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姓刘,叫什么刘姥姥,祖上和王家连过宗的。听丫头说极是粗鲁腌臜的个人,琏二嫂子打发了她二十两银子家去了。”顿了顿,黛玉时又想到旧时在家时的事,“母亲在时,姑苏那边时常有人上门。真艰难也好,假困顿也罢,但凡上门来,万没有不管的,也不知道母亲随手撒出去了多少。那年母亲尸骨未寒,那些人不念着母亲往日待他们的好,竟还,竟还,”谁想到这般用心也没落下个好字。

  想到当日贾敏丧礼那些人咄咄相逼,言语不敬的事,黛玉气怒委屈时哽噎得说不出话来,眼泪珠子也噼里啪啦的落了下来。

  看着刚刚还好好的黛玉,这会儿子就抹上眼泪了。楠笙连忙放下笔,绕过书案走到黛玉跟前,“蠢材,这些不过世态炎凉罢了。为那起子丧良心的哭天抹泪,你咋不替她们上吊呢?”

  “姐姐~”本来还因为王家外路的亲戚上门而感怀贾敏在世时诸方往事的黛玉在听到‘上吊’这话时,直接转悲为怒,瞪圆了双大眼睛奶凶奶凶的看着楠笙。

  太过份了。

  姐姐真是太过份了。

  “看什么看?我说错了?人在做,天在看。他们都不怕报应落下来让雷劈个正着,你还有什么好着急的,安心等着就是了。不信你抬头看,苍天最后饶过谁了?”

  楠笙在林家也生活了两年,自是知道贾敏是怎么对待那些上门打秋风的林家族人。而那些族人又有多少是喂不熟的白眼儿狼。

  林如海这支直人丁单薄,跟姑苏林家那边早就出了五服。亲戚关系不比王家和刘姥姥近多少。但林如海扬州为官,家里也不差那三瓜两枣,为了林如海的官声清誉和贾敏自己的贤良名声也不能在亲戚求上门打秋风的时候不管不顾,落人口舌。

  然而这世上也不全是刘姥姥那等知恩图报的,贾敏在时,那些人为了从贾敏手里多得些好处,没少恭维贾敏,殷勤备至。可当贾敏撒手西去了,这些人竟然在贾敏的灵堂前就变了嘴脸。

  会儿说贾敏为妻不贤,会儿说过继子嗣,会儿又说黛玉弱症难以养活,还有什么续弦续贤的话,这些话也许也说给了林如海听,也许只是在灵堂前众人凑到起各显马后炮的卦谈资,但到底都落进了黛玉和楠笙的耳里。

  当时楠笙就想到黛玉后来对刘姥姥不冷不热,甚至还有些厌恶的态度应该不单单来自雪地抱薪那个故事。

  果然,今儿提起刘姥姥,黛玉就想到了当年在扬州的往事。

  其实这种事情在楠笙看来太平常了些。

  是人都有两张脸,当面套,背后套。当然,也许黛玉是个例外。

  当年乔父没的时候,大家是怎么背后议论乔母的,楠笙现在还记得。等乔母没的时候,大家又是怎么说乔母的,楠笙至今也不敢忘。

  她还记得当年住在舅家,半夜起来喝水听到舅舅和舅母是怎么说他们人的话。

  人的心呀,就是这么点点变凉,然后再点点变硬

  “舅母不在了,舅舅忙于公事,说不定日常就住在衙门不回家了。那些人再想像以前那般得好处,怕是不能了。”顿了顿,楠笙声音略微低了低,“若是舅舅任期满了,离了南边,他们更是借不到丁点力。”

  其实楠笙想的是林氏宗族那边至今为止也就林如海官职够高,家财够丰。有林如海在南边为官日,他们这些林氏族人还能得人高看眼?但林如海出了什么事,林氏族势必再没依仗,到了那时报应就来了。

  其实这道理就跟宁荣两府样,宁荣两府不倒,宫里的贤德妃仍健在,依附贾家生存的贾氏族人就仍能借着势,便是普通族人,邻里之间也被人客客气气的礼让着。可但这些势都没了,曾经受到的‘礼遇’怕是都会像孽力回馈般加倍还在自己个儿身上。

