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万年大明>第一百零八章 内有锦衣卫,外有飞龙…
  梅永琪,北平府锦衣卫百户。二十四岁正当年。现在济南城西门泺源门配合济南守备官兵防守。手下有一千四百多人。都是城中富户的家丁护院。他被临时授予团练千户的职位。虽然这职位是临时的,但是手下这一千四百人是实实在在的。其中他锦衣卫的手下就有二十多个。其他的都分散在城中别处。他通过这二十多个手下拉拢了至少五百多靠得住的心腹。都是关键时候能拿出来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亡命之徒。这种时候不论过往,只看当下。

  守备泺源门的是一位快五十岁名叫贺全功的指挥同知。原本的手下被铁铉、盛庸带走没回来。现在手头的都是临时征招的原来屯田卫军户。根本谈不上什么战斗力,唯一的好处就是听话。但是一旦遇上了强悍的燕军,真的就不好说了。幸好那位刚刚提拔上来的团练千户倒是刀法出众。而且那些城狐社鼠倒也听他的话。走一步看一步吧。谁知道会怎样呢。

  “贺同知,能否帮忙搞点甲衣?听说燕军的火器甚是厉害。可我们团练一共才一百五十副甲衣。还都是七零八落的。我好不容易找人修理好。但是真的打起来,他们没有甲衣谁敢站在城头之上啊。”梅永琪有的没的跟贺全功吐槽。

  “梅千户啊,别人说话不管用。你开口我一定帮你想办法。哈哈。你那手下有一百多的弓箭手,到时候能否安排在城楼这里。我一定帮你弄来甲衣,虽然没办法人手一件。起码能一半着甲。”在目前济南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贺全功现在只有靠这帮乌合之众了。

  “那就先谢谢贺同知了。不过这次那燕逆真的打过来。济南城到底能不能扛得住啊?总不能白白送死吧。我那些弟兄给足银钱也是会卖命的。但是如果明着有钱赚没钱花。他们也是不干的啊。说句不好听的,您别生气。您是在地的,我这里大多数都是到济南讨生活的。山南海北哪里都有。指望他们为济南守节,我看是难啊。”梅永琪小心翼翼的把那层窗户纸捅破。

  “唉,我们的大人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这济南城中原本十万大军。固守待援就是。怎么都不会怕燕逆。但是现在十万大军出去,回来一万都没有。搞的城中家家皆缟素,户户挂白绫。”贺全功也有两个侄子在军中,现在不知所踪。多数是凶多吉少了。心里面也是狠极了铁铉和盛庸。

  首发&:塔>-读小说

  “贺同知,昨天逃回来的那几十个说这次带出去的十万大军起码有七八万都没死。都降了燕逆。听说北面也是缺兵。估计过不了多久就会过来打济南咯。”梅永琪故作神秘的像贺同知说道。

  “不瞒你说,我也听说了。我还听说。这写个都被铁大人给杀了。说是妖言惑众。那这十万人到底是有多少还活着呢?他们自己逃回来了,却把这十万人留给了燕逆。唉,现在还要守济南。早干嘛去了。”贺同知满肚子的牢骚被梅永琪勾了出来。

  “您说,要是燕逆真的来了。我们该怎么办啊?我心里没个底啊。”梅永琪装作愁眉苦脸的样子。

  “有什么好没底的,我反正不想死。他们不拼命凭什么要我们拼命啊。这两年收了多少银钱啊。济南人都快被榨干了。如果燕逆不来,城里的老百姓也没多久好撑了。粮食不够了啊。现在只能一天吃一顿。没力气怎么拉弓怎么射箭?怎么砍人怎么守城啊?”老家伙彻底放飞自我了。

  梅永琪知道,这事情不能着急。否则会让老家伙警惕的。一脸愁容的看着他说道:“您无论如何要给大家指条生路啊!您毕竟德高望重。我等惟同知马首是瞻!”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你要信得过我,到时候就跟着我。我怎么做你照做就行了。”贺同知在洪武年间曾经几次随军北上参加过燕王主导的北征。对燕王是有过接触的。也很欣赏这位兵马娴熟且威望如日中天的藩王。

