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大唐:逆子叛国>第42章 美名传大唐
  长安,甘露殿,深夜。

  李二痴痴笑着,手中托着的是李恪的《句读解忧——标点符号之用法》。

  “我儿子就是我儿子!几千年来的读音与断句问题,全被我儿子解决了!没给老子丢人!唉,要是嫡子该多好啊!”

  此时他的手边放的还有《三字经》《对韵》《弟子规》《雅韵——国语基准音》《识字图书》,以及两首词。

  这都是长乐公主让使团提前带回来的。

  看着自己儿子的作品,李二这个老父亲,越看越开心。

  读着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对韵》《弟子规》,李二心里跟喝了蜜似的:

  哼!谁的儿子能与朕的儿子想比?连孔颖达那老货都写不出这些吧?

  除了我儿子,还有谁有这能力?

  还有谁!?

  哇、哈哈!

  “圣上,该歇息了。”

  此时,一位气质华贵、端庄雍容的美妇走了进来。

  “观音婢,你怎么来了?此时应该好好休息的。”

  这位美妇正是长孙皇后。

  “圣上忘了?今天是十五,该到妾那里就寝了。”长孙皇后羞赧道。

  唐代的宫廷侍寝制度,是按月圆月缺安排的。月亮最大最圆的日子,就是等级最高的人侍寝。

  也就是说,十五、十六连续两天归皇后,依此类推,月亮越小,侍寝妃嫔等级就越低。三十、初一,黑咕隆咚那两天,就是等级最低的侍寝。

  “噢,确实忘了。朕只顾着看老三这几本书了。来,观音婢,你也看看,妙不可言呐!”

  说着,拉过长孙皇后坐在自己身旁。

  接过李二递来的《句读解忧》,长孙皇后按照习惯,向右翻开第一页。

  见长孙皇后也翻错了,李二才得意的说道,“哈哈,娘子,这书是从另外一侧翻阅的。”

  “这个逆子,写本书也跟他的性子一样,就喜欢跟朕反着来!”

  虽然嘴上说着逆子,但长孙皇后注意到李二眼中的得意,轻柔一笑,从另一侧翻开。

  顿时就是眼前一亮。

  “句读之扰,古已有之,教则繁复,学则困顿。恪,博采众长,作标点符号,以助教解困……”

  长孙皇后一口气读完了全书。

  “圣上,这,这可称的上文坛一大创举啊!”

  “是吧,你再看看这本!”李二又把《雅韵》递给长孙皇后。

  良久,长孙皇后看完了《雅韵》一书,惊的说不出话来。

  李二得意的看着长孙,好似在说:惊呆了吧,老铁!?

  “圣上,恪儿的才情,恐怕要让国子监的那些祭酒、博士们无地自容啊!”长孙皇后摇头说道。

  “哼!他们,只会拿着圣贤书,来训斥、指责朕,他们还能有什么成就!”

  李二一想到那些老夫子,动不动就搬出圣贤书来怼自己,就牙根痒痒。

  长孙皇后又拿起《三字经》《对韵》《弟子规》翻看了一遍。

  “圣上,这几本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正好拿来给城阳和晋阳开蒙。”

  “嗯,据咱们长乐让带回来的消息说,这几本正是老三给宁国的蒙学编写的教材。适合两到四岁的孩童。”

  “圣上,其实,妾以为……”长孙皇后欲言又止。

  “你也这样想是吧?朕刚刚也是这样决定的,准备让秘书监拿去刊印,然后全国推行。”

  “尤其是《雅韵》,让全大唐的人都会说同一种话,将会大大提高整个大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其历史功效绝不亚于书同文、车同轨!”

  李二不愧是一个优秀的帝王,不光看到了文化传承层面,而且一眼就看到了国家治理层面。

  “全国推广是没有问题,不过怕是要事先征得恪儿的同意。”长孙皇后说着,把《雅韵》翻到最后一页。

  上面有一行小字,李二仔细一看:

  “正版图书,翻印必究!”

  翻开其他书一看,也是一样,

  李二噌的一下就蹦了起来,“逆子!这个逆子!朕在他那里一点便宜都捞不到!”

