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大唐:逆子叛国>第33章 陷落!陷落
  城墙上,不断后撤的宁城守军,让所有城内协助守城的百姓,感觉到了绝望,心如死灰。

  就在这时,轰隆隆的马蹄声犹如滚滚天雷,由远及近,逐渐响彻在宁城上空。

  城头的上的守军沸腾了:

  “是大王!”

  “王上回来了!”

  “殿下!殿下!”

  “窦院使,王上率援军赶到了,我们得救啦!”

  已经筋疲力尽的墙头守军士气大振,竟然把攻上城墙的唐军向后逼迫。

  一直与守军并立墙头的窦贵元,看向远方,鼻头微酸,颤抖着声音嘟囔道,“殿下,你终于到了!臣差点就与你永别了!”

  刚刚的窦贵元,眼见守军一点点退,他没有责怪,尽力了,他们尽力。

  他注意到大部分兵士举着武器的手都在颤抖,他们已经力竭了。

  所有人都拼尽了全力,该用的方法都用了。

  若宁城被破,窦贵元决定纵身一跃,跳下这五丈多高的城墙,为宁城殉葬!

  他原本只是长安城的一个落魄书生,家徒四壁,是当时的吴王李恪邀请他到吴王府做了咨议参军

  他兢兢业业,越来越受赏识,逐渐提拔为吴王府司马。而后又成为整个天宁军后勤院的一把手。

  出身自市井微末,如今受国人尊崇,享数百贯俸禄,这都是吴王殿下给的。

  可自己若是没能守住王城,那就愧对殿下、愧对百姓,还有什么理由、有什么借口苟活下去?

  城外漫天尘土飞扬中,旌旗猎猎,有天宁军的军旗,还有下属各军的军旗,还有李恪的王旗。

  李恪早已在望远镜中看到城头的对峙情况!

  宁城,危如累卵!

  因此,没有过多的指令,就是全军、全速、全歼!

  其实,也不需要李恪更多的命令、鼓舞、悬赏,当天宁军看到自己的王城、自己的老窝被围,甚至要被人端掉时。

  全体炸毛!

  战斗力直接翻倍!

  全军向宁城冲击过程中,三万多将士,纷纷纵身一跃,从各自的驮马跳到了战马的背上,而后夹紧马腹、舞动马鞭,全速冲向营州军。

  正在为占领了数十丈宽的城墙而兴奋不已的营州军,全军的注意力都在宁城的城头上。看書喇

  正在洋洋得意,正在呐喊喝彩,正在手舞足蹈……

  毫无征兆的,猛然被人捅了后庭,谁顶的住!?

  李泰和营州军众将领一时也没反应过来。即便反应过来,也来不及了。

  看到城墙下堆积的尸体,从军服上看,一半都是守城的天宁军,刚刚赶到的天宁军直接就红了眼,不再管什么同胞不同胞。

  杀我同袍,岂能饶你!

  杀戮开始。

  李恪有心阻止,还像以前一样,让兵士们以消灭敌军战斗力为主,尽量不伤性命。

  可他不知道这个命令该怎么下,是该维护同袍,放弃同胞;还是取国民,而舍同族?

  其实罪魁祸首是那魏王李泰,真应该把他千刀万剐!

  可那李泰是自己的亲兄弟啊!

  又是两难的选择。

  为什么!?

  为什么冷漠邪恶的同胞、傲慢贪婪的同族,总是把两难的抉择丢给热情、包容、良善的一方?

  顺其自然吧!

  李恪与护卫没有动,远远立于战场后方。

  兵士的喊杀声,战马的嘶鸣声,兵器的碰撞声,交织在了一起。

  一番激烈的拼杀,各种声音响彻云霄的战场,逐渐归于平静。

  背后遭突袭,处于懵逼状态的营州军,看到暴走状态后的天宁军后,一触即溃。

  也好在营州军及时投降,没有造成太大的伤亡。

  这让李恪心里好受不少。

  长安。

  李二没有等到派去宁州的人送回消息,却等来了一连串雪片似的求援急报,大体如下:

  十月十六拂晓,蓟门关陷落;

  十月十六午时,骠武军攻陷幽州;

  十月十六酉时,骁武军攻陷营州;

  十月十七,威武军攻陷燕州、忠武军攻陷平州;

  十月十八,骠武军攻陷檀州、骁武军攻陷蓟州;

  十月十九,骠武军攻陷易州;

  十月二十,骠武军攻陷定州、骁武军攻陷沧州;

  十月二十一,六万幽州军,全军覆没,幽州副都督张守圭被擒;

  十月二十二,六万营州军,全军覆没,幽州大都督魏王李泰被擒;

  十月二十五,威武军攻陷莫州、忠武军攻陷瀛州、骠武军攻陷恒州、骁武军攻陷深州;

  十月三十,骠武军攻陷赵州、骁武军攻陷冀州;

  十一月初二,邢州、贝州、德州被围,岌岌可危。骠武军剑指相州,骁武军备船度黄河,兵锋指向齐州。

  自十月十六起,强制以上各州迁民到宁国,每州一万到三万户不等,总数三十余万户。

  自十月十七起,宁国加固营州与平州一线长城,扩建原渝关守捉城,加宽幽州至营州、至渝关守捉城的道路。

  ……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看書溂

  “为什么朕之前没有收到任何奏报,所有求援在同一天送到?”

  “青雀不是说率十二万大军,把那逆子围在宁城了吗?为什么会这样?”

  “好端端的,去打什么宁国?逆子!逆子!都是逆子!”

  “十二万人,连刚刚由俘虏改编的五万人都打不过吗?就算十二万头猪,也不至于败成这样吧!”

  甘露殿内,李二摔杯砸盘子,难消心中怒气。

  说到十二万头猪时,李二觉得,这句话似曾相识。

  好像在前些天,自己接到那逆子的国书时,说过:朕的十二万大军,又不是十二万头猪,岂能受你威胁!

  呃,这……

  “咳、咳,你们几个都不说话是什么意思?朕召你们来,不是表演摔杯子给你们看的!”

  “圣上,当时魏王突然任职幽州大都督,臣曾问过缘由,陛下没有详谈。为何又让魏王出兵宁国了?”

  房玄龄拱手问道。

  “宁王虽为皇子,但我大唐与宁国已有协议,圣上突然出兵……”

  “朕没有派兵,是魏王出兵后,才上奏说,幽州田地遭宁国牛羊踩踏,所以出兵。”李二及时甩锅,脸一点都不红。

  听了这话,房玄龄明白了,弄了半天,还是储位之争的破事。

  “现在不是纠结原因的时候,而是要想办法,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李二摆了摆手说道。

  长孙无忌长叹一声,“实在不行,从吐谷浑撤军吧,抽调几名得力将领,挽回河北道的颓势。”

  “坚决不能撤!”中书令温彦博出声阻止,“吐谷浑是心腹大患,而且已经投入大量的粮草兵力,一旦撤兵,前功尽弃。”

  李二微微点了点头。

  看到李二也反对,长孙无忌不再坚持。他建议撤军,有自己的打算。如今大唐的精兵良将都在吐谷浑战场。

  一旦撤军,就能腾出手来,一巴掌将宁国拍死,彻底解决李恪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臣也不赞成撤军。总觉得,吴王殿下……呃,宁王只是在赌气,”

  房玄龄捋着胡子说道。

  “虽然如今他占领大半个河北道,但最终还是要退回宁国的,他没打算长期驻军占领,也没那个实力。”

  “赌气,何以见得?”李二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