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大秦风起>第166章 秦国,危亦?
  这一年,列国兵马剑拔弩张,紧迫而诡秘,两军形势迫人之际,相邦左经纶还有上卿晏茯,携国书远赴二都,但,二王早已洞穿他们的来意,避而不见,

  无视国书,放任不召。

  可,二人哪怕身处敌都,哪怕对方朝臣数度挑衅,也被他们一一化解,同时,谨记来此的王之诏令,仍不忘一次又一次上呈国书…

  相邦左经纶还好,身为一代相邦,仅次于秦王的人物,东华王作为一位王者,碍于国之颜面,也不好每一次都视而不见,最后,召其进殿,

  但,上卿晏茯就没那么好运了,哪怕每日都上呈国书,却总是石沉大海,别说一个回信,连个浪花都没激起来。

  最后,晏茯上卿奔赴相府,欠一个人情,这才请得丞相南宫鼎进言,终是说服承启王,方才进入了承启宫。

  邯州,栐治,承启宫。

  “晏茯,原太上学宫二先生,扬威于天下,今,却为秦国上卿,不惜自废武功…”前方,承启王背对着众人,说道:“这些日的事迹,寡人都听说了。寡人承认,你是一个不可多见的人才,但,灭秦,势在必行。”

  话语,晏茯正欲开口,便见承启王又说道:“你也别再说以秦一国之力,妄图拖我承启下水的类似说法。今之天下,以我承启之国力,不说胜于秦,也决不在秦国之下,还有东华与晋配合,临安无暇他顾,如此局势下,秦国连基本的自保…都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承启王遥望远方,神情平静道:“我等诸王,欲亡秦国,此乃大势所趋,这一点,仅凭你个人,是挡不住的,也莫要再不识大势,试图螳臂挡车。”

  “大势…”

  “对,大势。”承启王语气停顿,回眸看向眼前的这晏茯,沉声道:“列国以兴兵,誓必要灭秦。在不久后,可分稽州。”

  听到这里,晏茯心头一沉,他明白,以目前秦国的实力,不足以威慑二王,而没有威慑,便无法许利于二王,更别谈以此嫌隙于二王,

  因为秦国那庞大的土地,就是最大的诱惑。

  同时,这也就意味着,秦国将有大战、有苦战要打,危及整个秦国之走势。

  这一次,已经不仅仅是国运之战,而是护国之战,是生死存亡之苦战。

  但,此时的上卿晏茯,他反而平静了下来。

  “我明白了。”晏茯看着承启王的目光,不再多说什么,转身迈步走出。

  “秦国大势已去,寡人,欲拟先生为卿,愿在栐治为事否?”承启王看着对方的背影,怜惜人才。

  “一人,一生,只侍一主。”晏茯的背影渐行渐远,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里。

  看着晏茯离去的方向,许久,承启王沉吟道:“此人,真可谓一位人才。”

  言语间,颇为欣赏对方的品行。

  “的确是位人才,只是可惜,不能为承启所用。”殿内一朝臣语气平淡,说道。

  “既是人才,若不能取用,那便只能将其毁灭。”又有朝臣道。

  闻言,丞相南宫鼎眼神一闪,微微地看了看大王的方向…

  “南宫丞相。”承启王忽然道。

  “大王。”

  承启王迈出步子,离开了大殿,“中州将起风云,晏茯是个人才,让其留在栐治,待局势平定,再询问其意见。”

  “诺!”丞相南宫鼎手指一紧,一时间,眼神中闪过了千万种想法。

  王宫外。

  晏茯刚走了出来,立时有秦使靠近,忙道:“晏上卿大人,怎样?是否顺利?”

  “不妙。”晏茯回道。

  简单的一句话,顿时让诸位秦使心头一沉,这句话,已经代表了一切。

  终是辜负了大王的信任。

  “既然已经失败,是否现在就回京?”一人提议问道,大战在即,久留于此,难免不会出事。

  “说服不了承启王,并不代表失败,至于回去…”晏茯看着前方一行人驾马而来,轻呵道:“怕是回不去了。”

  众人顺着目光看去,一行身披甲胄的军卒到来,为首领头之人,似乎还是一位将军。

  这让秦诸使目光冷淡:“他们,难不成要对我们下手?”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承启王,总还是要顾及点脸面的。”在他们说话间,对方一行军卒,来到了眼前。

  “末将秋山,奉诏令,眼下大战在即,邯州已全面进入管控,为了诸位秦使的安全,已安排好了住处,还请诸位移步。”秋山驾马而至,平静道:“末将,将在这段时日里,负责诸位的安防。”

  晏茯看着对方,道:“以我等的身份,应该无需一位将军来保护我们吧。”

