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大明奉国将军>第471章 大明的根本是吏治
  陆军部尚书张名振,左侍郎陈子龙,右侍郎张煌言三人发言完毕。

  海军部尚书熊汝霖,左侍郎兼操江水师总督沈廷扬,右侍郎兼福建巡抚,夷州舰队提督朱成功三人。

  也先后汇报了海军的情况。

  “陛下,海军内陆操江水师,松江舰队,皆已经完成战备,随时听候调遣。”看書溂

  熊汝霖头戴乌纱帽,身穿紫袍,腰扣玉带,面容清瘦的他,目光如炬,气质迥然。

  “很好。”朱连壁点点头,不管是陆军部,还是海军部汇报的情况。

  朱连壁事先手中都有一份暗件。

  如今朱连壁手中有三支密探组织,分别是锦衣卫校尉府,东厂提督太监衙门,以及白莲教教会。

  没错,就是白莲教教会。

  陆淸璇放下心中执念后,已经把原来闻香宗手下,尽数交给了锦衣卫指挥同知张尚廉。

  张尚廉如今虽然仍然兼着锦衣卫指挥同知,但明面上他的职务,却是白莲教的大主教。

  白莲教现在在民间叫白莲教会,因为它已经与西洋传耶稣教彻底融合。

  朱连壁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吸纳更多的西洋人科学家为自己所用。

  自从南洋舰队在平海城,也就是荷兰人在东南亚建立的巴达维亚总督府所在地。

  无数的西洋传教士,以及各国商人,通过平海城,进入广州港,泉州港、松江港进入大明经商。

  这一年来,南洋、西洋各地,超过三十个岛屿王国商船,代表各自的势力,来到金陵城。

  请求接见和通商,光这一年的海上贸易利润,大明就获得两千万两白银。br>
  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布匹以及香料,畅销列国。

  而且朱连壁不限制任何人经商,只要按照朝廷制度,合法经商缴纳赋税,任何私人船只,都可以出入南洋诸国。

  不过,朱连壁唯独禁止了与高丽王国与扶桑岛国的海上贸易。

  原因很简单,高丽王国首先背叛了大明,其次又是女真建奴的附庸。

  扶桑岛国,更是朱连壁建立,海上霸权的重要起点,对其进行封锁,只不过是第一步。

  待消灭女真建奴,完成统一大业后,这扶桑岛国,他势必要让它亡国灭种的。

  白莲教与西洋教会融合,一来是为了吸引西洋科学人才,二是朱连壁曾经答应过汤若望,南怀仁这些西洋传教士。

  让他们在大明传教,但毕竟他们西洋教,在大明肯定水土不服。

  披上白莲教的外衣,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其次,朱连壁扶持白莲教,也是因为明末以来,各地佛寺大兴,那些肥头大耳的和尚,不事生产,却坐拥良田寺庙。

  这点,让朱连壁自是大为不满,但佛教徒又太多,他又不想学历史上那几位皇帝灭佛。

  所以只能扶持白莲教,对佛门进行抑制打压。

  同时朱连壁还大力扶持了本土的道门,追封了武当真武大帝,龙虎张天师一脉,以及金陵的茅山三教,为大明的护国神教。

  不过,白莲教内部,所做的事情,还是为朱连壁效力,负责监察百官,体察各地民生吏治。

  大明要长治久安,离不开军队和吏治,有军队国防才能牢靠。

  吏治清明,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吏治能不能清明,除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外,还要对权利的有效监督。

  要知道历朝历代,民间都有一个说辞,叫灭门的知府,破家的知县。

  在信息传递缓慢的古代,一个拥有绝对权利的知府,知县,对于老百姓来说,那是十分可怕的。

  所以除了有效的制度外,监察监督也是必要手段。

  除此之外,朱连壁还在府州县各地,设立了御史台的告状铜匦。

  铜匦告状制度,那可是大唐武则天设立的告状制度。

  当年武则天有这套告状制度,那可是掀起过滔天巨浪,让不少酷吏闻名与世。

  不过,朱连壁的初衷,自然跟武则天不同,他的目的就是震慑基层官吏,防止贪污,提高官吏办事效力,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事实上这一年来,大明官场的吏治情况,也确实得到不小的改善。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司这一年来,查处法办的贪官污吏,比之往年的人数,减少了三成。

  人性都有贪欲,即便在严苛的法度,也杜绝不了贪官,这点朱连壁也清楚,所以他也只能以杀止杀的手段,来进行遏制。

  朝会的汇报,按部就班进行,陆军部,海军部汇报完。

  便是财政部尚书路振飞的汇报,接着农业部尚书姜曰广汇报。

  对于接下来的灭清之战,陆军部和海军部都做好了备战工作。

  剩下就是财政部和农业部的事情。

  路振飞手捧芴板,拱手说道:“陛下,财政部两千万两白银军费,已经筹备妥当,可以随时调动。”

  “两千万两虽然少了一点,但也够了。”朱连壁心中预计的军费是三千万两白银。

  毕竟要想灭清,少说也要三到六个月时间,三十万大军伐清,军费是重中之重。

  路振飞在开口之时,多少有些忐忑的,因为他的预算,也是三千万两白银。

  但这一年来,国内的赋税财政,开支庞大,西南三省光复之后,这一年投入五百万两白银,却仅仅收回一百万两银子的赋税。

  严重的拖了后腿,要不是今年海上贸易兴盛,他还真挤不出两千万两白银军费。

  “启禀陛下,农业部今年秋粮已经完成统计,江北行省,湖广行省,江西行省收纳的粮食稻谷,已经超过历年最高。”

  “加上红薯、玉米、土豆杂粮,足够我大明举国军民一年所需。”

  姜曰广红光满面,虽然是在躬身汇报,但他那语调和神态,无不彰显着得意。

  原因很简单,今年大明的粮食收入,不单单是历年最高,而是大明开国以来,最高的一年。

  这还是没有计算山西、北直隶河北各地的情况下。

  “粮食是根本,自古百姓最大的需求,无非是个温饱,手中有粮,心中才不慌。”朱连壁欣然点头,脸上露出笑容。

  “今年的粮食收购价格,可以下调三成,同样粮赋,也下调两成。”

  自明末以来,粮食的价格节节上涨,最高的一年,有些地方的粮食涨到五两银子一石。

  想想就知道有多恐怖,但自朱连壁登基以来,江南各地,采取旱涝之地分种之法。

  水田种植水稻,旱地种植红薯,土豆、玉米,加上工部采取的沤肥养土之法,让粮食进一步增产。

  朱连壁登基第一年,粮食价格是三两一石,如今已经下降到一两五钱一石,如今再降差不多也就一两二钱一石。

  平均粮价,并不是压榨百姓,而是更好恢复市场经济。

  按照大明如今的经济情况,粮食稳定在一两一石价格,才是最好的经济循环。

  而谷贱伤农这个观点,在汉朝时期,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上》就已经阐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