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大唐:逆子叛国>第28章 夯实工业基础
  当教化尚书段成文,拿到李恪的宁国文化发展大纲时,双手和说话的声音全都是哆嗦的。

  “王上,如果这些计划能够实施,那对宁国的文化提升,简直是有如神助啊!王上这切音符、断句符,实在是太绝妙了!王上,臣拜服……”

  说着,段成文一揖到地。

  “王上,神人也,真乃神人……”

  “行了,行了!”李恪阻止了段成文的马屁三连拍。

  “王上,那这书籍什么时候能到位?”

  “书籍的事,你不用管,先把其他的计划执行起来。如今本王只列了个纲要,你要把事情具体的详细计划做出来,然后逐步实施。”

  “臣领命。”

  造纸和印刷的技术,李恪不准备交给段成文,领先这个时代500年左右的技术,是绝对的机密。

  打发了段成文,李恪又在工部尚书班昌的陪同下,到宁城西南的工业区视察。

  这里集中了宁城的几乎所有工厂,食品厂、酿酒厂、毛纺厂、皮革厂、陶瓷厂、铁具厂等等民用品工厂。

  在一个严密封锁的区域,是军器监所属的武器生产工厂。

  在铁具厂视察时,李恪发现了问题。

  当工人组装一台李恪“发明”的面条机时,竟然有将近十分之一的零件是尺寸不合格的。

  而究其原因,竟然是量具的的问题。

  如今的量具,太不精确,最小单位划分也很粗糙。如果每个零件都有些许误差,当所有零件需要拼装到一起时,那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班尚书,这合格率还能再提高一下吗?”

  “王上,接近九成的合格率已经是匠人们最好的发挥了,而且这些东西让大唐最好的匠人做,也不一定有咱们的匠人做的好。”班昌自豪道。

  接近九成?那也就是说,如今的合格率,连百分之九十都没有!

  而且,看班昌小嘚瑟的表情,这个结果还让他挺得意?

  李恪不得不给他泼冷水。

  “这可不行,你得想办法继续提高合格率,我们要做的是大批量、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以后还会制作更精密的器械,这样的合格率,得浪费多少原材料、和人工成本!?”

  “你作为工业部的尚书,对产品合格率这件事,应该永不满足才对。把整个生产环节列个清单出来,针对每个环节,发动工匠认真研究,逐个环节找原因,逐个环节优化。”

  “臣惭愧,确实因这个结果沾沾自喜了。以后臣必定把提升合格率作为工业部的头等大事都推进。”

  班昌感觉到自己让李恪失望了,一时间比较懊恼。

  “其实你做的已经很好了。不过,我们既然要大力发展工业,原来小型手工作坊的那套标准,就不再适用我们了,我们要给自己制定更高的标准。”

  李恪看班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显的有些沮丧,又给他以鼓励。

  “以后,我们全国的重心,都会往工业方面倾斜,你工业部的担子很重,说不定会成为十六部中的第一大部。本王相信你的才能,必定能挑起这副担子!”

  十六部中第一大部!

  乖乖嘞!

  这也太……

  班昌激动的鼻孔急剧扩张,眼神都有些放空了。

  来到宁州后,班昌负责的都是土方建造的工作。类似于三省六部中将作监的职责,

  后来,李恪让他担任工业部尚书,负责各种工业品的生产,匠人的管理,他以为算是调职到了以前的类似少府监的官署。

  三省六部制度下,少府监就是负责督促产品制造,管理天下工匠的官署。

  如今看来,这工业部,绝不是自己想象的不被重视的小官署,大有可为呀!

  见班昌精神抖擞,美的两眼都快眯成一条线了,李恪拍了拍他的肩膀:

  “咱们宁国,靠武力立国。但是,以后要靠工业强国,宁国有多强,就看班尚书有多大能耐了。”

  好家伙!