  惹得长孙皇后咯咯娇笑:

  “圣上,勿恼。可以把这些书送去国子监,让那些学生们,每人抄写几遍。既能学习,又有了范本。这一下就能有上千范本,然后,再送往全国州县各自抄写。”

  “反正,咱们又没有翻印,只是手抄学习而已,恪儿也挑不出理来。”

  说完,长孙皇后狡黠一笑,美目看向李二。

  “哈哈!好,这个主意好!朕就等着看那逆子跳脚!”

  说完,李二有得意的拿起了那两首词:

  “独立寒秋,桑干东去,太行山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嗯!开篇还行,颇有气势。”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这逆子什么意思?”

  又迅速看了另外一首,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李二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等看到文章注明的时间,更是暴跳如雷。

  贞观八年深秋,恪作于太行之巅。

  贞观八年初冬,恪作于燕山长城。

  这正是前段时间,河北道被天宁军占领时!

  “这逆子,是在嘲笑朕吗?占领了河北道,而后又作了这两首词!”

  “观音婢,你看看这两句,看看你这儿子,这是要气死朕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不就是占了河北道十几个州吗?有什么好显摆的!”

  李二觉得李恪的两首词,是在打他的脸,生疼的那种!

  “你看看,这里面,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就连三国的曹操刘备司马懿都提到了,偏偏就是不提朕,难道朕连那天天抹眼泪的刘皇叔都比不上吗!”

  李二越说越气。

  “圣上,你细看最后一句。”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怎么了?”李二疑惑问道。

  “是啊,俱往矣。凡是前文提到的人,都已经尘归尘,土归土,肯定不能把圣上放进去啊。另外,圣上认为,当今天下,哪国最强?”

  “大唐!”

  “大唐皇帝是谁?”

  “当然是朕!”

  “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看的是谁?”

  “自然是朕!”李二话一出口,“哟嗬!?”

  “圣上明白了?”

  “那逆子是这个意思?嘿,你还别说,仔细一品,还真是这么回事!”

  “好啦,圣上,都快子时了,休息吧。”

  翌日,李二就把几本书,交给国子监,让每名学生抄写三遍,选字迹、布局好的,送往全国各州县传阅。

  经过长孙皇后解释的两首词,也以李恪给父皇进献贺词的名义,送国子监传阅学习。

  一听说自己抄写的文字有机会被传阅全国,哪个学生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抄写。

  当见到自己要抄写的内容时,所有国子监学生彻底沸腾了!祭酒、博士们却羞愧不已!

  无论是巧妙的切音符,还是细分的断句符,都是千古未有之创举啊!

  几本启蒙的小册子,用词言简意赅,内容包罗万象,读起来妙趣横生。

  两首词,意境之宏远广阔,感情之磅礴豪迈,都让人叹为观止!

  如今的国子监,分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六个学院。学生总数在四千左右。

  李恪的这几本书,本来字数也不多,很快就抄写完成。而随着国子监学生们的交流与传诵,书中的内容也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长安。

  “刘三郎,有没有读宁王的《句读解忧》?”

  “当然读了!前天就读了,某做札记时,已经用上那些符号了。如今正在读宁王的《对韵》,简直醍醐灌顶啊,感觉自己作诗时在遣词措意方面精进不少!”

  “是啊,某也读了!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朗朗上口,不仅是启蒙之宝,对于作诗写文帮助也很大!”

  ……

  “柳二娘子,宁王是没有还没有王妃?”

  “薛七娘,你打听这个干什么?”

  “柳娘子有所不知,昨晚奴读了宁王的几本书,彻底被其才情折服,害的奴一晚上没睡着!听说宁王还没有王妃,奴这姿色也还可以……”

  “薛七娘不要妄想了,奴的姿色远在你之上,宁王要选也是选奴!”

  “韦四娘,你真不害臊!”

  “郑三娘,别以为你的小心思别人不知道,大家谁也别说谁!”

  “卢九娘子,你都十五六岁的老姑娘了,怎么听到宁王两字,还突然流口水了?”

  “我,呲溜!我没有!崔十二,你再胡说!我撕烂你的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