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盛世为王>第95章 守城
  匈奴的步兵为什么会称之为炮灰呢?因为正面战场根本用不上他们,无论什么样的战争,只需几十万骑兵一个冲杀,没有解决不了的敌人,如果有,那就再冲一次。

  冷兵器时代,面对骑兵,数量少了还可以碰一碰,但数量一旦到达十万、数十万,那就是一个巨大的绞肉机,若非以兵力优势碾压,很难取得胜利。

  所以,面对骑兵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骑兵,而历代陆续出现的重骑装甲、陌刀等等,都是因为骑兵不足而不得不采取的应对方法,以己之长攻彼之长,绝大多数情况下,在与骑兵的战斗中取得胜利,并不是靠的正面碰撞,而是靠武将的智慧,靠战术取胜。

  直到近代,骑兵才终于被拉下王座,因为要冲击力有体型更大的装甲车,论机动性,现代军车动不动就是几百马力,天上飞的、海里游的、陆上跑的,哪一个不比马快、比马强,骑兵自然要被淘汰。

  而匈奴的步兵平时的时候充当的就是后勤的角色,真正能起到大作用的时候,应该就是攻城了,骑兵是没有办法攻城的,骑着马往上撞等于送死,而步兵可以搭云梯,而这种攻城方式向来是用人命去填。

  等到城墙上的守军金汁用完、箭矢耗尽、石头扔光,他们就再也没有能拦住城墙下的人的办法了。

  而这种攻城方式只有在占据绝对兵力优势而且城内物资耗尽的时候才能用,不然,若是城内物资丰富,就凭匈奴这二十几万人根本攻不下来城池,就算人数再翻一倍都难,因为历代凭借坚固的城墙抵挡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己身兵力的战例实在太多了。

  至于明朝嘉靖年间几十倭寇就去攻打南京城的耻辱纵观整个历史都仅此一例而已,因此并不具备代表性,而凭借几十几百人抵挡成千上万人、凭借上万人抵挡数万甚至数十万人而守住一座城池的战例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次,这才是正常的。

  所以说,攻城最好的方法就是围而不攻,匈奴大军之前便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己方粮草充沛,而对方朝不保夕,若是没有楚军的援军,或者是援军再晚来几天,那郡城里的守军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开城投降,要么拼死一战。

  投降是不可能的,古代战争中投降就意味着任由对方宰杀,屠城几乎是每一个攻破城池的大军都会做的事情,无论是中原还是蛮夷,而这种事情对将领来说管不了也不能管。

  战后创伤心理综合征自古就存在,古代士兵打完胜仗是需要一个发泄的途径的,而这个途径最低的成本便是屠城,屠了城士兵就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一切,而统治者便不需要费心给这些士兵奖赏了,士兵抢到了什么都是自己的,他们不会上交,统治者不会强取,这是默契,也是规则。

  甚至于有些将领会主动要求士兵去屠城,目的很简单,为了自污,一旦做了这个事,朝中自诩清流的官员便会对其口诛笔伐,而皇帝无可奈何之下便会下旨,某某将军,功过相抵,不奖不罚,这便是皇帝与武将间的默契。

  所以,对一个城池的守军来说,是顽抗到底,博取一线生机,还是打开城门,把自己还有全城老幼的人头双手奉上,这并不是一个多难的选择。

  只有一种情况可以打开城门放敌人进来,那就是敌人已经接手了这个国家,这个时候,敌人不会再屠城了,他们的统治者绝不允许,因为这些人现在也是他的子民了。

  而这种情况下,万不可因为一时气节而选择顽抗到底,除非你有必胜的把握,保证敌人绝不可能攻破城池,否则,屠城的结果仍旧无法避免。

  所以,摆在郡城守军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便是拼死一战,没有粮食,还有战马,还有草根、树皮,只要能吃,能让身体产生一点点力气,那么守住城池的可能性便大了一分。

  而郡城里的百姓也清楚的知道,他们的命就在这城墙上的一万多守军手中,他们有粮食的拿粮食,没粮食的搬石头、熬金汁、削木箭。

  所以说,这场守城之战不是一万对二十万,而是一百万对二十万,优势在我。

  而匈奴人是不懂这个的,他们不会懂那些百姓为什么会帮那些守军,在他们的观念里,人都应该是自私自利的才对,他们不会明白中原百姓哪怕是不识字,没读过书,那种刻进骨子里的优秀品质是时刻存在的,而这也是几千年来中原百姓无论遇到多大的灾难始终都能存续下来的原因所在。

  匈奴决定围城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郡城里的守军一定会打开城门与匈奴殊死一战,若是如此,守军必败,百姓必亡,区别只在于能对匈奴造成多大的损失。

  而从匈奴决定攻城的那一刻起,他们注定失败,可是他们却没得选,这是楚军的援军不惜代价之下造成的结果,或者说,从楚军的援军到达的那一刻起,匈奴就注定失败了,除非他们还有更多的援军,然而他们有我们就没有了吗?

  大将军带领大军前脚刚走,楚皇立刻就下令继续集结军队,并且从各州抽调一部分人马赶往幽州,主动对匈奴发兵,从而牵扯匈奴兵力,为雍州大军减轻压力。

  最主要的是楚皇再次集结了两个卫并且从各州调集人马共二十万,只待物资筹备完毕,随时便可发兵雍州,不管他匈奴想做什么,楚皇都要趁此机会与匈奴打一仗。

  为了这一仗,楚皇十几年来如一日,呕心沥血、积极改革、与民休养生息、广纳良言,使得国力蒸蒸日上,积累了十几年的国力,便趁着这次机会检验一下吧。

  而且,姜玄逸说的对,草原的大一统已经不可逆转,这一任的匈奴王是个有着雄韬伟略的有为君主,若无意外,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完成草原的一统。

  而楚皇就是想给他制造一个意外,拖慢他一统的脚步,为楚国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