膀上,“荣师兄今日往驿站带回的,有你的信。”

  路濯接过来,一共有四封。其中有两封面上落了“劝归亲启”二字,让他的心跳停了一秒,转瞬开始猛烈地收缩。

  齐王反叛一事之前压得紧,如今既然流传出庄王将其降服的消息,想来所传非虚,至少得有点苗头。

  路濯强制镇定下来,握拳又张开,将捏皱的信纸展平。

  “师兄,我在一旁……”路濯张口,不想嗓子竟如此沙哑,山间冷风一吹,更显得干涩。

  “去吧去吧。”甄枫边笑道边拍手唤回还想听“庄王大战齐王”戏码的弟子们,重新组织练操对打。

  路濯也顾不上其他,使几个小轻功穿过「不知云」,直直走入俱东庐。

  他小心地拆开信纸,靠着庐内梁柱,拿高了借壁上灯一字一句地读。

  一封是赵应禛回京时在京郊军营写的。字不多,前面都是简单平常的问候,最后写道「城中千门万户点灯至宵旦,香车宝盖,熠爚星下。若有一日得空,亦想与劝归停车河旁伴明月,看一夜火树热闹。」

  路濯头凑在灯旁,脸上和纸上皆有烛火跳跃,落成深浅不一的阴影。他翻来覆去读好多遍才将纸折好放在兜里。

  另一封则要新很多,看样子是前日赵应禛在蓟州时写的,所言更是寥寥,不过三句。

  「两日之程

  快马加鞭

  欲比信先一步见尔」

  路濯仿佛被灼伤一般,有烈火一束顺着顶往下烧满全身。他满脑子闪过的全是回孤话,好像再不识字了。

  倒是动作比所思更快,信还拿在手里便往俱东庐外走,匆匆顺着小路下山。

  这时他才发现,谷中有冬风挟絮,纷乱裴回于半空。

  缠绵缱绻,一片飞来。

  此乃嘉隆二十九年第一场雪。

  坠雪若鹅毛,越下越大。

  空中云层白蒙,好像一瞬间便由墨色昏沉变为清朗昼日,弄得人眩晕不止。

  快到山脚时,路濯猛地缓住步伐,吸一口气,定下心神,将手中信贴身而放。

  他不再急行往前奔去,反而面上平淡,小口喘气,仿佛心中未起波澜,只有右手还在摩挲左腕上带着的砗磲。

  远远见「暂来山」石碑下站着几人正在说话。两名衣着相同服饰的落风门弟子,他们对面还站了一位身材高大修长的男子。

  路濯是真的忘却了呼吸,屏息凝神,像是怕打破什么一般。

  听见身后有声响传来,男人转头望去,一眼撞进路濯的目光里。

  不见深沉,平淡却又汹涌难耐。

  路濯从小路上走下来,男人微愣一瞬便一直盯着他,眼里情绪难懂却仍教过分冷利的眉目轮廓都变得柔和,连带着脸庞线条也融入身后雪意茫茫。

  “兄长……”路濯亦想以笑回之,哪想皮肤被风吹得僵硬,脸上又覆了一层易容之物,这一提嘴角实在是没有什么效果。

  赵应禛却没有在意,似乎能从他面上瞧到心里去。还没等他走到自己跟前便也朝他走去,张开双臂将对方抱了个结实。

  路濯不必像赵应祾一样伪装自己有一条残废萎缩的腿,站直了身子能用脸颊贴到赵应禛的颈部,额头抵在他的耳廓。

  “你的眼睛……”赵应禛埋在他颈侧轻声问,像是怕打破什么似的。

  路濯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完全将眼上的布条和帷帽给忘了!他一下子失神,无法做出反应,又马上冷静下来。即使眼睛无法易容,赵应禛也不可能单凭这个认出他来,只要镇定便定能混过去。

  “眼睛没有大碍。早可以不带绑眼睛的条子了,只是我在外面习惯......”路濯慢慢地解释,语气又镇定说的又看似有道理,实际除了最初几次绑带子是上了药必要的,其他都是为了不在赵应禛面前露馅做的伪装。顺带还成了「仙道路不问」的标志。

