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大明奉国将军>第474章 姚启圣位列一品
  大明宣武七年。

  十月初二,由左都督、龙骧军提督陈子龙,统率的龙骧第一军,薛奇所部羽林第二军,两个军六万兵马。

  在河东平阳府誓师出征,仅仅三日时间,大军便拿下汾州府。

  李过、高一功率领羽林第三军,统率马进忠所部羽林第四军,从榆林渡过黄河,于十月初五日,攻克大同府。

  明军十二万,南北夹击山西,展现出的战斗力,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

  身为大清晋王的豪格,只等下令鳌拜、索尼率领帐下各路人马,全部撤回太原城。

  因为豪格心里很清楚,明军归根结底,就是拿下山西全境。

  只要他集中兵力,守住太原城,明军终究会全军进攻太原城。

  而他手中有五万精锐,太原城内有二十万百姓,还有可以食用的粮食,足以支撑一年之久。

  最重要的是太原城高堑深,豪格有自信守上一年。

  而且,豪格也有自信,只要自己兵力集中,形成一个拳头。

  定可寻找到明军的破绽,从而一举击溃明军。

  在山西战斗打响的同时,右都督张煌言,统率的禁卫骑兵第一军,禁卫步兵第二军,龙骧第二军三个军。

  九万人马扑向大名府,清廷荣亲王,抚远大将军罗洛浑,发起了猛烈进攻。

  山东方面,龙骧第三军提督张天禄,龙骧第四军提督刘芳亮,六万人马渡过黄河,直扑沧州府。

  海军松江舰队两万人马,由海军部尚书熊汝霖统率,以左总兵冯锡范为先锋,一路迎风破浪,直驱天津卫塘沽口。

  金陵紫禁城武英殿偏殿武楼。

  锦衣卫指挥使周通,亲自坐镇武楼之中,整理收发前线信鸽送来的战报。

  通过信鸽的传送,前方的战报战况,如雪片似的飞到了紫禁城。

  前线战斗打响,朱连壁也就把工作重心,移到了武英殿。

  “旗开得胜,陈子龙这开局打的不错嘛。”朱连壁收到的第一封战报,是陈子龙军中的赵彪,从汾州府发回来的。

  “陛下,陈子龙这仗要是打输了的话,那才是笑话呢。”坐在下首的姚启圣,消瘦的脸庞上,满脸都写着羡慕之情。

  这左路军都督一职,他也争取过的。

  怪就怪他这几年在湖广总督位置上,干的太出色,结果悲催的成为一个后勤官吏。

  大明两京十三省,如今只有燕京和山西还未光复。

  剩下的南京和十二省,如今都纳入大明版图。

  姚启圣在湖广总督干了三年,硬是把湖广行省的粮食收成,翻了两倍。

  以一人之力,养活了大明三分之一的人口。

  现在农业部统计的户籍人口,在光复西南三省后,人口一共是八千三百二十一万口。

  也就是说湖广行省,一年的粮食收成,养活了两千七百万人口。

  当然,这里的湖广行省,指的是湖北、湖南两地,在大明这是一个行省。

  姚启圣是最近刚刚入京的,现在他的职务是三江总督,加武英殿大学士,成为内阁阁臣。

  湖广总督一职,已经被朱连壁暂时搁置。

  现在湖广巡抚是傅冠担任,布政使则是曾樱。

  三江总督,相当于大明南直隶总督,管辖江西布政司行省,江南布政司行省,江北布政司行省。

  江南布政司行省,包涵南京金陵城在内。

  姚启圣如今又加武英殿大学士头衔,品阶明确为从一品。

  尚书和总督品阶,朱连壁开国之后,明确都是正二品品阶,加内阁大学士头衔,明确为从一品。

  至于正一品头衔,朝廷不实授,只有勋官太傅、太师、太保三个虚衔,属于正一品。

  实际上做官做到姚启圣现在这个位置,头衔已然不重要,职务才是最大的价值。

  “启胜啊,我要没有记错的话,你今年只有二十九岁吧?”

  见姚启圣对自己未能统领大军出征,一直耿耿于怀,朱连壁淡淡一笑,看向他问道。

  “陛下记性真好,微臣这个年纪,可不是不小了嘛。”姚启圣恭维一句,有些自嘲的说道。

  “好你个姚熙止,你这是埋汰谁呢?老夫二十九岁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六品千户呢。”

  坐在上首的张名振,听到姚启圣这嘲讽的话语,一脸不快冷笑了起来。

  “可不是嘛,我和候服(张名振),如今都已经五十多咯,与你姚熙止一比,我们这都行将就木了。”

  姚启圣这么一个精明的人,但却是一个官迷,这话一出,可不是把在座的几个尚书都得罪了。

  张名振这个陆军部尚书,今年五十一岁,算是众人之中最年轻的。

  袁枢这个吏部尚书今年五十二岁,路振飞这个财政部尚书,如今更是已经六十二岁。

  姚启圣在几人面前,那是真正的后辈,可他的官位却已经与这几人平级,都是从一品内阁大学士。

  可他在这里,却还羡慕陈子龙和张煌言二人挂帅。

  这可是赤裸裸的群嘲啊。

  “呵呵呵……”姚启圣眼看热气众怒,连忙拱手赔罪道:“口误,口误,诸位大人莫要误会,真没有这个意思啊!”

  面对众人不满的眼神,姚启圣一脸苦笑赔罪。

  可不是嘛,他似乎应该满足才是,要知道陈子龙如今都四十出头了,张煌言也比他大几岁。

  如今满朝文武官吏之中,三十岁以下能够位列正二品的人,只有两人。

  一个是姚启圣,一个是朱成功。

  剩下四十岁以下,官位最高的几个是张煌言,顾炎武、李定国。

  羽林第二军提督薛奇,虽然年纪最小,但他是朱连壁提携的,真论实力可远比不上前面这几位。

  “熙止说错话,理应该罚,我看这样,就罚他请诸位爱卿,摆酒一桌。”

  朱连壁哈哈一笑,一锤定音。

  “陛下有旨,微臣砸锅卖铁,也得把酒凑齐不是?”姚启圣这家伙不单单是官迷,还是个老抠。

  听说要摆酒吃他的大户,他立马就变了脸色,一副肉疼的表情。

  “好你个姚熙止,不愧人家说你是姚老抠,我看一点都没错。”袁枢见他这幅表情,不由得意的笑了起来。

  “诸位大人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啊,我这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几十口呢,吃喝用度都愁死我了。”

  姚启圣竟然不以老抠为耻,反而顺势叫起了穷。

  面对这么一个不要脸的老抠,别说张名振、袁枢几个也是一阵苦笑。

  “李公公,从内帑拿一百两银子,送到姚府去,告诉姚夫人,就说是姚启圣说的,说家里揭不开锅了,朕赏赐他救穷的。”

  朱连壁淡淡一笑,对李国辅吩咐了一声。

  “陛下,陛下,臣今晚就摆酒还不行吗?”面对皇帝的打脸,姚启圣顿时急了。

  “哈哈哈……”

  武英殿内的一众朝臣,看到跳脚的姚启圣,再也忍不住大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