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穿越重生>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第148章 知行学派(下)
    何秋这套方fa lu

    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数学》里的知识,不断做实验,做一个实验,就能明白一件物的道理。

    只要肯慢慢做下去,总会知道更多的道理,异常的简单粗暴。

    如果按何秋这套走,以后大明就会提早数百年出现工程师治国的现象了,不过这样更好,工程师治国,总比那群所谓的“道德君子”们要强太多了。

    杨少峰是对何秋这些思想知道最透彻的人,眼下他耐不住心中的激动,抱拳行礼到:“山长所说的这门学问,大都是在格死物,却丝毫不提及活物和道德,会不会有些偏颇?”

    杨少峰此时发言,也是一片好意,若是何秋连他都说服不了,这门学问如何才能推行天下!

    是的,杨少峰此时已经想把何秋的这门学问推向天下了,他发自内心的认为如此精妙的学问若是只在学院内有所传承实在是太可惜了。

    下面的学生们听不懂,但是夫子们都对儒学钻研颇深,一听都觉得有理,等着听何秋如何解释。

    何秋好歹也是认真考虑了快一个月才把这事推到学院众人面前的,怎么会留下如此大的一个漏洞。

    何秋笑道:“活物自然也可以格,比如禽类为什么不撒尿?人为什么会生病?鸟为什么会飞?这些道理,都是可以通过我给的方法慢慢格出来的。”

    “我有两套工具,一个能看万里之遥,观察天体运动,一个能观水中之虫,详细论证人如何会生病。”

    “不过,我这套学问确实有个缺点,格不出来道德这些天理。但本来,我就打算把这些东西当做理学的补充,理学之中关于道德的描述已经很完备了,若是掌握这两者,天下之理尽在掌握!”

    何秋说的信心满满,杨少峰听的也很满意,虽然这门学问还有些许缺陷,但这不就是他们这群人存在的意义吗?

    此时另外一名夫子问道:“山长,就算我等知道天上的星星长什么样子,车船如何才能动的,对我们人又有什么用处呢?”

    何秋说:“用处不已经在你们之前手中的教材里了吗?知道了万物之间都有摩擦,我们就明白了鞋子底要做的凹凸不平,以免滑倒;知道了杠杆原理,就能演算出抛石机的抛物轨迹,让大明士卒作战时发砲更准,减少伤亡。”

    “这些难道不是一等一的大利吗?”

    提问的这位夫子点了点头,承认何秋的这门学问对人、对治国确实有用。

    但另外一边的一位夫子,突然起身说道:“我看你刚才举的例子,大都是匠人之事,难道我等读这么多书,只为当一个匠人吗?”

    何秋反问:“你可会写字画画?”

    “山长这就是在说笑了,我自然是会的,如若不然怎么可能到书院教书。”

    “那你可知道,世间有很多人以卖字为生,还有些专门给人画像,以此谋生。”

    这个夫子涨红了脸,他之前就做过这等营生,他还以为何秋是在讽刺他。

    何秋却没往这方面想,只是接着说:“在我看来,这世间的匠人就如同那卖字画之人,而你我研究的这等学问,属于造字之人,这两者怎可混为一谈。”

    “燧人钻火,有巢构木,知生制衣,神农耕谷,黄帝制车。若是没有他们,我们现在的衣食住行怕是都凑不全,我等便如这些先贤,而非后面的工匠啊。”

    “不过若是工匠里有人学了我们的学问,自然也可以变成研究物理之人,而非只纠于物理之用。”

    这位夫子立刻被说服了,是啊,我等是劳心者,匠人们为劳力者,他们怎么也比不了劳心者啊。

    若是其中的佼佼者,学了这些学问,自然也可以变成劳心者了,这就是教化的作用啊。

    何秋又拿自己举例:“我献上亩产数十石的良种,被封为良乡候,有人会把我当做农户吗?若是你们之中有人能让一般的麦谷亩产过十石,恐怕会被奉为圣贤吧。”

    下面的夫子们大都是第一次知道何秋还有这等身份,听完第一反应是震惊,山长竟然是良乡候,然后就发现不对,亩产数十石的良种?!

    夫子们一片哗然,有人已经忍不住高声问了起来:“山长所言亩产数十石的良种可是真的?”

    看着下面这些人热切的眼神,何秋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怕是办了件蠢事,但眼下也只能硬着头皮点了点头:“自然如此,朝廷已经派人验证过了。”

    下面有些上了年龄的夫子已经开始狂笑道:“天佑华夏,天佑大明!”

    何秋不得不暂停一会儿讲学,等他们发泄完了,才接着说:“现在你们有人会觉得亩产十石的稻谷会不现实吗?”

    齐齐摇头。

    何秋感觉自己刚才说的话,效果有些好过头了,眼下竟没人反对他说的话了,只好自己耐心解释:“想想神农之世,当时谷物的亩产恐怕不到一石。秦汉之时,不过两三石,至于今天的水田,多者能产四五石。”

    “若是我们研究农事之理,就算不能一步到位,直接让稻谷亩产十石,但退一步,六石、七石,总是有可能的吧?若真的能亩产七石,就可多养活天下三分之一的百姓,多少百姓仰你而活,怎可能有人觉得你是农户呢。”

    “说得好。”下面的夫子们齐齐喝彩,学生们不太懂,只知道山长找到了亩产数十石的作物,也跟着喝彩。

    何秋只好把今天的讲学结束了,不过大的方面他该讲的已经都讲完了,剩的就看下面的这些人里能不能多出几个有资质的,跟着一起搭建何秋的这门学问,引领时代变革。

    但他不知道,他宣讲的这些东西却在书院里掀起了轩然大波,甚至有些书院外的士子也知道了他这么一号人。

    何秋亲口承认了,他找到了亩产数十石的良种,并且借此封侯,这年头,谁也不嫌自家粮食多啊。

    于是乎,人们都开始关注何秋说的良种何时推广到自家地上,有能力的还试图到书院找何秋,走走关系,想要提前买些种子过来。

    反倒是何秋所讲的学问,关注者寥寥,只有书院内的杨少峰等人兴致高昂,还找到何秋要去了他之前所说的可以看天体的工具,其实就是望远镜和显微镜。

    也幸好,何秋签到系统得到的不是那种倍数特别高的,理论上现在的大明也能做出来。

    像是杨少峰就觉得只在书院里和别人共用这么一台工具,实在不是很方便,就打算让人帮着做一套,有钱人就是任性。

    于是乎,后世所言的知行学派,就在这么一片纷嘈杂乱中默默地开始发展了。

    北平城里的朱玉颖早早地就从自己的未来夫君这拿到了《数学》等书的样本,为了可以多和何秋聊聊,开始下心攻读。

    刚开始看,就觉得这些书实在太枯燥了,若非作者是何秋,他朱玉颖才没那个功夫看呢。

    只是眼下,也只有硬着头皮往下看了,不过很快朱玉颖就发觉,自己还是不要太懂的为好。

    嗯,何秋的书我看不大懂,为了求知,我特意去书院请教他,这是多么完美的一个理由啊,刚好还不用被别人说三道四的。

    却完全忽略了,若是徐氏不想让她见何秋,有的是办法,更别说这个理由如此蹩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