  “城外庄子上来人了,说是有信给同知大人!”贺同知的亲兵上了城楼。

  “谁啊?”贺同知有点晕。

  “您先忙着,我去想办法给这帮孙子找点吃的。”梅永琪假装离开。一回头就使了个眼色给身边跟着的锦衣卫兄弟。

  “没事,不就是点粮食么。我来帮你搞定。”贺全功拿过书信打开一看,两眼瞪圆了快速的看完。转头一挥手让手下人都走开。梅永琪一看也屏退了手下。

  塔读^小说[email protected]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

  贺全功对着梅永琪说道:“我那两个侄儿在城外的农庄上。一起回来的有大概一百多个。都是逃出来的溃兵。听说之前进城的那些都被铁大人杀了就不敢进城了。托人送了信给我。你看看。”贺全功倒也不避讳梅永琪。

  梅永琪展开书信一看,上面的内容都是熟悉的口吻。这一定是自己的同袍写的。信上主要的内容是:“败了,败的很惨。不过是的大多是盛庸从南方带来的卫所兵。济南卫的军士大多投降了,他们是被放回来的。燕军没对他们怎样,还给他们洗澡吃饭换新衣。燕军那里伙食好、俸禄高!就是需要重新训练。燕军说了,要打济南。说是只诛首恶,余者不问。当兵吃粮天经地义。听命从事没什么不对。所以不会对普通兵士有什么仇恨。如果军中有率兵投献的军官,赏格丰厚。”

  梅永琪看向贺全功。贺全功也看着梅永琪:“小伙子,怎么样?你现在手下也有一千多人了。这个赏格你拿不拿?”

  梅永琪看看信,看看贺全功:“我说了惟贺大人马首是瞻!”

  “好!那我们就家人博一个前程出来!”贺全功眯缝着眼睛看着城外,手拍在城墙垛口上说道。

  燕军浩浩荡荡的行军行列中被保护的最好的当然是火药和火炮。不过现在的车厢都是铁皮的,比以前的木板车抗造的多。燕军的斥候没有实施遮断,为的就是让南军看清楚阵容。现在行军的时候冷不丁的一样看上去还真有点近代军队的味道。大多数军士都是坐在车上的。没坐车的就是骑马的。基本上不会有走路的。为的是让燕军将士们可以随时投入战斗。而且车厢本身可以提供一定的防护力。燕军特别加强了头面部的防护。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的防止流矢造成的损失。另外还有就是南军也是有不少弓箭好手,甚至皇都六卫中都有准头很高的弓弩兵。所以现在的头盔都是用好钢重新冲压的。防护力放在现在的大明绝对是一等一的。再加上面甲和颈甲。基本上只要不是钝器大力打击。一般不会有太大伤害。

  行军队列两边五里都是是骑兵小队在来回穿梭。保证没有潜伏的威胁。而面对南军的斥候小队这是当做没看到。秉承着你不动我就不动的原则。南军斥候则小心翼翼的在燕军斥候眼皮底下心惊胆战的穿梭着。不断的记录着燕军大方展示出来的军械装备。个个都是脸色发白。军械中没有常见的攻城器械,只有火炮和云梯。看来燕军依赖火炮的传闻是真的了。可是,目前这个状态你想要把燕军的火炮干掉无异于痴心妄想。大多数的斥候在草草记录火炮数字后就尽快脱离往济南城狂奔而去。他们谁都没有注意到燕军行军队列上空几千尺的空中一个蓝白色的飞艇。飞艇的涂装是大明璟设计的。整个飞艇就是一颗硕大的龙头,不管从那个方向看这飞艇都是一个穷凶极恶的恶龙龙头。为了不吓到南军特地拿布遮盖起来的。

