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科举之路从童生开始>第38章 学子廖清河
  试院之外。

  正当林迎他们在考棚内激扬文字的时候,还有一些人则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在试院外等待着。

  他们正是陪同这些学子一同来到县城的亲属们。

  与学子们身赴前线作战不同,这些陪考者由于无法设身处地领略县试的难度,因而等待的过程一直处在在一种未知的情绪当中。

  此时已是县试第二场,参加覆试的考生只有五十名,所以守在试院外的亲友们,也远不及第一天时那么多。

  他们多是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或是坐在茶铺中,或是支起板凳坐在大树底下,不管熟与不熟,也都像是认识了许久的老朋友一样,百无聊赖地互相攀谈着。

  所聊的除了些家长里短,就是围绕着家中的学子,谈一谈读书的不易。

  实在无话题可聊了,就摆出棋盘,互相对弈起来,一时间也引来了不少观棋者。

  蒋武作为林迎的同辈,与那些“家长”自然聊不到一块去,于是除了开头有家长找他攀谈过几句外,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孤家寡人般地独自一人坐在一处阳光照得到的角落。

  因为陪同林迎见证了好几次县试,蒋武驾轻就熟,知道随身带着一把可以折叠的小板凳。

  “小伙子,我看上次你也在,家中可是有人参加县考?”

  正当蒋武百无聊赖的时候,一个身体有些佝偻的老汉背着一个竹藤篓子来到了他身边。

  蒋武闻声看了过去,发现是个农人装扮的老汉。看書溂

  这老汉看起来四五十岁的样子,因常年劳作,脸上布满了皱纹,皮肤也是黝黑的。身后还背着一个竹藤篓子,好像放着些食物和山果。

  不知为何,蒋武想到了林父林兴旺,恍惚间林父的形象好像与眼前这个农人老汉重叠了。

  同样是满脸的皱纹,同样是昏黄的眼睛,还同样都是给人一种朴实亲切的感觉。

  他略微一愣,然后点点头道:“是啊大叔,我表弟现在在里面考试呢,您家中可也是……”

  那老汉顿时一脸骄傲:“我家三娃也在里面考试。”

  说话间,老汉原本佝偻的身子也挺直了些,看样子儿子能参加县里的考试,并顺利通过第一场,对他而言是一件十分骄傲的事。

  蒋武肃然起敬,这是一位充满父爱亲情的老父亲啊,他忙起身,要将自己的板凳让给这个老汉。

  老汉连忙推辞:“使不得使不得,小后生你自己坐,老汉我常年在地头,可你没想得那么娇贵。”

  一番推辞,蒋武也只好作罢,但与老者说话,总不能老者站着他坐着,于是他干脆将板凳一收也站了起来,继续与这个老汉攀谈。

  原来老汉来自大安镇隔壁的永溪乡,相比于大安镇来说,永溪乡辖境多连绵起伏的大山,文教方面可谓是放眼整个青川县都属于末流的存在,而老汉的儿子,也就是他口中那个三娃,是整个乡仅有的八个赴考学子之一,不过第一天的正场考试,八人中就被淘汰了七个,老汉的儿子是唯一一个入围后续考试的。

  对于老汉来说,他儿子成了乡里的独苗,此种荣光令他受宠若惊,不管后面儿子过没过县试,放眼乡里那都是极长面子的事了。

  因而提及自家儿子,老汉的腰板都挺直了。

  这是多么朴素的情感啊,从老汉的言语中,蒋武看到了一位老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待。

  毫无疑问,儿子就是老汉的骄傲。

  后来聊天中,蒋武更是从老汉口中得知,他的儿子在昨日的放榜中居然进了内圈。

  听林迎讲,那可是有机会提坐「堂号」的啊,大概率是要通过县试的。

  蒋武一惊:“大叔您贵姓?”

  老汉摆摆手:“啥贵不贵的,老汉我姓廖,也没啥文化,小后生,听你的意思……我家三娃有机会过县考?”

  说着,廖老汉一脸期待地看着蒋武。

  其实廖老汉对怎样才能过县试并不太清楚,加之来自穷乡僻壤,自觉身份低微,他也不好意思问别人。

  永溪乡的文教一直不昌盛,他想着儿子成了乡里的第一,已经算是“出人头地”了。

  难道说,还有更大的惊喜等着他不成?!

