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大唐:逆子叛国>第283章 新大唐
  李二在南亚半岛的军事行动,如虎入羊群一般,扫平了一众小国。

  他不仅迎来了世家大族,继而迎来了自己的皇后与皇子皇孙。

  如今,又迎来了妃嫔、宗室、官员、将领。

  更让他感到振奋的是,二十多万千锤百炼的唐军也来了!

  但陆续带来的大唐本土的消息,却让他窝了一肚子火。

  对长孙无忌、高士廉、房玄龄、杨师道、岑文本没能辅佐好两个监国皇子十分气愤。

  对太子的死痛心疾首,对魏王引狼入室有些埋怨,吐蕃趁火打劫十分愤怒,对他们杀了他儿子更是怒不可遏!

  同时,对李恪明知自己弟弟被吐蕃害死,而不去攻打吐蕃复仇颇有微词。

  无论如何,兄弟相争那都是自家的事,可外人插进来一脚,那就另当别论了。

  自从皇后到了后,李二一闲下来就与皇后两人一起回忆两个儿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的经历。

  免不了一阵阵悲痛、伤怀。

  “娘子,你说当时老三安排人在后面一路护送?”李二问向皇后。

  稍稍点头后,皇后忆起往事。

  “妾身边的清允,夫君记得吗?那是三郎的人。”

  “什么!那逆子的人都安排到后宫去了!”李二“噌”的一下坐起。

  皇后无奈的摇了摇头,“嗯,妾很早就知道她是三郎的人,也没有挑明,她似乎也没有刻意隐瞒。妾明白,三郎只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在淑妃妹妹身上动什么坏心思。”

  “逆子!胆子也太大了!不知道我身边有没有他的人?”李二听到这里,有点郁闷了。

  皇后继续道,看書喇

  “当时青雀封锁了皇宫,妾提醒清允,让她把淑妃妹妹送出去,担心青雀情急之下伤了她。”

  “清允当时就表示,已经送出宫了。还说三郎已经吩咐过,只要妾愿意,开始随时设法送妾出宫。”

  “妾本以为不需要离开的,没想到……,后来担心被三郎扣留,就没有通过清允的渠道出宫,不过她却安排人一直护送扬州。”

  “到了扬州后,又莫名其妙的有人送来大量海上航行所需的物资,想必也是三郎安排的。”

  李二听后,点了点头。

  良久,“那逆子还算有点良心!不过他把一个皇子、一个皇太孙安全护送来,怕是目的不那么单纯啊!”

  “他是在太子与魏王争斗中尝到了甜头,想继续坐山观虎斗,得渔翁之利!”

  “妾自然知道,可毕竟是我们的子孙,就算看明白他的用意也不能不带来啊。”

  皇后说着,长叹一声,继续道,“其实,太子妃在洛阳时,就不愿意来这里了。她想退出,说要带着孩子隐姓埋名,过平淡日子。”

  “后来是妾一番恐吓、利诱,她才算是勉强愿意来。估计以后她也会教导小孙子远离储位。”

  李二沉默了许久没有说话。

  “现在说为时尚早,等他们成长起来再说吧,如果确实没那个本事,就允许他们做个逍遥藩王。”

  “但若有一定的天赋,那就由不得他们了!生在皇家,享受尊崇的同时,就得有披荆斩棘的勇气,就得耐得住如履薄冰的煎熬!”

  李二说这话的时候,有点怒其不争的语气在里面了。

  皇后在谈话中,总是有意无意的提到李恪的所作所为,乍听是简单的述说,实则是对李恪的肯定。

  而另一方面,故意提到太子妃在洛阳不愿跟随她前来的事。

  说这些,或许皇后是怕了,怕将来的争斗,再失去最后一个嫡子,失去嫡孙。在这种情况下,不由自主的说话就有了退缩的意味。

  她想让自己的孩子也远离储位。

  历史上,她经历了一次争夺皇位、你死我活的争斗,但后来病重,没能活到自己儿子们激烈争斗就早早病故。

  而这一生,她被李恪救下,健康生活的她,反而又经历了一次凶残的、你死我活的皇位争夺。

  参与争斗的又是她的至亲之人。

  连续经历两次,连续两次煎熬,或许她真的怕了,也想让自己仅存的儿子远离这吃人的皇位!

  本来还想再说什么的,听到李二这语气,皇后欲言又止。

  痛失两个宠溺的儿子,李二伤心消沉好长一段时间。

  好在有皇后在旁,两人互相安慰。

  不过,看看自己如今朝堂上的将领,李二顿时雄心又起!

  跟随自己西征的将领有:刘宏基、李大亮、徐世绩、薛万均、程知节、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李道宗、薛万彻、张亮。

  这次撤来的将领:李孝恭、尉迟敬德、张士贵、段志玄、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等。

  这一下子可谓是悍将如云!

  特别是尉迟敬德、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几人,连同已经亡故的侯君集、张公瑾,

  当初就是带着他们几人一起,杀进玄武门,砍了建成、元吉,夺得皇位!

  如今又看到这一群人,李二又斗志昂扬!

  虽然在大唐本土干不过自己那个逆子,但以后在天竺这边,就可以彻底硬气起来了!

  那些不开心的事,就不再提了,想想西征至今大唐新拓展的国土吧!

  不亚于重建了一个新的大唐,国土面积比原来的那个大唐更大!耕地面积也比以前更多!

  大量的耕地,就意味着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也就意味着可以征收更多的税赋,也就意味着可以供养更强大的军队!

  李二当然明白,那个狗儿子挖空心思把各种紧要的人员都赶过来,就是为了让自己在这边安生,别再操家里的心了!

  这明显就是,老子被儿子赶出家门了啊!连铺盖卷都给扔出来那种!

  看明白又能怎么样,打又打不过!

  当然了,李二不是个死脑筋的人。

  嫔妃到位,宗室到位,各部文武官员到位,大唐军队到位。

  于是,机灵的李二顺势宣布:

  这一波陆续迁移,是朕本来就计划好的,主要就是为了把国都迁来天竺。

  担心众官民不愿意迁移,才特意费尽心思,与宁国一起设局逼大家迁来。既然已经来了,那就踏实在这里生活吧!

  所有人:……

  接着,李二召开了迁移后的第一次大朝会。

  正式昭告天下,迁移京都,重建宗庙,调整国策,整改吏制,任命官员,兴修水利,开荒垦田,广建校舍等。

  开始了新大唐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