  “就是好烦~”楠笙说的这些,黛玉何尝不明白。可是想到那些事,黛玉就觉得好烦。

  “烦,你就别想呗。麻溜的让紫鹃给你将头发擦干,然后给我制盘香来。”让你弄得我都跟着心烦的练不下去字了。

  林家库房有块沉香木,出京前收拾东西时楠笙便要了过来,请林如海教了前朝盘香的方法,姐妹俩便时常拿着小工具刮木头制盘香附庸风雅。

  说起这个附庸风雅,林如海数第二,就没人数第了。

  当然了,这也是建立在楠笙两辈子见过的市面太少的缘故上。但不得不说,制香,投壶,棋射,诗书等等,林如海绝对配得上探花郎这个称呼。

  可惜探花郎这个称呼都带着点悲□□彩

  ╮(╯▽╰)╭

  专业知识不能丢,不然回去了没办法就业。

  冬日夜短,不过几个更次就到了起床的时辰。昨夜黛玉宿在楠笙房里,今早俩姐妹道用了碗燕窝,便披着极厚的斗篷去园子里散步。

  荣国府主主仆仆实在太多,住人的屋子多了,花园就小的可怜了。每每早起散步楠笙都特别怀念林家的花园和后世逛过的大观园。

  这要是早起逛上圈,那得多心情舒畅呀。

  到了冬日宝玉更是赖床的紧,好在通常都会在早膳前起床。早起就着点心吃碗燕窝粥,再散上会儿步,差不多快消化的时候再去陪贾母用早膳,天天的安排得极明白。

  早膳毕,按着往日的习惯,大家都陪在贾母跟前说笑。也不知道是不是上了年纪的人都喜欢怀古说旧,反正通常情况下,无论说起什么,话题都会自然而然的说到贾母年轻那会儿。

  人的记忆其实是带着自我欺骗性的。

  你觉得辛苦的事,经过记忆的加工会变得比事实更加的辛苦。你觉得美好的事情也是更加的美好。所以听老人说旧事,真得带着点智商。

  楠笙抱着茶碗坐在那里听贾母讲不知名时空的历史化时,薛姨妈已经去见了她的好姐妹王夫人。然后将昨日的事挑挑捡捡的说了回,言语切切的盼着长居京城的王夫人能帮忙。

  王夫人昨日便去了梨香院,也听说了宝钗的病,当时还闲聊了几句,没想到还有后面的事。这听,王夫人也觉得这事要紧,连忙喊了金钏让将凤姐儿叫过来。

  薛姨妈听了,也没多想,只眼巴巴的等着凤姐儿过来。之后这事自然而然的又次落到了凤姐儿头上。

  谁让她长了张能说的嘴,还有张能干的脸呢。

  为此,薛姨妈还特意备了份厚礼给她,就盼着凤姐儿能将宝钗这事放在心上。

  然而让薛姨妈没想到的是,贾家下人的嘴真真是没把门的。再加上主子们也没想着约束二。黛玉没传出来的病弱药罐子早夭这种话,最后竟然悉数落在了宝钗身上。

  这事楠笙是真没想到,但听说了这种传言后楠笙却也接受的很平静。然而楠笙能平静却不代表薛家人也能心平气和。

  哪个大姑娘被传出这种话,都会影响姻缘前程的好伐。

  宝钗虽然立志要进宫,可她那病日不解决,就日进不了宫。不然在宫里断了药,要她在里面等死吗?

  但现在病还没着落呢,就传出这样的风声流言来,怕就怕病好了,宫也进不去,也没人来提亲了呢。

  好气哦~

  然后宝钗就被气哭了,再然后就犯病了,再然后又开始吃冷香丸了,于是新波不久人世的传言又出来了。

  ╮(╯▽╰)╭

  楠笙微微有些小心虚,总觉得这事吧,跟她多多少少有点关系。看着薛家送来的厚礼,难得大方回的送了些她特意给黛玉制的枇杷膏。

  黛玉则是吓了跳,她素来聪慧,通过宝钗的事自是想到了她自已身上。

  当初若不是表姐有意拦着她说出真相,今日被人传成那样的怕就是自己了吧。此事想想就让人心寒。

  于是有些心寒的黛玉头回在给林如海的信里报了回忧,言语间的后怕畏怯让展信阅的林如海很心疼。

  至于薛家那边,薛宝钗虽然恼了回,到底劝住了自家老娘和兄长要找人理论的冲动。

  他们寄住荣国府,本就是客人。如今托人看病还要依仗荣国府在京城的势。打狗还要看主人,闹僵了,于他们有什么好处呢。

  且先忍下来,以后再计较也不迟。

  薛姨妈闻言,抱着宝钗就是通我的儿。薛蟠气恼的踹翻了椅子,看了眼抱在起痛哭的母妹,既恨自己的无能,也怨自己的无力。最后甩袖子跑出去撒气去了。

  好在这去,不但成功的撒了气,还让他以后都少受不少气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