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万年大明>第一百零三章 沧州攻略正式开始
  军制、经济、民生各种改革都进行的很顺利。接下来就是要对南面进行军事上的压迫了。目前的态势是建文朝廷不断的调整着军队,甚至把广西的狼兵都调了过来。可惜因为水土不服在金陵病倒了一大半。根本形不成什么战斗力。历史上的记载是燕王说:“今盛庸驻师德州,吴杰、平安守定州,徐凯、陶铭筑沧州,相犄角为吾梗。德州城壁坚,且敌众所聚,定州修筑已完,城守亦备,皆难猝下。独沧州土城,溃日久,天寒地冻,雨雪泥淖,筑城不易。我乘其未备,急趋攻之,必有土崩之势。今佯言往北征,因其懈怠,偃旗卷甲,由间道直捣城下,破之必矣。”用白话文来说就是现在密云指挥使右军都督佥事平安、安陆侯吴杰驻守定州。历城侯盛庸驻守德州。副总兵官徐凯、都督陶铭驻守沧州。三者相互之间互为犄角,对燕军威胁很大。德州在白沟河南军惨败之后便在建文朝廷斥以巨资加固城墙工事。而且城内南军数量众多。定州的城墙加固早就完成,守备力量也很强大。如果要突袭很难成功。而沧州的城桓加固工程却因银钱不够人工无法给付,最后便拖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竣工。而且东门附近一处曾经因年久失修雨水浸泡而垮塌很久的城墙根本没有动工修缮。我军乘其不备急袭攻打,必将达到对方土崩瓦解的效果。这次我将佯装北征漠北,对方一定会懈怠。我军偃旗息鼓从小道直捣城下,必将一击破城。

  南军的部署信息都被北平城的锦衣卫所掌握。锦衣卫改制后分做三个大部门。一是宿卫,主要针对燕王府的值宿宫禁,担任警卫。以及内部甄别反间谍的工作。二是间卫,主要负责对外情报收集,对外域指派间谍的任务。三是谋卫,他们的任务比较新奇。通过各地的驻守锦衣卫收集上来的情报予以分析。大明璟给他们的八个字的定位:“大点假设,小心求证。”可以怀疑一切,但是一定需要证据来支撑。在现代属于大数据分析的范畴。实际上一旦开始做,会发现这个时代的人基本没有保密意识。很多信息都可以从平时的活动中收集到。而且因为达官显贵府中的下人数量众多,所以渗透就变得很轻松了。现在连金陵皇宫里面都有大明璟安排的探子何况普通官员家里面。齐泰、黄子澄、方孝儒、练子宁家中都有锦衣卫的人在潜伏监视。在收集到的情报上,南军的部署就好像一张满是破洞的网。燕军甚至可以在这些防守空隙中直插金陵。不过这种险招燕王府不会使用。真正的战争在正面战场上都是用最朴实无华的坊市来战斗。着世界上古今中外的战斗,绝大多数都是在看交战双方谁先犯错。谁的军士更加的坚韧。没有那么多什么计谋。很多都是后世人包装出来的。几乎无法复制。有句话大明璟一直很欣赏,在足够的实力面前,再精妙的计谋也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才会有以不变应万变这句话。绝大多数时候阴谋是干不过阳谋的。

  燕王府上下一直认为,目前军队士气高涨,粮草军械都到位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燕军上下都憋着一股劲儿呢。而且民间的呼声也很高。现在工商业已经步入正规。地方上减租已经基本达成。所有人都获得了比以前更好的收益。没人愿意在回到以前的状态了。连以前随处可见的乞儿、流民都没有了。当然南方逃过来的农户还是不少,绝大多数都由州县两级的户房、工房联手组建的收敛营收敛。由锦衣卫甄别,统一发放生活物资。安排到各地的农庄务农。大农庄的施行让一个农人的可耕种面积大大提升。可还是有大量的土地被闲置。大多数农户都去做工了。没人种地了。这样就极大程度上缓和了本地农户涌入工商作坊后土地耕种缺人的窘境。大明璟安排在大别山中的那些农寨在这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通过把周边州府的流民吸引过来从某种程度上也削弱了建文朝廷的公信力。大量的流民、逃户被充实到北平府附近新设立的大农庄里面。这大农庄的建立是减租后土地贬值,地主纷纷将土地卖给燕王府。燕王府将这些零散土地尽可能的置换到一起,有一部分是新开垦的。聚拢以后把收拢来的农户安排进去进行农业生产。大量使用畜力和新式农具。从草原上置换来的马匹代替传统的耕牛成为了农耕的主力畜力。使农户们的工作效率成倍的提升。再加上高产的新式样农作物让整个北平府一派繁荣景象。

