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耽美小说>天灾下的桃源【完结】>第43章 收成

  艾力西尔坐了一会儿后,就起身告辞了,“对了,今天带来的牛奶还挺多的,未来三四天你们都可以不用去我家拿了,嘿嘿,主要是我们家要开始收玉米了,我们那八亩地,其中三亩种的都是玉米,虽然长得不是特别好,但也许要收拾很久的。所以这段时间家里就不做生意了,没那个时间等人上门来拿牛奶,直接拖去收购站统一售卖。”

  “嘿嘿,其实还有件事,我记得你们说过,你们家也种了玉米,那玉米留下的秸秆你们卖吗?我们家想着多收购些,价格给的和收购站差不多,但我们会贴一些牛奶!希望你们能考虑考虑我们家。”

  宋元他们都理解,“不用考虑了,大家都这么熟了,卖给谁不是卖,等秸秆晒好了就给你们家送去,牛奶也不用给太多,我们家就这么几个人,喝不了太多的。”

  艾力西尔感激的笑了笑,之后怎么做他心里有数,肯定不会让自己的朋友吃亏就是了。

  送走了艾力西尔,宋元他们就打算正式的开始收玉米了。

  收玉米就没有小型的家用工具可以用了,但幸好摘玉米并不需要弯腰,就是要包好露外在的皮肤,否则很容易被叶子割伤的。

  宋元钻进玉米地里,找寻着玉米,一般玉米杆上会结出1-2根玉米,但受天气影响,玉米成长的这段时间,没有下过一场雨,还被高温灼烧,即使他们勤浇水,玉米还是肉眼可见的大量减产了,放眼望去,大部分的玉米杆上根本没有结出玉米,所以他们仿佛在玉米地里捉迷藏,需要仔细搜寻才能获得躲起来的玉米。

  不知找了多久,背篓里根本没有增加什么重量,但看到眼前结出两根玉米的玉米杆,宋远明白,这是被优化过的玉米种子结出来的果实。扭断再扔进背篓里,两星期前宋元就熟练掌握了收玉米的技能了。

  他们四个人,不过半小时就收获完了这半亩玉米地,赵泽看着院子里刚过称的玉米,愁眉苦脸的,“这收获差的也太少了吧!!我们那100平的地就收获了300斤左右,看着这堆玉米,晒干水分后,也不过450斤左右。虽然我们只种了半亩的玉米,但那块地怎么样都比后院的那块大三倍以上吧,这收成却差不多!”

  宋元搬来最后一筐玉米,心想道,这还是优化了三分之一的种子的结果,如果不优化,能不能有300斤都是个问题。

  心里那么想着,面上确是一片无奈,解释道:“没办法,你刚才摘玉米的时候应该也看到了,很多玉米杆上面是一根玉米都没有结出来,而有的结出来的也不过是小小个,连半个巴掌大小都没有,怎么可能高产。”

  宵何倒是很乐观,“其实也还好,刚才我看到一些玉米长的就很不错,一根杆子上结出饱满的1-2根玉米,你也说了,这些晒干后也能有个450斤左右,也够吃很久啦!而且我们不是已经留下了优质的玉米种子了吗?明年我们肯定可以大丰收的!”

  宋元搬出一个大垫子,铺在果园前面的空地上,开始招呼大家把玉米搬过来扒皮晒干,“别抱怨了,赶紧过来扒皮吧,老规矩,玉米铺着晾晒,玉米须拔下来就放在簸箕上,晒干后留着泡茶喝。”

  秦渊第一个响应,嘴里说着,“按照资料上说的87%的出粉率,我们家这550斤的玉米,减去损耗,就有450多斤的玉米粉,也够吃很久了,等回去后,我再搜搜玉米粉能做什么好吃的,刚收获的玉米打成的粉应该会很香。”

  说到吃的,赵泽就来精神了,忙搬起一筐跑到垫子那去,“不能全打成粉,还有大碴子!我看了很多食谱,都说大碴子粥也很香,我还从来没吃过这个呢!一定要试试看!等等,我们怎么磨玉米粉,家里有工具吗?料理机可以吗?”