  因为飞的很高,而且空中云层比较低。所以南军的斥候就没人发现这个玩意儿。这时候将导致整个济南城最终陷落的罪魁祸首现在还在高空问问的被下面的绳缆拖着前进。一开始整个飞艇部队都是大明璟从之前祥符老家带过来的孩子为骨干支撑起来的。当然里面还有几个是巴格达穆斯坦西里亚学院出身的教授巴雅尼的学生。为了可以早点成为大明的贵族,这厮是真的拼了。一方面凭借自己惊人的记忆力默写他曾经看过的所有阿拉伯典籍。一方面通过来大明的鲁密商人在中东收购能看到的所有有关科学的书籍。大明璟发现一件很令人惊奇的事情。历史上欧洲人一直津津乐道的所谓阿拉伯人翻译了大量的希腊典籍留存于世。最后由十字军带回欧洲。引领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可是,在鲁密学者的认知里面,并没有那么多的希腊典籍被阿拉伯人翻译。倒是有大量的东方典籍被阿拉伯人收藏。而十字军从阿拉伯带走的也大多是黄金白银和各种基督教的圣物。怎么都没有听说过欧洲十字军大量的把各种典籍倒腾到欧洲去翻译的事情。这不重要,欧洲人大言不惭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大明鲸落滋养了整个世界。要知道当年那个腐朽的清朝都是欧洲贵族心目中的向往。何况是大明。

  大明璟对这位巴雅尼大师的压榨造就了大明历史上第一批工科生。而这批工科生对大明的意义非凡。安排了其中五个进入到飞艇部队作为技术骨干。而飞艇部队被燕王命名为皇家飞龙。大明璟曾经想用这个名字来命名未来可能在朱高炽执政时期诞生的固定翼飞行器部队。不过既然上位喜欢那就以上位的喜好为圭臬。不要自作主张。

  大明飞龙司就没有小兵。其中最低级的观察手也是小旗官职。一个飞艇上,一个千户、两个百户、五个总旗加上十二个小旗。二十个人的编制。那个硬质飞艇下面的吊舱很大,二十个人在里面也不显得拥挤。各自有各自的工位。有的需要负责对地的观测,有的需要观测天气情况。有的需要负责连接管道的检测,有的需要负责对地联络的通畅。有的要时刻保持警惕的观察气囊的含气量,有的需要时刻保持飞艇升空的浮空力。这个吊舱实际上更加像一个长的车厢。车厢中间的地上三个架子,架子下面是安装的大口径望远镜。可以偏转一定的角度。三个人是趴在架子上向下瞭望,而手头还有图纸,可供在上面用符号添加信息。然后利用滑索向下输送。而下面的信息只要在地面铺设写好信息的纸张就好。这望远镜的倍数最高可达到二十倍。所以看的一清二楚。br>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飞艇的最初使用是用于警戒、预警、侦查,然后是对目标的识别跟踪,再到侦查-打击一体的阶段。以目前大明的科技生产力,也只能搞出这种比较初级的硬质飞艇。最多也就是随军而行,起到警戒、预警、侦查,然后是对目标的识别跟踪。还无法进行打击。什么时候解决了飞艇的动力系统才有可能用飞艇去打击敌军。不过在阵地战的以后,如果遇上顺风倒是可以弄点爆炸物上去。在敌军的头顶搞点恐怖袭击啥的。大明璟并不想抱着他们过河,让他们自己去走接下来的路比较合适。