  蒋武点点头,绞尽脑汁地从肚里搜刮出一些墨水,“我听我表弟说过,县试第一场的榜单有内外圈之分,进了内圈的成绩比外圈的优秀。”

  “对对,我家三娃也跟我提起过,是这么个意思。”

  蒋武继续道:“你家孩子进了内圈,是有机会提坐「堂号」的。”

  见老汉不懂,蒋武心想,那个姓廖的读书人大概也是个务实之人,因而没有把握的事就没跟自己的父亲讲,免得希望落空。

  不过自己作为外人,却没有这方面顾虑,于是他又跟老汉解释了何为提坐「堂号」。

  总之就是受县尊大人赏识,不出意外是可以顺利通过县试的。

  老汉一听还有些不相信,自家三娃莫非还能过了县考……去参加府考不成?

  真是祖坟冒青烟了啊!

  ……

  接下来的时间,蒋武与廖老汉有一茬没一茬的聊着。

  对于这么一个朴实的农人,蒋武有着绝对的耐心跟他细细讲解。

  说着说着,身边还多了一个穿着青衫的中年书生,那中年书生蓄着不算长的胡须,明明一把岁数了,看起来却保养得极好的样子。

  开始蒋武还以为中年书生家中也有子嗣参加县试,一打听才得知并不是这样。

  显然这中年书生只是过来凑县试的热闹的,看到蒋武与廖老汉在这边聊天后,中途还插了几嘴,修正了一些蒋武说得不对的地方,态度倒是很温纯,没有其他读书人的酸腐与高高在上。

  最后是什么时候走的,蒋武也不知道。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守在试院门口的亲友团们,一个个看着试院前的那扇朱红大门,一副望眼欲穿的样子。

  “这会儿已经快申时了,应该快出来了吧。”

  蒋武蹲在试院一侧的墙脚,一边用一根树枝逗着地上的蚂蚁,一边嘀咕着,目光时刻注意着大门的方向。

  至于廖老汉,则有些累了,最终还是拗不过蒋武的热情,坐在了蒋武的小板凳上。

  “后生,里面应当结束了吧。”廖老汉不断挪着身子,显示内心也是极度紧张复杂。

  蒋武点头。

  他听林迎提及过,今天所考的内容会比第一场少一些,所以出来的时间也会比第一场更早。br>
  随着时间临近申时,不仅是蒋武,其他陪考亲属的心情,也变得烦躁起来。

  正当情绪不断积累时,试院里面忽然响起了鼓声,尔后隐约是敲击云板的声音,这些迹象无不预示着今日的考试已经结束了。

  又过了些时间,试院正面那扇厚重的朱红大门缓缓打开。

  前方人群顿时出现了一丝涌动,蒋武赶忙丢下树枝,起身便朝着前面挤去。

  好在参加第二场县试的考生只有五十名,所以守在试院外的亲友们远不及第一天那么多,加上蒋武体格魁梧壮硕,倒是很快就挤到了队伍的最前面。

  林迎从试院出来,就与站在人群最前面的蒋武碰上了头。

  见蒋武欲言又止的样子,他笑了笑,投过去一个“放心”的表情。

  蒋武见状,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

  之后两人走到一边,一边小声交谈,一边等着其他同窗出来。

  其间蒋武给林迎介绍了下廖老汉,虽说认识不久,但蒋武觉得通过廖老汉,让表弟与廖老汉的儿子结识一下,并不是坏事。

  都是一个县的读书人,将来互相帮扶一下总是好的。

  对于廖老汉,林迎当然不会因为他是乡野村夫就对他戴有色的眼镜看待,故而有板有眼地行礼并问候了声。

  此举倒是让廖老汉受宠若惊,连忙伸手扶面前给自己行礼的书生。

  不多时,几位同窗碰面,同时林迎也见到了廖老汉的儿子廖清河,彼此互相认识了一下。

  大概都是提坐「堂号」的缘故,廖清河显得很客气,一一给林迎等人见了礼。

  而林迎也打量了下对方,观其人虽然瘦削,但眼神却非常清明,举止间也有着读书人的儒雅。

  更可贵的是,这还是一个孝顺之人,丝毫不因老父亲的卑微形象出现在同学面前,而表现出哪怕一丁点羞恼。

  林迎点点头,仅凭这一点,这个廖清河就可以结交。

  接下来,几个读书人简单交流了下彼此在考场中的经历,之后见天色不早,林迎与几位同窗,就与廖清河、廖老汉作别,结伴返回了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