  宋元哭笑不得,“料理机不行的,我们仓库里就有一台磨米机,那个可以用来碾米和磨玉米面,我看过说明说,还可以破碎玉米粒,那个就是你说的碴子了。而且,我听说收购站附近新开了个磨面工坊,就是为了方便村里人加工的。”

  宵何建议道:“我们家里就有工具,还是不拿出去了,毕竟我们家是免税的,成袋的粮食搬出去,别人看到后有个什么想法,我们也不好控制。”

  赵泽赶紧说,“对对,财不露白,不要拿出去招摇了,免得别人眼红。”

  秦渊也赞同,“对,现在村子里多了些新人,人多眼杂的,还是不要太打眼了,就比如今天艾力西尔说的,住在余爷爷家的那两个人,恶人要是犯了红眼病,那真的是防不胜防。我们也不可能将院子用围墙围起来,那样完全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所以还是在家里解决吧。”

  大家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互相达成了共识,粮食还是要紧紧的藏着比较好。

  玉米扒皮,再铺平晾晒就废了他们不少的功夫,他们打算等玉米晾晒好后,全部用脱粒机脱粒,本来他们打算将玉米芯留着当柴火烧,但村里的通知却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宋元哭笑不得,“这次怎么是强制收购,就没听说过强制收购玉米芯的,是要磨成粉给灾区的人吃吗?”

  秦渊倒是很理解,“国家应该是没有多的粮食了,如果加大农税那农民们是会闹的,不如收购玉米芯,人能吃,只是不好吃,但为了不被饿死,就算知道是玉米芯,为了活下去,也会硬着头皮吃下去。那我们先把上一批的玉米脱粒吧,玉米芯就给白连长,让他们帮忙交上去,他们知道我们有优质种子,会想办法替我们解释数量问题的。”

  大家纷纷点头赞同,赵泽比较急切,“那我们赶紧去脱粒吧,不是说过两天就要割水稻了吗?我们这两天赶紧把玉米解决,之后就可以一心忙水稻了。我算算啊,按照现在的大太阳,水稻晒个一天就够了吧,玉米都只用一天就晒干了,然后我们直接碾米,这么算来,我再等个三四天就可以吃上最新鲜的大米了!”

  宵何笑着说道:“是这样没错,但这大米的产量你可能不会太满意。”

  赵泽用力撕下玉米皮,恶狠狠地说道:“我已经能接受减产的事实了,我等,等到明年,明年我们家就能大丰收了!”

  宋元也给大家打气,“其实我们可以挑出田里相对长得好的,留下来当明年的种子,我仔细观察过,田里的庄稼虽然长得不好,但有一些看着还是挺茂盛的,只要不是空壳,我们收割的时候就特被注意一下,将它们和别的分开来放。我相信,在我们这一代代的选取下,总会有高产的一天,我们国家的农业之所以这么发达,不就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吗?”

  宵何赞同道:“没错,就是这个道理。古往今来,农民种地都会筛选出最优质的种子,所以只要我们不放弃,这产量总会提高的,而且国家不是正在研究高产种子吗?说不定要不多久就能出结果了呢?”

  闻言,大家纷纷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在多功能脱粒机的帮助下,宋元他们很轻松的就解决的大部分的脱粒工作,只是有些玉米粒没有脱干净,这就需要他们自己戴着手套扒拉下来。

  但这种查漏补缺工作也轻松很多,这期间帽子最逗,他想帮大家的忙,就试图用牙齿啃下玉米粒,导致玉米粒上全是他的口水,宋元他们只能哭笑不得将他们赶去玩耍,这完全是越帮越忙。

  到了收水稻的这天,他们如往常一般照料好了菜园和其他庄稼后,就一人一个镰刀,腰间还别着一把大剪刀,亲自上阵。对于没有收割水稻的方便机器,赵泽是不敢相信的,“为什么没有啊!科技没有发展到水稻身上吗?”

