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大唐:逆子叛国>第109章 半岛建设
  李恪当初给刘仁轨的任务就是拿下石见的银矿。

  但是为了他们安全,再加上半岛的战事正好结束,于是就派了四万人给他们。至于能取得多大的成就,那就要看他们真正的能力了。

  李恪到到达半岛后,就开始着手半岛的规划治理。

  首先,就是清理淤积得河道,尽量弯道取直,修建内河的港口,修建道路。

  半岛虽然面积不大,但是矿藏丰富。这个时代可以挖掘运用的就有金矿、银矿、铜矿、铁矿,还有煤矿。

  整个半岛南部储量较多的是铁矿和金矿,而半岛北部的铁矿和煤矿更是海量。

  因此,很有必要疏通河道,修通道路,把这些资源运出来。

  尤其是铁矿。

  如今整个宁国都在大建设,到处都需要钢铁。如果有足够的钢铁,李恪甚至都打算开始铺设铁轨了!

  随着宁国的面积逐步拓展,宁城到各地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沟通、运输都很不方便。

  传递一次消息都需要很多天,实在是等的烦人,甚至都开始考虑无线电了。

  其次,是农作物种植重新规划。

  如今半岛上所有土地却不都归国家所有,全部耕地都属于国营农场。

  迁来的移民,全部进入国营中场、工厂、港口等各个部门。不再发给土地,毕竟种地没前途,100年也发不了财。

  总之,要想快速发展,要想工业化,必须把人赶进工厂,赶进城市。把他们集中起来,让他们不停的生产,不停的消费。

  第三,向大唐的淮南道、江南道等地,发出招商、求贤通告。

  想来做生意、开工厂、求职、谋生,只要遵守宁国律法,统统都可以来,想落户也可以。

  这里的气候和淮南道、江南道两地差不多,前来这里应该能很快适应。

  而且,宁国提供一切经商、办厂、谋生方面的指导,以及律法上的保护。

  第四,在半岛西南角,熊津江的出海口即白江口、汉山江的出海口,各建一个新型港口。

  第五,在每个港口处都建造城池,开办工厂,造船厂,并发展成商业中心。

  这几处新的港口和商业中心,刚好与大唐的江南道、淮南道、河南道、河北道等地隔海相望。距离相近,也便于货物运输。

  如今的锦州港,每天在外排队等待进港装货的商船,都有数十艘之多。虽然港口一再扩大,可依然不能满足。

  如果把宁国本土的各种工厂分散开办到这几个新的港口,就将大大减轻锦州港的压力。

  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全国商品的出口额,为宁国创造更多的财富。

  各项措施,在落地执行后,到处都在建设,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是紧张有序的忙碌,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看書溂

  这种场景,甚至把那些只给饭吃没工资领的俘虏都给感染了!干起活来,特别卖力!

  还有那些新罗、百济的百姓,哪些人适合做什么劳动强度的工作,都已经被分好类,安排到各自适合的岗位上去。

  吃喝管够,其他别想。

  当招贤招商的通告发出后,最先反应的是大唐的商人们。

  之前很多大唐商人到宁国采购货物,一趟就发了财,其他同行可是都看呢!

  不过大部分是没有行动的,有些是担心海路凶险,怕血本无归;有些是中小商人,租不起船,更买不起船。

  李恪得知这一情况,直接开辟了新业务。

  开通了宁国各港口到大唐登州、扬州、广州的货运专线!为中小商人提供有偿运输服务!

  这一下子就引爆了大唐各地中小商人的热情,大批人登船前往宁国,采购货物。

  几个月时间,已经有不少商人通过货运专线大赚特赚。

  后来,那些自己租船和拥有自己商船的大商人发现,好像,使用宁国的货船运输货物,比用自己的船,成本更低,而且运输时间更短。

  更可气的是,他还能提前进港装货!

  那还犹豫什么!

  于是,租船的不再租了,有船的也把船卖了,都可以使用宁国的货运船。

  久而久之,宁国货运专线业务有了垄断海路运输的趋势。

  运输带来的收益,也自然每天都在暴增。

  另外,还有大批无地的百姓,也搭船前来宁国,希望能碰碰运气。

  失去土地的人,要么去给那些大地主做佃农,要么去做个部曲,甚至自卖为奴。除此以外,很难再生活下去了。

  当听到宁国的农场种地的人,发的薪俸比种地还要多时,绝大部分人认为是谣传。但也有少部分人通过商人们反复打听,然后他们就鼓起勇气来到了宁国。

  亲眼一看才发现居然是真的!

  不仅男人能进农场种地,还能进工厂做工,两三个月的薪俸超过种地一年的收入!

  而且女人也同样可以进工厂,每天织织布,做个衣服薪俸不比男人少!

  还不赶紧让家里人也来!

  可大唐的制度是不允许百姓随便脱离户籍地。没个什么正当的理由,本县都不得出,更何况出国呢!

  之前,大唐允许河东道、河北道、河南道几个地方的百姓,自由迁徙到宁国的政策,由于李恪一次强制迁走河北道30万户百姓,已经作废了。看書喇

  大唐百姓再想随便拖家带口的前往宁国已经不行了。

  不得不通过各种复杂曲折的渠道,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来到宁国。

  李恪看到了百姓们有了新的需求,于是,急百姓之所急,就又开辟了新的业务。

  帮大唐百姓偷渡!

  于是,李恪成了这个时代的最大偷渡集团的蛇头!

  每一个港口、每一趟从大唐离开的宁国商船上,只要有空隙,都会挤满了偷渡者。

  要知道,宁国的商船和货运船,从大唐返回宁国时,一般都是空的,毕竟大唐没什么大宗的货物是宁国所需要的。

  宁国拉满货物到大唐,从大唐拉满偷渡客回宁国。

  就这样,很快偷渡人口就达到了二十万!

  随着李恪的动静越来越大、沿海人口流失越来越多,事情出现了变故。

  这项新业务还没干够两个月,李二就托人捎话来:

  你要是再挖老子墙角,我就彻底关闭唐宁贸易!

  好吧,没得搞咯!

  这样的业务果然见不得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