  介于这样的局面,燕王决心出兵偷袭沧州。燕王现在麾下是燕山三护卫四万五千人、燕山五军七万五千人、燕山六卫九万人以及大宁卫、广宁卫、营州卫改制的燕山飞骑共六万人。再算上神机营的五万人。已经是二十多万的兵力,而且这些军兵除了炮兵都是百分百的披甲率。目前燕军中甲胄的普及率已经是到了辎重兵这一档了。炮兵因为是在最后的,旁边又有骑兵保护。什么时候需要他们肉搏那这场战斗赢了也是惨胜。虽然平时不披甲,但是还是配备了想马甲一样的套甲在弹药车上。以防万一。至于火器则已经完成了每人最少有两把的地步。就是被保留下来的一部分强弓手也配备了霰弹枪作为近战之用。大家都小看了弓箭兵,他们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射出二十到三十支箭矢。身体的强壮程度赶得上掷弹兵。而且现在又配备了滑轮弓,基本上五十到六十支箭是不在话下的。因为弓箭兵一旦被骑兵近身那就是场屠杀。所以配备霰弹枪可以有效的让他们对骑兵有抵抗力。毕竟你再强壮的宝马面对炙热的霰弹是没有抵抗力的。血肉之躯怎么能抵抗钢铁热流。这些弓箭手之所以保留的唯一原因是,这帮老货都是经年的老卒。在弓箭一道浸淫多年。虽然比不上草原上的射雕手。但是在混战中的杀伤力也不遑多让。所以保留他们是为了猎头之用。滑轮弓现在配合碳素箭矢能提供超过三百尺的有效射程。在一百米上可以逮谁射谁,谁中谁死。骑兵就更不用说了。那新型的马铠,全套的重量不过二十几斤。防护力却比老式重达两百多斤的具装马铠还要好上几分。连马腿都有防护,马掌上也带上了有倒刺的脚套。可谓是出出能伤人。掷弹兵的出现让一百尺内的火力空隙被填补。本来这部分需要火铳手的齐射来做杀伤。现在掷弹兵的强力输出,可以让在炮火下幸运的漏网之鱼都回到黄泉路上。当年彻彻儿山战斗的时候抛射机抛射的弹药已经被小型化,掷弹兵最远可以投掷到二百尺开外。所以火炮列装以后抛射机就全都下岗了。现在被州府的水龙队拿去抛射阻燃剂。用以城市消防用了。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就在建文二年十月十五日,燕王对外声称北元余孽南袭,派兵出征。浩浩荡荡的人马在大营中做着出发前的准备。而这时候一支工程营在燕山飞骑的掩护下前往直沽。燕山飞骑有右军副将徐理、指挥同知陈旭率领。这两个徐理原是营州中护卫指挥佥事,陈旭原是会州卫指挥同知。虽非燕王府老人却也被燕王所信任。这次的说是出征漠北,实则乃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举。工程营自从使用了大明璟设计的翻转式的架桥车后,被各方主官看中都要配备。但是为了保密只能统一管理,分散使用。平时成一营,战时哪里需要配合哪里。在宽度一百五十尺的直沽河上只用了一天一夜就建起了一座可供三寸炮车通过的浮桥。至于五寸的炮车就只能摆渡了。

  当月十六日,燕山五军出动前后左右四军,原济阳卫指挥佥事徐忠以燕山前军指挥使之职率燕山前军,原大宁卫指挥同知房宽以燕山后军指挥使之职领燕山后军。原济宁卫指挥同知马云以燕山左军指挥使之职领燕山左军,原北平都司徐彬以燕山右军指挥使之职领燕山右军共六万人师出通州奔袭沧州。燕军装备的马车现在全部都换上了橡胶轮胎。车厢都是双层铁皮的。防护力高,重量还不重。一般都是四匹挽马驱动。速度快,转载多。拉人装货拖炮啥都能干。特别的瓷实耐操。关键的时候还可以把车厢直接从轮架上拿下来,堆叠起来当掩体。这比后来戚继光的偏厢车要方便的多了。而且防护力也要高多了。毕竟铁皮比木板耐操,而且更防火。还有种战法就是不动车厢,把轮子固定住。直接把车放倒,就是一个现成的掩体。或者横过来在车厢上竖起铁板当掩体。让燕军上下都十分的中意。

  沧州的守将乃是身为副总兵官的徐凯领兵守卫沧州。在沧州以徐凯、陶铭为首的这些将领一致认为燕军并无南下的欲望,更多的是希望偏安一隅做个北方的地头王。并没有很好的防守准备。天天监督军士四出寻找建筑材料昼夜筑城。这个年代的北直隶还有零星的森林。还没被完全砍伐光。但是路程就比较遥远。只能向四处派遣收集建筑材料的军士。但是这帮狗日的哪里会去真的砍树开山取石。还不是到附近的堡寨中拆房子取建材。结果就是沧州附近一片哀鸿。不过北直隶沧州是武术之乡。练武是传统。很多的村落开始结寨自保。反倒是消耗些不少沧州的兵力。等到徐凯知道手下的无脑举动后,大部分的堡寨都派了人和燕军取得联系。希望燕军尽快南下解放沧州解放他们。其中很多堡寨都和北平府的锦衣卫接上了头。有些直接就成了锦衣卫的外围探子。有些被燕军发展成了外围。一方面为燕军提供南军的消息,一方面从燕军手里面购买换装淘换下来的军械。转眼一群庄丁就都成了精锐。