  这个拥抱其实很短,兄弟久别重逢,赵应禛收紧手臂一秒又放开。路濯一面感受到他皮肤温热跳动,一面碰到他所披鹤氅上的落雪,化成一滩凉水。

  他抬手,掌心虚放在路濯脸旁,四指摸到耳朵,拇指似乎想要碰一下他的眼睛,最终只是很轻很轻的抚过一眨不眨的睫毛。赵应禛的手很大,衬得少年如此脆弱,像雪中的幼鸟。

  幼鸟却没有对这样绝对掌控的姿势表现出一丝害怕和躲避的欲望,予取予求,只是看着他。

  赵应禛是第二次看见路濯取下布条的样子。初次是在结拜时,隔了帽上的一层帷幔,烛火朦胧,算不作数,那这次就算第一次。

  路濯的瞳色比他想象中浅,带着灰色,又像是不经意间染到了极暗极浅的绿色,或许是因为他抬头时天光皆倒映其中的缘故。两人对视几秒,路濯先转开头去了。

  赵应禛没有介意,垂下手来,低声道:“看来我还是晚了一步。”

  路濯自然知道他所言为何,只觉得那张信纸不止放在胸前衣服中,更贴满了全身,使他如此酸胀涩痛。

  他不答话,倒是旁边围观许久的弟子先插了进来,“三师兄,这位公子说是你的朋友,我们刚准备上去通报来着。”

  路濯点头,“他是我的义兄……”话未说完他便噤了声,赵应禛的名头哪里能随便摆出来。

  “鄙人祝与阆。”赵应禛的手搭在路濯肩上,微微附身道。

  “噢!原来是祝师兄!幸会幸会!”两位弟子抱拳问好,“方才多有失礼,还望见谅!”

  何况赵应禛生得高大,不威也自有一番气势。他披着黑色大氅,于静默中走来,若孤山野狼,杀戮已尽,第一眼觉得骇人,缓过劲后第二眼才会去注意他的面容长相。

  此时他们虽不知道路三师兄什么时候认了个义兄,但方才照面的印象再加上觉得能成为路濯大哥的人肯定得有点功夫,表示敬意准不会有错。

  赵应禛回礼,“见过二位。何谈失礼,是祝某唐突了。”

  二人笑着摆手,连说不敢当。

  路濯朝他们点点头,“辛苦了。这场雪来的突然,我一会儿请师弟们拿伞和炉子下来。”

  “麻烦三师兄了。”

  赵应禛和路濯一起往山上走去。那路以石板相砌,遥遥入雾,怀疑实在白云上。

  狭窄的小道本就容不下两人同行,偏偏这两人似乎不知道自己人高马大,肩和肩错开点抵着也要并排。

  “您没骑马上来?”路濯问道。他有时对着赵应禛会不自觉用敬语,装进路濯的套子有过多的尊敬,倒没有赵应祾那般无赖的亲近。

  赵应禛也只在最初调侃地笑过一次,见他确实改不过来也就随他去了。

  “我到山脚下便下了车。林辰他们将东西全都收拾去青泗城里了。”

  赵应禛从怀里掏出一个鼓鼓的黄色油纸包来,用线包得整齐,“此行匆忙,来不及带什么。在蓟州时听他们说这腌肉是当地特色便给你拿了几袋,闲着时当零嘴吃。”

  路濯接过纸包,手指触到对方的手背,没忍住弯了弯眼,“谢谢禛哥。”他紧接着又赶忙在身上摸索一番,从兜里拿出一颗糖来,正是花忘鱼和他见面那日扔给他的那颗,他一直忘了吃了。

  “小小一礼,恭喜庄王殿下除贼臣平安归来。”

  赵应禛也郑重收下,跟着他笑,“多谢。”

