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昏君补考,从北宋开始>第92章 兵出河湟
  躲了傅斯年几天,刘仲武实在是不好意思见他。

  可军营就这么一块,又能躲到哪?

  况且傅斯年还管粮食供给,主帅王厚又特意叮嘱刘仲武要保护好他。

  第三天,刘仲武讪讪地再次找到傅斯年。

  见他还在锻炼,刘仲武凑上去赧然道:“傅指挥使好力气!前日我见你还使枪,招式十分精妙,想必也是自幼习武的吧?”

  傅斯年那日见刘仲武对自己莫名的有点敌意,还纳闷自己何时得罪了人家。

  今日刘仲武却主动找上门,立即又对这位的直爽多了些好感。

  至于刘仲武的资料,他早已查过,不但知道这位是个顶能打的武将,还查到他是自己的贵人。

  虽然没有明确记载,可真实的高俅在升迁之路上,很可能就是从刘仲武这里蹭到的功劳。

  就是有一点不太一样,刘仲武脑袋瓜应该很灵活才对呀?

  记载中,他是既讨好童贯,也巴结后来的高俅,在北宋末年一干武将中,属于混得顶好的那一批。

  可能是还没经过社会毒打,现在尚未开窍吧?

  傅斯年的终极目的,就是辅佐赵佶成为明君。

  目前看来,这个目标很难实现。

  不管怎么引导、铺垫,赵佶他就是那么个人!

  铁杵磨成绣花针,那他本身也得是铁,要是块木头,再努力也只能磨成牙签。

  张麻子怎么说来着?

  他要是不体面,你就帮他体面!

  宋徽宗看来是没法自己及格了,自己只好帮他作弊。

  而想要帮赵佶守住江山,还是得靠这些武将。

  想到这,傅斯年面上带了笑意,就从刘仲武开始结交吧!

  “刘副将过奖!我只是自幼身体出众,学武的时间尚短。倒是你的大名,我经常听人提起。”

  ……

  在傅斯年的有意规避下,刘仲武忘了当日的难堪,与对方聊了一会儿。

  又经过几天的观察,渐渐对傅斯年的印象有所改观。

  同样的汴京方面派来的,这傅斯年跟童贯截然相反。

  童贯是整天绷着个脸,装出一副威严的样子,生怕别人因为他宦官的身份耻笑于他。看書喇

  傅斯年岁数不大,做人却很活络。

  不论是主帅王厚,还是底下的大头兵,傅斯年都能做到笑脸相迎,为人很是随和谦逊。

  最重要的是,傅斯年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十分正,每次军事会议都不吱声。

  按说他是皇帝指派督管粮草的,那也是高级指挥员之一,对于作战计划应该是很有发言权的。

  但每到这时候,傅斯年的嘴就跟缝上了一般,那是一句话都没有。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童贯,大事小情都要支上一嘴。

  好多常识性的问题,都需要主帅王厚解释半天,属于又菜又爱玩的那种。看書溂

  刘仲武本就看不惯这种事,神色中就带了点不满。

  而童贯作为内侍,最善于察言观色,不免就对刘仲武不喜。

  多次借故给刘仲武穿小鞋。

  因为傅斯年对刘仲武又有意结交,有时候就会出手拉他一把,几次下来,连带着自己也被童贯留意上了。

  与傅斯年不同,童贯是好容易争取来的机会,在他心中,本次获得边功,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傅斯年。

  但论圣眷,他显然是比不过傅斯年的,于是就动起了歪脑筋。

  搂草打兔子,动了连傅斯年带刘仲武一起坑的念头。

  心中暗想:“要是傅斯年和刘仲武一块失利,甚至是永远留在河湟之地……”

  却是存了狠毒的心思。

  正好利用傅斯年不愿在军事上多嘴的特点,他将傅斯年与刘仲武安排到了一块,第一批出征。

  刘仲武作为先锋是合情合理的,不论是主帅王厚,还是将主高永年,都对刘仲武比较推崇,说他是军中猛将。

  而傅斯年有督运粮草之责,派他随行也是合情合理。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让傅斯年跟在刘仲武后面,可以先将后续大军的粮草安排妥当。

  最终确定,两路大军从河州、兰州出发,向湟水流域挺进。

  而刘仲武作为先锋,先于高永年,兵出京玉关。

  对于大宋朝廷的动作,青塘诸部早有察觉。

  自从拥立小陇拶(大陇拶就是赵怀德)开始,诸部就做好了准备。

  靠自己是不成的,经过多年纷乱,吐蕃诸部四分五裂,早已不不复当年的兵锋。

  以多罗巴为代表的羌人头领们,真正的依仗是西夏人。

  之所以多次反叛宋廷,背后其实都有西夏人的影子。

  多罗巴所部的位置离兰州不远,听说了大宋出兵的消息,立即召集其他部落一同抵抗。

  占有地利的他们,很快就盯上了突前的刘仲武一部。

  几个部落一起出兵,与领兵五千的刘仲武大战三场。

  却不料三万打五千,还被人家打了个满头包。

  刘仲武打仗很是有两把刷子,布置严谨、策略灵活,几次利用敌人急于求成的心理,勾着几个部落大军来袭。

  而他则先示敌以弱,稍稍接触就带军后撤。

  一来二去,将几个部落的大军引离老巢。

  而后刘仲武又忽然回军,集中优势兵力攻打其中一个部落,一战就将其打散。

  接着利用俘虏给另外一个部落传出假消息,让其领兵来救。

  而刘仲武则带少量轻骑突袭其部落的营地。

  在该部落得知老家被抄以后,因为急于回军救援,路上又中了刘仲武大部的埋伏。

  几场大战下来,刘仲武杀敌众多,俘虏的牛羊、马匹无数。

  其中还包括不少当地的羌人。

  作为前锋,刘仲武部的骑兵是比较多的,如果带上这些累赘,却会影响他的行军速度。

  此时傅斯年带着一众商人登场了。

  “刘将军,缴获卖给我们吧!一手钱一手货!”

  傅斯年笑得特别灿烂,财物他倒不在乎,主要是看上了缴获的大量马匹。

  从一开始,他就针对北宋缺马的情况,置办了赛马场。

  无奈这两年因为马匹的来源不足,规模一直起不来。

  大宋举国之力都难以解决的问题,他自然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但他想办法引导。

  养马耗费极大,但有商业的加持就不同了。

  他打算在西北地区办个繁育基地,先保证种群数量,再从中遴选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