  宋元只好开口,第108次解释道:“是有的,但体积都偏大,仓库根本就塞不下,搬运也很笨重,而且就算有,也过不了河啊!行了,这是我最后一次解释了,别墨迹了,快割!记得遇到长得好的水稻就另外放着,而且如果实在不会用镰刀,就用剪刀剪吧,虽然慢了点,但起码不会受伤。”

  苦兮兮的三人组就这么开工了,地里的水稻长得很差,平时地面只要没有勤浇水,就会呈干裂状,宋元捏了捏稻谷,不出意外的发现,里面是空的。

  这水稻种的比玉米还不如,上两个月开始就频繁出现枯死的迹象,现在好不容易等到成熟的时候,又发现大部分是空谷。

  宋元叹了口气,如果不是自己有金手指可以优化种子,并上交给了国家,恐怕以后会饿死不少人吧?希望国家赶紧生产出更多的种子,来年种地的时候让更多人能够用上高产良种。

  他们足足忙碌了三四个小时才收割完所有的水稻,经过这几个月的劳作,赵泽和秦渊的身体没有一开始那么弱了,所以这次收割完后,他们至少还能动弹。

  宋元打发他们两个去做别的事,秦渊去做午饭,而赵泽就在滑轮的另一端接应自己,作为家里的体力担当,他就留下来搬运一筐筐的水稻,再通过滑轮运回院子。

  这框里的水稻看着就有很明显的区别,有的颗粒饱满,而有的长得却很磕碜,一看就是空谷。

  在秦渊准备午饭的时间,宋元不仅效率极高的运送完了所有的水稻,还用多功能脱粒机进行脱粒。

  看着侧面飞出来的很多空谷,赵泽拉着装稻谷的袋子,很无语地说道:“这完全就是原封不动的被吹出来了,空谷也太多了了吧,感觉稻谷和空谷都差不多多了,这产量真的悬,唉,行吧,幸好我早就做好心理准备了,这和我预估的差不太多。”

  宋元拿着最后一把水稻往机器口送,“好了,我们去称一下吧,稻谷的水分在12%-15%之间,称完我们就能知道最后收成了。”

  这批水稻长得确实很差,按照15%来算水份,最后大概只有420斤左右。

  宋元苦笑一声,他心理过了一圈,明白这其中得300多斤还是优化种子带来的,只希望没有人像他们一样头铁选择种水稻吧,这结果只能是血本无收了。

  赵泽看到结果,已经懒得再去抱怨了,直接抱着稻谷去铺好的垫子上铺开,等到白天的时候,自然晒干。

  宋元拍了拍赵泽的肩,“刚才我看到了一些长得不错的水稻,颗粒也还挺饱满的,我们留下当种子,明年的收获肯定会比今年好多了。”

  赵泽点了点头,其实他也发现了不少饱满的稻谷,想来明年的水稻应该比今年要好多了。

  “开饭了!”

  收到秦渊的召唤,两个饥肠辘辘的人瞬间将产量抛在脑后,一路小跑着赶去吃饭。

  看着眼冒绿光的两人,秦渊笑着说道:“我从早饭开始就炖着的羊肉煲,就等着干完活来补补,来,都多吃点。”

  因为有这道大菜在,剩下的就是些清炒时蔬、番茄鸡蛋等小菜。

  干完活后能吃上这么丰盛的一顿饭,真是舒坦极了,宋元放下第二碗饭,摸着吃撑的肚子,靠在秦渊肩头,半眯着眼,享受着片刻的静谧。

  而帽子和围巾就在桌底下,兴奋的摇着尾巴,爪子牢牢地抱住秦渊给他们准备的大骨头,高兴的啃着。

  在这个宁静的深山村庄里,每天这么忙忙碌碌的,宋元觉得这种生活也很不赖。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