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盛世为王>第9章 姜玄逸的势
  自古以来,皇朝稳定的基础就是皇嗣,朝堂稳固的基础就是早早立下储君。

  楚皇也不例外,如今四十二岁的他有十三个皇子,其中有六子已然成年,皇长子也就是太子与次子襄王已是远超常人,六子景王更是人中龙凤、栋梁之才。

  再加上还未成年的姜玄逸,在楚皇与当朝三位重臣看来,此时的姜玄逸已经展现出了一代明君之资,若是好好教导,未来未必没有可能成为一代雄主。

  更何况,还有其他皇子尚未成年,楚皇虽然之后可能还有子嗣留下,但或许已经等不到他长大去竞争皇位了。

  但对如今的楚皇来说,上天已经待他极为不薄。

  纵数历代王朝,皇子中能成为大才的又能有几个,能出一个平庸但不昏庸的皇帝就已经很不错了。

  若是能出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已是邀天之幸,若是想出一个雄主皇帝,遍数中原王朝数千年,皇帝数以百计,千古明君又出了几个。

  时势造英雄,但反过来说,又何尝不是英雄造时势。

  哪怕是对于皇家来说,出生的皇子中也有近半夭折,所以要想有这么多子嗣,必定后妃众多。

  封建王朝,无论是明君还是昏君,皇帝的后妃大都不在少数,为了皇朝的延续,子嗣众多,成才的几率才会大,才有可能使得江山存续。

  这个时代是孩子极易夭折的时代,即便是皇家也不例外,即便是成丁的皇子也有可能因为各种意外去世,皇帝也是如此,历史上因为各种稀奇古怪原因死去的皇帝不胜枚举。

  如果说,草原民族二十人中有一人能成丁,那么中原王朝约莫五人中能有一人成丁,而皇家,也有近半皇子夭折啊。

  所以,皇帝生儿子,在朝臣看来,是仅次于江山社稷的大事,甚至比君主是否英明还要更重要,因为皇帝庸碌,朝臣还可以去培养下一代,总能培养出来明君的。

  即便是皇帝不盈朝,只要他不胡乱插手国事,朝臣自己都能稳住这个皇朝,等待下一个明君的到来。

  若是皇帝没有儿子,就只能从旁系挑人继承皇位,而这无论在哪一个朝代几乎都是动乱的开端。

  越是英明的君主,朝中的谏臣、直臣便越多,而无论哪一朝的臣子都很少会因为皇帝后妃众多而去劝谏皇帝。

  无论这个皇帝是为了声色犬马,纵享齐人之福,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臣子甚至都会劝谏皇帝多纳后妃。

  为的就是保证皇家有足够的继承人。

  在君权与臣权共治天下的时代,不仅是皇帝选臣子,同时也是臣子选皇帝,只不过这样的臣子多数会被后世挂上一个“权臣”的称号。

  在姜玄逸前世的古代,权臣亦是不少,废旧帝的霍光,拥新皇的于谦,只不过一个留下了千古骂名,一个却能流芳百世。

  权臣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只不过是太多的臣子因为手握权力而被蒙蔽了初心而已。

  自古以来,为何总有人起兵造反,因为权利夺人心。

  楚皇一代明君,把这个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但还是时不时的会有起兵造反之人,更何况是天下大乱之时呢。

  楚皇自己亦是兄弟众多,这才出了他这么一个有道君主,话说一开始的姜文澜或许也算不上是一个多么合格的继承人。

  但是众子夺嫡,能拼杀到最后坐上这皇位,本身就是一种历练,由皇子到王爷,由王爷到皇帝的蜕变就是这样在争斗中完成的。

  所以,楚皇也是这样对待自己的皇子的,就像养蛊一样,纵使是才能一般,要想当皇帝,就要去拼命。

  只要能拼到最后,再庸碌的人也能变成栋梁。

  楚皇也想和和平平的完成皇位的传递,也想着皇子们能够兄友弟恭,但他是皇帝,是一个想要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皇帝,他不得不如此。