  这历史上第一艘飞艇的指挥官是巴雅尼的学生傅元逊。年仅二十二岁。已经是千户的身份了。自从师从巴雅尼以后他好像发现了一个新世界。他终于知道原来世界还能这么看。以前读的圣人书不是没用,而是离生活太远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在中华历史上关于格物致知算学数字有着很深的造诣。唐朝的《算经十书》中收录了《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五曹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缀术》。而《宋元算书》中秦九韶著的《数书九章》(公元1247年);李冶的《测圆海镜》(公元1248年)和《益古演段》(公元1259年);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公元1261年)、《日用算法》(公元1262年)、《杨辉算法》(公元1274—1275年);朱世杰的《算学启蒙》(公元1299年)和《四元玉鉴》(公元1303年)。其中《数书九章》主要讲述了两项重要成就:高次方程数值解法和一次同余式解法。书中有的问题要求解十次方程,有的问题答案竟有一百八十条之多。《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讲述了宋元数学的另一项成就:天元术(用代数方法列方程);也还讲述了直角三角形和内接圆所造成的各线段间的关系,这是中国古代数学中别具一格的几何学。杨辉的著作讲述了宋元数学的另一个重要侧面:实用数学和各种简捷算法。这是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而兴起的一个新的方向,并且为珠算盘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朱世杰的《算学启蒙》不愧是当时的一部启蒙教科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直到当时数学比较高深的内容。《四元玉鉴》记载了宋元数学的另两项成就:四元术(求解高次方程组问题,)和高阶等差级数、高次招差法。《宋元算书》中的这些成就,和西方同类成果相比:高次方程数值解法比霍纳(1786—1837)方法早五百多年,四元术要比贝佐(1730—1783)早四百多年,高次招差法比牛顿(1642—1727)等人早近四百年。《宋元算书》中所记载的辉煌成就再次证明:直到明代中叶之前,中国科学技术的许多方面,是处在遥遥领先地位的。(以上有关算经的描述不算字数)

  我们一直认为是西方人教会了中国人数学,这点实际上非常的可笑。想想看没有数学,那些美轮美奂富丽堂皇的建筑是怎么来的?乐高么?真的开玩笑了。建筑水平往往决定了数学水平的高低。这是不真的事实。至于说什么农村的木匠不懂数学,却可以徒手做出家具之类的反驳就显得苍白无力了。一部分人将数学融入到了经验中去,不代表这里面没有数学的影子。而且做家具能和造房子相提并论么?光中原大地那么许多的城池哪段城墙没有数学的支撑能垒的起来?另外天文学的发达以必然会促进数学的先进。因为那是相辅相成相互需要的。治水、税收、户籍、统计、经商等等各行各业都无法摆脱数学的影子。所以说中国数学不发达,近代是由欧洲人传授的现代数学这种说法极其的不负责任。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儿。中国地域广袤四季分明这才会因观星而出现历法。那些年中国的天空是多么的精彩。中华大地遍布观星台的遗址。钦天监这个几乎从有了政权就有的观星部门的存在还不能说明中国的天文学、数学是领先世界的么?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像中国这样对观星有着执着追求的欲望。不管初衷如何,从那些浩如烟海的记录里面能够清晰的整理出天体运转的规律。西方人有么?好了,扯远了。我们回到大明燕军行列上空的飞艇。

  傅元逊年轻,对世界充满着憧憬。他对教授巴雅尼口中描述的阿拉伯世界的美好充满着好奇。对大明璟送给他的地球仪上面那么许多从来没有见过地方充满着一探究竟的欲望。大明璟答应他,等他退伍就资助他一条船。他可以凭借这条船去往这地球仪上所有的地方。把那些地方大明没有的好东西都带回来!让大明人享用!这才是作为大明第一批飞艇操作员该有的心气。傅元逊甚至和几个手下说好了,等靖难之役结束。他们就用军饷和赏赐买一艘船一起去探险。不过现在还得认认真真的探查。

  今天云层很低,很多时候飞艇不得不下降高度来观测。所幸附近的南军斥候都跑光了,也不拍被看到了。傅千户下令下面的控制室,用卷扬机把飞艇拉低。慢慢的那个庞然大物从云层地步破云而出的瞬间给行军中的燕军以强大的威压。虽然都知道这是自己的探查飞艇,但是很多人还是不由自主的想跪下给这玩意儿磕一个。燕王手撑着这巨大车厢边的栏杆,抬起头看着这像远古巨兽的大明飞龙。心中踌躇满志!他要坐上那九五至尊的宝座!大明需要我!大明需要我这么一个有野心有野性的皇帝!他不由得扯开嗓子向着空中一声怒吼!而云层中那个远古巨兽更是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声。那是飞艇上的汽笛,本来是装在矿山的矿车上的。大明璟拿过来放到了飞艇上。配合着龙头的造型和彩灯,这三款效果很实用。这次打算要在济南城的上空拿出来用。傅千户甚至认为,他们一出现济南一定会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