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科举之路从童生开始>第116章 入泮之礼
  翌日清晨,阳光普照。

  林迎等十一个新晋生员,在学官宋教谕的带领下,于棂星门前集合。

  此时的棂星门已经装扮一新,在彩绸与彩旗的点缀下,朱红大门既显庄重而又不失喜庆。

  与此同时,两旁的“圣域门”和“贤关门”,经装点后,看上去也是喜气洋洋。

  门前还立上了两块崭新的牌子,左右各上书曰:“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此时,林迎等人已经换上了新衣,完成了入泮前的第一道环节“正衣冠”。

  他们齐齐站在棂星门前,等待着朱红大门的开启。

  此刻,县学前游人如织,他们或是周围坊区的居民,或是专程从别处赶来的游人。

  这会儿一个个都探长着脖子,想要一睹新生们入泮的风采。

  可惜,县衙这边早有防范,那些凑热闹的游人全被衙役阻隔在老远的位置,隐约也只看到学子们的背影而已。

  吉时将至。

  学官宋教谕领着县学的两位训导一起上前,来到新晋生员们的面前稍稍站立。

  经司仪示意后,宋教谕朗声道:

  “吉时到,新科生员上前,辟户!”

  辟即开的意思。

  随着宋教谕话音刚落,就见以林迎为首的十一名生员齐齐地上前。

  而棂星门、圣域门、贤关门三扇门户,此时也接到了来自教谕的信号,由门旁的礼生一扇一扇地开启。

  布满黄色门钉的朱门,这一刻在门枢吱呀呀的转动声音中,徐徐打开。一派充满厚重与威严的古韵之气,油然而生。

  等到三扇大门全部打开,宋教谕面露微笑,对着林迎等人说道:“新科生员,请随我来吧。”

  说着,宋教谕先行一步,就经棂星门,走了进去。

  林迎等新生员见状,顿时按照礼仪要求,双手交叠着微微举起,然后微曲身子,俯首跟在身后。

  进了棂星门,之后从泮池上方的桥梁走过,这就算入泮了。

  这泮池林迎昨日就参观过,也就是普通的池子罢了。

  但今日,加上了祭典光环,又有彩绸装点,顿时就变得不一样了。

  入宫游泮,薄采其芹,这可是读书人心目中非常神圣的一件事。

  而泮池上方的桥梁,按规矩也只有身居功名的人才能通过,没有功名的人,哪怕家世再显赫,也只能绕着泮池而行。

  有无功名,那是天差地别的。

  林迎等人一个个从泮池桥梁上走下来,之后沿着中轴线,过甬道、进戟门,一路来到大成殿前的广场。

  此时,文庙内的门子、斋夫、库子等人员,甚至提前到场的马崇杉等佾生,全都穿着特定的礼服,站立在中轴线的两侧,作俯首行礼之状,看着林迎等人从面前经过。

  这就是新科生员入场啊,看得人群中低头观礼的马崇杉万分羡慕。

  为啥别人能走在中轴上,而咱只能站在边上看呢。

  看就看吧,还要俯首行礼。

  这是往伤口上撒盐啊。

  ……

  大成殿前的广场两侧分别有东西两庑,东为乐器所,西为祭器所,两庑形成两道长廊,如两条臂膀,一同拱卫着大成殿。

  林迎等人一路走到大成殿前的露台,之后宋教谕朝大成殿的通赞(礼仪官)点头。

  就由通赞带着生员们进入到大成殿内。

  大成殿里,主祀孔子,当然在正中位置立有孔子塑像,一旁还有四配和十二哲人,也是配享从祀的。

  后世的人可能只认识一个孔子,而不知道还有四亚圣和十二哲人。

  但在当下这个时代,四配和十二哲人,在文人的心目中也是拥有着崇高地位的。

  他们的精神内核构成了文人的价值观,是脊梁骨一般的存在。

  领着生员进入大成殿,通赞神情肃穆,看了众位生员一眼,高声道:看書溂

  “行大礼!”

  “兴!”

  “礼毕,平身!”

  林迎等人照做,行完大礼后,又面向学宫的老师,再拜教谕、训导、助教等人,意为收入门下的意思。

  做完这一切,入泮的第二道环节“拜师礼”,也算完成了。

  之后由通赞高呼:“诣盥洗所!”

  就带着生员们去了边上洗手的地方。

  “金盆洗手”是第三道环节。

  好吧,这一过程很简单,林迎将手伸进金盆里稍微洗了洗,又用毛巾擦干,这一过程就完成了。

  最后一道环节,是老师持笔蘸朱砂,往学生眉心上点痣,意为“朱砂开智”。

  完成这一切,入泮之礼正式结束。

  众位新生员依次退出大成殿,然后来到后方学宫的明伦堂中静坐休息。

  这一刻,所有生员才松了一口气,刚才进行礼仪的时候,他们大气都不敢出,深怕在那庄严的场合中犯错。

  那不仅闹了笑话,也破坏了整个仪式的严肃性。

  现在则不同了,生员们彼此面对面坐着,互相交谈,也显得十分轻松。

  接着众人开始自报年龄,进行序齿。

  所谓序齿,就是同届生员按年龄进行排序的意思。

  一般序齿都是同辈相交,同时生员也只与生员序齿,不同级别间是不能乱了“辈分”的。

  这里面,林迎虽然是廪生,但序齿的结果,他却只排在第七。

  好吧,排名越靠后,他应该骄傲才对。

  没看到这届生员中,序齿排第一的,都已是四十岁“高龄”了吗?

  那年龄都足够做林迎父亲了,但序齿过后,也只能与他平辈相交。

  这其中的酸爽,还是相当让人快意的。

  “说起这入泮之礼,按照本朝的规定,一甲子为一循环,也就是说,倘若我们当中有谁能当六十年的秀才,那六十年后还可以再进行一次入泮呢。”

  聊天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季姓秀才笑呵呵地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