  他也想着或许他楚国奋数世之余烈,能得到那一丝一统天下的可能。

  因此,皇子的多少也承载了楚皇和满朝文武气吞天下的野望。

  此外,皇帝纳妃也有政治考量在其中,如何稳住朝堂众臣,特别是世勋权贵的心,最好的办法让他们家中的女儿或者其他至亲女子嫁入宫中。

  如此,便可以让皇帝与臣子关系更近,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若是将来诞下麟儿,坐上了那至尊之位,依靠着与皇帝的这层关系,何愁不会家族兴旺。

  这等对两方都有好处的事情,还不是心照不宣,一拍即合吗。

  姜玄逸的母亲德妃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进了宫,只不过情况更加复杂。

  姜玄逸的外公御国大将军刘胜,朝中正二品武将,世袭卫国公。

  刘家是随着太祖皇帝打天下的功臣世家,作为一个皇朝最顶级的武勋世家,按理说,其后人应该躺在先祖的功劳簿上混吃等死才对。

  这并不是说后人没有出息,反而这是极有智慧的做法。

  皇朝初立,经历数年或者数十年的动乱,天下靖平,自然到了刀剑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

  也正是到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时候了。

  此时,皇朝的初代皇帝已殁,二代皇帝会很自然而然的进行清洗,甚至初代皇帝晚年就会把他们清洗掉,为了皇位能够顺利传承,这些手握重权的武勋死了比活着作用更大。

  能挺过初代、二代皇帝清洗的武勋本就不多,被皇帝倍加青睐的更是少之又少。

  而刘家就是这样的家族,作为彻头彻尾的保皇一派,刘家从不参与皇子夺嫡一事,更不是中立派,刘家只认坐在那个位子上的人。

  刘家几乎代代都有大将之才,有识之士众多,再加上在军中经营多年,门人弟子无数,这也是刘家能坐稳这个国公之位的原因所在。

  那刘家就不怕皇帝清算了吗?怕,当然怕,封建皇朝,臣子的权力再怎么大,也几乎不可能大过皇帝去,即便皇帝是个庸碌之辈。

  历朝历代,能被权臣所控制的皇帝大都是幼年登基,国朝大乱,皇帝手中无可用之人。

  而在天下靖平,特别是皇帝还是一代明君雄主的时候,能不能拿掉一个臣子只是看皇帝愿不愿意付出这个代价而已,哪怕这个臣子权倾朝野,也不会是皇帝的对手,这是大势。

  那刘家是如何做到真正与国同休的呢?其实就是两个字,不争。

  如何不争?刘家代代都有女子入宫为妃,就是为了让皇帝觉得刘家是站在皇帝一边的,而且,刘家女子从未做过皇后之位,也从来没有争取过皇后之位。

  楚国祖制,皇帝的后妃共分五等,即一后、四妃、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楚皇当然没有纳这么多妃子,整日为国事操劳,哪顾得了这么妃子。

  但登基十六年以来,因为各种原因填充进后宫的就有二十几人,再加上未登基前的几个王妃,后宫之中也有近三十人了。

  而姜玄逸的母亲就是四夫人中的德妃,正一品,当然,以她的身份做个皇后绰绰有余,但刘家女子不为皇后,这是皇帝和刘家的默契。

  刘家除了国公以外,这德妃的位置也是世袭的,以示皇家对刘家的恩宠和信任。

  德妃的儿子从不参与帝位之争,却会成为未来皇帝的左膀右臂,就比如姜玄逸的五皇叔恭王姜文泽,也就是他母亲刘姝怡亲姑姑的儿子,现如今是从二品的镇军大将军,代天子御守东方,是少有的手握实权的王爷。

  刘家这么一个庞大的家族,家族子弟众多,立下大功者更是无数。

  在楚国,无军功不封爵,刘家子弟大多从军,几乎每一代都有数人够得上封爵的功劳,但至今楚国立国百二十年,刘家也只有这么一个世袭国公的爵位而已,而这就是刘家的智慧。

  刘家家训“逞一时之利而断前程者,乃刘家千古罪人”。

  秉承着这样的先祖训诫,刘家才能一步步走到现在,不仅没有衰落,反而底蕴越发深厚。

  姜玄逸为何不想做皇帝,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己不愿被皇位束缚一辈子,宁愿做个逍遥王爷,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他的母亲从小就是这么教育他的。