  马家堡在沧州东北五十里不到。正好是天津、沧州、黄骅三地的交通要道。大小算是个通衢的规模。马家堡在此建立堡寨有百多年了。从前朝就建起了三进围墙的堡寨。这堡寨是建在一个小山头上的。也就是围墙是一道比一道高。易守难攻,绝对是个坚城。守寨的是马家堡正经八百的北平布政使司沧州马家堡兵备道辖下民团,说是民团他们从北平府购买了很多被燕军淘换下来的装备。腰刀、长枪、盾牌、弓箭、札甲。这些装备虽然是二手的,但是大明璟命杂造局翻新后。一水儿的锃光瓦亮。所有的利器都是重新开了刃的。虽然没有到吹发立断的地步,也是砍肉肉开剁骨骨裂。盾牌也都是拿的库存货。而别的被换下来的只能去回炉了。本来燕王府不想出售弓箭和札甲的。后来看到燕军自己列装的滑轮弓和精钢甲。原来的货怎么都不入眼了。马家堡得到了这批军械以后可谓是鸟枪换炮。三百人的团练几乎人人披甲。其中一百弓箭手,一百刀盾兵和一百长枪兵。另外还有三门虎蹲炮。虽然炮比较老,但是架不住火药精细和霰弹牛逼啊。以前的霰弹里面啥都有,石子儿、砂土、碎瓷片儿啥的都能往里面塞。现在不一样了。一半铁蒺藜一半钢珠,而且还都是分开包装的。还有定长引信。在装弹的时候根据需要截断引信。在发射的时候火药燃烧会点燃引信。控制霰弹在飞行过程中爆炸。这空炸的效果相当到位。基本下面的人马都很难生存。

  马家堡的主人马咏铭心情很不错。大儿子马伯霖去了北平府三次,第一次带回来几十车军械。让马家堡的庄丁的战力提升到能和朝廷的兵马有的一拼的实力。第二次带回来的消息是燕王府的经济动向。虽然减租一开始让马家主很反感。但是发现如果按照燕王府的方案执行。他们在工商业上赚到的利润将是在地里刨食儿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这让马家家主甚为心动。第三次回来带回来的消息让马家家主可谓兴奋不已。北平府在修路,而且准备一路往南修。一定会修到马家堡。马伯霖看过北平府的新路和新马车。这路真的相当平整。而新马车用了那种有弹性的车轮在上面跑得飞快。速度比平时快了数倍。而且车厢比以前大,更加的能装。

  马家既然能在这通衢之上立堡寨,就有能拦瓷器活儿的金刚钻。马家一共四个儿子,大儿子马伯霖是个学文的。二十岁上考取了举人功名。几个弟弟马仲伟、马叔常、马季庭都是练武的。师从一位蒙古射雕手古尔德,练出来一身弓箭本领。骑射出众,在北直隶也是数一数二的好手。本来是想去北平投军的,毕竟沧州属于北平府。结果燕王发起了清君侧的靖难之役。当下马家家主马咏铭当下就按住了三个儿子。这亲王靖难怎么可能和中央对抗?可是没想到朝廷的大军接连几次大败。完全不是燕军的对手。这让马家家主心中有所松动。大儿子几次在北平府带回来的消息让马家家主逐渐改变了看法。而且马伯霖在北平看到的是一派繁荣景象。北平民众根本不在乎朝廷。完全就是觉得燕军一定会赢。茶楼、酒馆、青楼、妓馆中谈论的都是燕王府提供给地主的工商业机会。海外大量的需求让北平的工商业发展迅速。燕王府也不吃独食,欢迎所有的人带钱来入股。甚至老百姓凑钱入股也可以接受。而且承诺只要加入靖难行列,就可以享受燕王府所有的福利。只要你有兴趣玩,就可以参与进来。一开始有人觉得燕王府在捞钱。后来发现人家的船队带回来的白银和黄金。这是不能作假的。没人知道燕王府现在有多少白银储备。这数字只有燕王、世子、张辅、大明璟知道。经过贸易积累的白银在三千万两左右,差不多一千吨的样子。而通过在倭国佐度、石见等地偷采的金银矿。那个时代这两个金银矿都还没开采呢。大明璟用无人机、机器人和传送阵在这两个地方偷摸的采矿。虽然和新大陆开采的白银、黄金比较起来数量真的没什么感觉。佐度金银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停产的时候一共生产了近八十吨黄金、两千三百多吨白银。这可是挖了三百年的重量啊。而新大陆的金银矿基本都是成品矿。这颗星球的矿产好像是被人提炼好直接灌到地下的。反正开采方便,品味高到超过八成的含量。所以大明璟就直接用传送的方式直接投到门头沟的熔炼厂。加上门头沟原本从新大陆转移过来的银矿。目前府库里面一共有近四亿两白银,差不多一万两千多吨。所以大明璟甚至打算在燕军势力过黄河以后在北地推广金属货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