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大唐:逆子叛国>第247章 大唐的战略误判
  李二听了后,看了一眼李道宗,没有说话。

  回銮固然能给大唐抵挡宁国带来信心,带回的一众将领也能给唐军一个定心丸。

  可回銮就一定能破局吗?

  万一回去后,不能破局,被那逆子扣押怎么办?

  如今这么烂的局面,能翻盘固然好,如果亲自回去也不能翻盘,那岂不是丢大人了!

  众将不敢提派一部分将士回长安的建议,万一少一部分人,这里的皇帝遭到攻击,出了什么意外,那么提建议的人就万死难辞其咎。

  因此,也只能建议全都回去,连皇帝也一起回去。

  见李二一直不说话,程知节转移了话题。

  “宁王怎么突然对大唐发动这么大的的攻势,占领河北道、河南道后,又开始拓宽道路,修建新型的驿站、港口。这,难道他不准备归还那些地区了?”

  对,远在万里外的他们如今收到的消息,还是几个月前的:宁国拿下了河北道、大半个河南道,正在淮南道用兵。

  “应该不会,他新的都城建在辽东,如果要统治江南道、岭南道这半壁江山,新都建在辽东,根本不利于统治。”李道宗摇了摇头说道。

  “若按照宁国之前的国土,漠北、漠南、东北、半岛、倭岛,把都城放在辽东,是最好的位置。”

  “无论是陆上与漠南、漠北、东北的连接,还是海上与半岛、倭岛的连接,都是最便捷的。”

  李二看了看两人,又继续说道,

  “可也恰恰是这一点,迷惑了我们!”

  “什么?迷惑?”程知节、李道宗齐声问道。

  李二叹了一声,摇了摇头,继续道,

  “宁国一直在营造新都,而且是大规模的建造,还大肆对外采购各种物资。这件事折腾的甚至在大唐都人尽皆知。”

  “既然新都放在辽东,本以为他宁国的统治重心会放在东北,进而辐射漠南、漠北,以及半岛、倭岛。想着他对中原地区,对大唐没有觊觎。”

  李二说到这里,苦笑一声,接着道,

  “结果呢?完全不是这这样!原来,营建新都只是一个幌子,为了迷惑我们!”

  程知节、李道宗两人一听傻眼了,

  “难道,宁王想一直打下去,直至岭南!?还不准备归还!?那他新都?”程知节惊呆了,眼睛睁得比他在番茄杀过的所有牛眼都大!

  “好大的手笔啊!为了让大唐误判其战略方向,居然花费巨额财富建了这么一个不打算用的都城!”李道宗摇头慨叹。

  “怎么没用?这座都城一直在用!它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大唐上下做出错误的判断!如今看来,那逆子得逞了!”李二咬牙切齿道。

  他们猜的不错!

  李恪就是为了让大唐上下误判,才大张旗鼓的营造全新的都城。甚至在大唐境内,广泛购买物资、到处寻找技艺高超的匠人。

  让整个大唐的人,当然了,主要是朝堂上那帮人,以为:李恪会老老实实趴在东北,宁国对大唐没有领土要求。

  于是,大唐上下从来没有一个人想过,李恪有一天会这么肆无忌惮的鲸吞大唐国土。

  李二也正是这样认为,才放心的御驾亲征,向西、向西,再向西,来到了万里之外!

  更可恼的是,自己正是被那逆子忽悠后才来的!