  “一切可还顺利?”两人又往前走了两步,路濯才又开口问道。一口热气随他的话语呼出,在空中变为白色,三两下混着散开,消失不见。

  “顺利。朝廷已经派人去接管了。”赵应禛答得很快。

  只是吾倦矣,不欲还,不愿归。

  想借你的时间,待我逃片刻。

  不过他这话没说出口,只望一眼义弟侧脸,眼睑眼廓,飞斜眉鬓,垂目眨眼间浅色的瞳仁。

  路边疯狂生长的野梅,横枝而来,全被路濯先一步挡开了,零星有花瓣残缺坠落。

  不算许久未见,他却越来越熬不得分离了。

  赵应禛仰头吸一口冷气,又笑笑。赵应禛啊赵应禛,怕不是不打仗,人乏了就闲不得劲了。

  路濯也侧头望他,两人披着颜色不同的大氅,一黑一白。

  雪花若粉末,落在路濯白色外套上便再见不着踪迹。白盐如屑,却堆了一层在赵应禛肩上,或许再过久一点,便能缀满头。

  难怪世人皆爱以雪寄情。

  要是这场雪下得足够长久,他也能够抟风而去,降落在赵应禛怀中、发梢。

  如此,他们也算一起白头了。

  两人之间的沉默从不难捱,安静地走过一段路后,路濯才问道:“我还是第一次听您提到祝与阆之名?”

  赵应禛:“我也是此次回京才知晓。”

  他们走到一处拐弯处,和方才一样是一侧靠山壁,另一侧靠山崖,并修有围栏,不过此处实在是过分逼仄,只容一人通过。

  路濯先行。赵应禛看着他的背影,下意识想扶他一把,待到伸出手才发现自己所想太过奇怪。方才他居然觉得路濯腿脚有疾!

  “可是皇上终于赐字了?”路濯站在前面等他走过拐角,待他并排才继续前行。

  赵应禛再留意瞧他走路,却没有了刚才那一瞬熟悉的别扭感,只能当自己多虑了。

  “不是。”赵应禛摇头,走在他外侧,任风刮过都先由他为他挡住了。

  “外祖父交与我一个囊*,里面是母亲所写。她当时已至大限,本想待我及冠时再同父皇商议取字一事,自觉时日无多,便先留下字句,供日后参考。”

  路濯本想说抱歉来给他安慰,但二人目光相触,他所见没有悲伤只有怀念与温柔,反倒是被安抚了一般。

  “祝乃我外祖母家姓。”

  赵应禛从怀中摸出一个囊*递给路濯。明蓝色铺底,其上绣有一条小蟒。针脚细腻平整,宛如新物,足以感受到端妃慈母用心。

  袋中是一张硬黄纸,想来是端妃平日里抄写经书所用,其质切坚韧,可长久保存。

  纸上最右写「与阆」二字。

  顺着提了几句用以诠释其意。

  「天地宽阔,人间寂寥。

  愿心与广川平。

  做潇洒闲郎,六合过客。」

  ①

  “娘娘是心性洒脱之人。”路濯字字读下来,认真道。

  “母亲在北疆公爵军府长大,性子本就和晋京不符,入宫就像飞鸟被折断了翅膀关入笼中,不是生产弟妹而亡也会郁卒。”赵应禛这些话可谓大逆不道,只是他对路濯卸下了所有心防,也是坦荡同自己相对,难得畅所欲言。

  “她还在世时我尚年幼,不明白其所想。”赵应禛放眼眺望,暂来山乃四周最高峰,其余众山皆小,慢慢没入天边雪。

  “或许这才是外祖父此时将此字交给我的原因。”

  他对皇帝有无为他取字已经毫不在意了,但当魏钧在太常寺祭祀后将这个锦带放在他手心的那一刻,竟有无数酸涩涌上鼻头,仿佛自己还是五六岁时能抱着母妃委屈痛哭的孩童。

  “与阆……”路濯在口中过了一遍这两个字才接着道,“大哥。”

  “这还是第一次听别人这样叫我。”赵应禛略微低头瞧他。

  “扯平了。”路濯回望他。

  赵应禛也是第一个叫路濯“劝归”的人。

  “扯平了。”赵应禛跟着他道,两人自有一番心照不宣。

  ①改编自「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

  我的小禛,我的与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