  “最近有些不太平,栐治也加强了防卫,再则以诸位的身份,也是应该的。”秋山道。

  听到这里,晏茯没再多说什么,秦使们对视示意,看见这一行人的到来,便明白,几乎无法离开了。

  至少现在是不行。

  “走吧。”晏茯等人上了对方带来的马车,秋山看了看,一挥手,车队离开了这里。

  “上卿大人…”有秦使看向晏茯,皱了皱眉。

  “不急,不慌。对了,我们最近也都要注意些,不要留给他们半丝机会。”晏茯对身旁人,说道。

  “也只能这样了。”那人额首叹息。

  晏茯沉静下来,在思虑这一路以来的事迹,虽没有说服承启王,但,不到最后一刻,不代表会失败,

  秦国,还是有机会的。

  晏茯看着远方,这一刻,脑海中想到了一人,沉吟自语:“二先生,这一次,我可都把赌注押在你身上了,还有秦…”br>
  “二先生?上卿大人说的是谁?”窗前,秋山驾马靠近马车,问道。

  晏茯没有回应,眸光却看向了路边,在视线中,路边有一处府邸,门匾上的几个字,顿时吸引了他…

  “沧澜君府?”晏茯诧异。

  秋山听到此话,回眸看了一眼,旋即笑了笑,“是啊,沧澜君府,我承启大将军的府邸。”

  “这样…”晏茯眉心一皱,渐渐远去,越过了这座府邸,一行马车仍在前行。

  这一次,上卿与相邦出使二国,都未取得关键性的胜利,而九州,局势越发的紧张。

  秦王曌十二年末,九州列国,一场场战争,先后一触即发,硝烟弥漫,全面爆发大规模伐兵。

  战火连天。

  先有南平君率领的秦军与武君统御的百万大军正式拉开了伐交的序幕,而在中禹方向,安秦侯,也就是穆太尉挂帅,亲率五虎营,还有十万龙骑,掀开了又一场战争。

  夏王朝,作为九州列国之最,此次为了牵制临安与太衍二国,不惜调令两百万夏军,三君三侯兵分六路,只为拖住这两方大国,为东华与承启争取灭秦的时机。

  晋国之兵,虎视眈眈。

  ……

  邺州,邕安,临安宫。

  在秦国举国一战,在秦国生死存亡之际,远在邺州的临安宫内,灯火阑珊,忙处理国事。

  “大王。夏国四路大军来犯,以三君率领的夏军主力为牵引,将直面我临安兵马,还有平海侯率领的夏军水师,分别以水路陆路夹击之势,共计四路大军。”

  “夏军此番举动,是欲阻我临安兵马,以助其余二国攻秦。”临安王语气停顿,看向众人,道:“你们以为,秦,是否有能力渡过这一劫?”

  “难。”丞相独孤浩渺迟疑了下,回道:“列国兵马,皆在秦军一倍之多,此外,晋王仍在悄然增兵,原先的十万晋军,此时竟已然翻了个倍,二十万晋军抵达秦界。”

  “唇亡齿寒。”临安王眉心微凝:“秦,与我临安乃同盟,秦国若亡,接下来,列国之兵戈,必将全面指向我临安…”

  “但我们无法援助。”丞相独孤浩渺拿起板竹,指向九州图,“夏国三君率军来犯,呈三路之势,何况,主阵中央的统帅…是那位九州第一君,武安君,我们的兵马根本无暇他顾。”

  众人心头一沉,那个狠人,九州皆知其威名。

  “能否水路援助?”有朝臣建议道。

  “几乎不可能。”丞相独孤浩渺否定道:“夏军有平海侯率领的水师,形成一线,几近于合围,且其水面作战能力,极度勇猛,不在我方之下,又不与我方正面交战,看其阵势,是欲拖住我方水师。”

  闻言,临安王眉心凝重。

  在他沉思之际,殿外,大将樊甸迈步到来,步伐急促:“大王,前方通海侯来函,刚有一支水师在夏军水师的掩护下,经我方水域,航驶向秦国方位。”

  此话落下,众人脸色骇然,心脏狠狠地一颤,这一刻,他们都明白…

  秦国,危矣。

  ……

  稽州,宣辄,疾宣王宫。

  昼夜降临,诸国都在伐兵激烈之际,这座疾宣都城,虽只剩下了一座都城,可此时,一股暗流在涌动。

  “父王,时机到了。”公子虞衡迈步来到王宫,推开殿门,见一人坐在台阶处,披头散发,毫无王者之威。

  自从昔年后,疾宣剩下一座都城,几乎是软禁了整个宣辄内的人,也因此,疾宣王心境颓废,时而自闭殿内,早已没有当年率军兵临京都城下时的威风。

  当然,是掩人耳目,还是心境使然…只有他自己明白。

  “都筹备好了?”这时,疾宣王缓缓抬眸,瞳孔中绽放久违的锐利,王者归来。

  公子虞衡看向略显邋遢的父王,却不敢有半点不敬,说道:“眼下,秦国兵力已尽数调往前方,我宣辄城外的兵力也一样被调离,可想而知,秦国战况之惨烈,且,秦军与列国兵马交战激烈,无法回转,正是我们的最好时机。”

  听到这里,疾宣王站起了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