  “这个逆子!这个骗子!”李二一巴掌拍在面前的书案上。

  “那,我们要不要回去?”同样的问题,李道宗再次问了出来。

  “唉,让朕好好考虑一下吧!”说完就站起身,面向那幅巨大的地图,背对着众人。看書溂

  一个时辰后,李二还保持着同样的站姿,在地图上这里盯一会儿,那里盯一会儿。

  众人看他又陷入的沉思,于是陆续退出大殿。

  西征唐军消灭西突厥以后,附近的一众小邦国归附,再击败了多个总督区。通过不断的吸收降军,训练整合,西征唐军总数已经达到了三十万。

  随着在当地一路征战,这一过程中,也新建或者改建了多处行宫。

  李二终于像自己儿子一样,也享受到了波斯美女和切尔克斯美女的服侍。

  半年多来,唐军已经走出了波斯山地,穿过了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河平原。

  开伯尔山口,是中亚通往印度半岛的一个战略通道,兴都库什山脉何苏莱曼山脉,隔开了中亚与南亚的联系。

  但是穿过长长的河谷,走过开伯尔山口,就到了肥沃的印度河流域,就到了坦荡的恒河平原。

  历史上多个外来民族,通过这一通道,进入南亚半岛,建立政权,进行长久的统治。

  毕竟,这里是欢乐的海洋,这里是自嗨的天堂。

  李二显然也感受到了,在这里改建了一处行宫,美美的住下了。

  他如今所处的宫殿,就属于原来一个叫克尔塔的小国。位于印度河上游。

  在帮萨珊帝国的皇帝夺回了他的首都泰西封后,按照协议,萨珊帝国东部那些总督区,只要大唐能够打败那些不听号令的总督,土地就可以归大唐。

  如今那些总督区已经尽归大唐。

  扩展到海边后,唐军也开始建造舰船。

  李二派出了自己的微型船队,跟随宁国的大型运输船队回大唐。

  归途中,大唐船只上的人这才听说,回去的最后三分之一航程,所经过的海域,都已经被宁国占领。

  得知这么重要的消息,于是,大唐的船员立即派一艘船回去上奏。

  收到奏报,李二君臣也吃惊不小。这才知道,宁国在陆上进攻大唐的同时,在海上也一直没消停。

  再结合如今收到的奏报:

  宁军占领河北、河南、淮南;开始修路、修港口;贱籍被放良;大量官员、世家、地主逃窜至长安;迁移百姓到海外;大办免费教育。

  现在,综合手里掌握的为数不多的信息,李二似乎明白了什么:

  留下官员、世家,放他们逃往长安,也许是有更深远的意义。

  世家不仅代表着巨量财富,还代表着中原文化。如今这些人都被挤在关中,甚至是长安,肯定是不行的。

  那么怎么办?

  大唐西部边境线一直在向西拓展,可以往西迁移啊!

  魏晋时期,中原世家大族的南迁,使中原文化在江南迅速落地开花,经济逐渐繁荣,人口逐渐增多。

  历代南迁的王、谢、袁、萧等已经成为江南地区的高门大姓。无论是在国家治理还是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播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逆子,把河北、河南、淮南几乎全部的世家大族都驱赶到了关中,

  莫非?

  是要让这些世家大族,到大唐新拓展的疆域,承担起国家治理、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的功能?

  如果这样的话,那大唐在西部的统治,岂不是越来越稳固!西部地区也将和江南地区、岭南地区一样,永远称为中原文化圈的一部分!

  纵横万里,皆归华夏!?

  那我这一任帝王的功劳……

  “哈哈哈哈!”天人交战至此,李二突然笑出了声,但随即又收声。

  不对!

  那逆子在大唐东边也没消停,如今实际控制东洋、南洋,又是移民的,又是建设,又是教育的,用不了多久,那些地区也将成为中原文化圈的一部分。

  那逆子的一句话:如果能为子孙后代拓地千里,即便落的个万世骂名又如何!

  原来,那逆子一直在践行这句话啊!

  总体来看,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在稳步拓展。不过,何止是拓地千里啊!

  这,我这次西征,不会也是那逆子拓地计划的一部分吧?

  连我这大唐皇帝,也在这一计划中?

  想到这里,李二心情瞬间就不好了:

  “逆子,倒是下了好大一盘棋啊!连老子都被算计进去了!竟然被你当作一件拓边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