  而这也是姜玄逸如此背景,楚皇却从未关注过他的原因,因为他下意识的认为姜玄逸不会做皇帝,就随他去吧。

  而如今,姜玄逸已经进入了楚皇的视线中,无他,实在是这个儿子太优秀了。

  作为一个有野心的皇帝,完全无法对这么优秀的继承人置之不理。

  只不过,楚皇如今还在犹豫,要不要破坏这些年来的默契,要知道,规矩一旦打破,便没有重新恢复的可能。

  刘家的体量如此庞大,一旦陷入夺嫡风波之中,对皇朝的未来究竟是好是坏,这些楚皇无法判断,而这一切的关键点就在姜玄逸身上。

  姜玄逸未来的表现决定了楚皇会不会把他放在储君的位置上。

  这个决定太过重要,对皇朝的影响,甚至对天下的影响都极大。

  刘家的势力决定了姜玄逸一旦加入争夺皇位的序列中,那储君之位几乎毫无疑问会是姜玄逸的。

  会有无数的人把姜玄逸捧到那个位置,没人能争得过他,就算是如今看似占据大势的太子也不行。

  虽然太子是嫡子也是长子,但那是因为他的母后是楚皇的发妻。

  彼时的姜文澜并不是太子,只是一个刚刚封王的普通皇子而已,受先皇赐婚娶了当时的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女儿为正妻,也就是如今的皇后。

  所以太子的母族虽然不简单,但也算不上多么庞大,即便再加上如今太子受楚皇赐婚娶了吏部尚书李宾言的幼女为太子妃,以及其他王公贵族家中的女儿为侧妃,这等体量比起姜玄逸背后的势力亦是差之甚远。

  至于刘家,一旦姜玄逸争储,无论最后能不能坐上皇位,刘家就再也不是那个笑看风云的庞然大物了。

  无论是刘家的朋友还是敌人都会推着刘家入局。

  所以说,姜玄逸是否参与夺嫡之事,不仅是楚皇自己要慎重考虑,对刘家来说更是能影响家族传续的大事,更是慎之又慎。

  因此,姜玄逸第一时间来见自己的母亲,他必须把与楚皇之间发生的大事小情事无巨细的告诉自己的母亲。

  这关系到刘家判断楚皇究竟是何态度,好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刘家真的不想出一个九五至尊吗?想来是有过这等想法的。

  到了如今这等地位,几乎是进无可进了,皇帝之所以还没有对他们动手,一方面是因为影响太大,皇帝不舍得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也许一个不小心,就是王朝覆灭的结局。

  另一方面就是楚国建立这百二十年来,这天下从未真正消停过,北有游牧民族虎视眈眈,周边大国环伺,这片大地上,存在着十数个大国,数百小国。

  楚国在这些大国中远远算不上强大的那个,甚至说在最强大的魏国面前也只能算个小国罢了。br>
  天下从未真正和平,只不过因为各国都不是一条心,又相互结盟,互相牵制,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之中。

  尽管如此,国朝边境仍是动乱不止,各国相互试探,虽从未发生过举国大战,但偶尔派出小股部队相互骚扰也是常有之事。

  对于这样的局面,楚国皇帝也不得不依靠军中柱石刘家,刘家一旦倒下,几乎意味着国朝大门敞开,面对这饿虎环伺的其余诸国,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保住楚国,说不得就是国朝破灭的结局。

  因此,楚国不灭,刘家几乎不可能倒,反过来说,刘家不倒,才有可能在这乱世中保住楚国。

  每一代楚国帝君都想着削弱刘家,培养自己的势力,甚至刘家自己都会配合皇帝的动作。

  只可惜刘家每次看似是衰弱了,但因为刘家几乎代代都能出大将之才,这成才率比起皇家还要高,每次都能迅速崛起,而且底蕴更加深厚。

  而且,刘家也在楚国经营了百二十年,怎么可能没有给自己留过退路呢,只是从未用过罢了。

  这样看来,一切的一切,关键点都在姜玄逸的身上,他的未来的表现几乎是决定了楚国的走向,而姜玄逸自己却一点都没有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