  李恪这话一出口,班昌愈发的激动:

  “臣,必定肝脑涂地,在所不惜!”听到自己居然担负了如此神圣、艰巨的使命,班昌顿时庄重一礼。

  李恪觉得气打的差不多了,再打就要崩了,赶紧转移话峰:

  “没那么悲壮!还是本王刚刚说的,永不满足,多抓细节,要有死磕的精神!”

  离开了铁具厂,李恪自己去了军器监的厂区。

  这里规定,除了李恪,谁都不准进。

  所有工匠都是封闭生活在这一区域内的,平时也不能外出。

  去了几个工厂视察一番后,李恪发现基本上大同小异,合格率做到极致就那样了。

  这让李恪不得不下决心统一调整、细化各种度、量、衡。

  不作改变,这些就是工业发展的绊脚石。

  如今的度器,有尺,尺有大尺、小尺。量器,又有升、斗,又有大斗、小斗。衡器的单位为斤,每斤为十六两。

  总体来说,使用、计算都很不方便。

  而且最小单位也不够精细,对工业往深度发展是不利的。

  既然要统一,那就玩大一点吧,把能统一的全统一了,能细化的全细化了。

  几天后的清晨。

  “咚”“咚”“咚”的钟声,响了六下。

  寂静的清晨,几乎整个宁城都听到了这钟声。

  “秃驴来宁城建寺了?”无数人都开始疑惑。

  慢慢的,街道上的人多了起来,彼此讨论着那钟声秃驴来宁城建寺的事情。

  有好事者寻着钟声跑了过去探了个究竟。

  很快,消息传开:宁城中心大广场建了个钟楼,会自己敲钟的那种!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上午时间,整个宁城都知道了,中心大广场竖起一个机关钟,会自己敲钟。

  上面还有一个大圆盘,里面有几根木条很诡异的会自己转!

  没错,这就是李恪带着工匠制作出来的时钟。

  既然要统一、细化各种单位,那就把最重要的时间一起给统一细化了。

  随之,一系列的新规定颁布。

  把每个时辰,分为成两个成小时辰,简称小时。在城内设钟楼,每个小时敲一次钟报时,方便百姓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

  一小时也称一个钟,每天分成24个小时辰,即24小时,24个钟。

  再把每小时分60段,每份就是一分钟,简称一分,每分钟再分60份,即为60秒钟。简称秒。

  以宁城正午的时间点为界,正午之前称为上午,之后称为下午。那么宁城正午即为上午12时整,也就是下午的0时0分0秒。

  规定各种单位的细分和换算:

  长度:一丈十尺,一尺十寸,一寸十分,一分十厘,一厘十毫,一毫十丝,一丝十忽,一忽十微。

  重量:一斤十两,一两十钱,一钱十分,一分十厘,一厘十毫,一毫十丝,一丝十忽,一忽十微。

  另外,面积以平方尺为基准单位,体积以立方尺为基准单位,容积以升、立方尺为基准单位。

  李恪还直接把新做的一批温度计拿了出来,既然能做望远镜,玻璃加水银的温度计就不是问题了。

  难也要做,毕竟温度的概念,在工业中太重要了。

  这样一来,时间、长度、重量、面积、体积、容积、温度,等等单位有了统一的标准。

  至于各种单位的计算,在唐朝以前的历代算经中都有讲解,不需要李恪费心。

  另外,李恪还让人精心打造了几套标准砝码、标准尺、标准钟、标准温度计,作为核对、验证准确度的对比基准。

  一套放置王宫,一套放置政务院,一套放置都察院。

  在李恪的亲自监督下,生产了一批精准的量具,包括各种直尺、卡尺、角度尺等等,以及扳手、钳子、螺丝刀等工具套装。

  这些简单的东西,都是发展工业的基础,是地基,也相当于工匠们杀敌的武器。

  随后的日子里,李恪又给工业部放出了一些的日用品的生产配方、制作流程,以及工业用品的设计图。

  什么冶金、制碱,都是工业先锋军,必须得优先起步。

  什么车床、铣床、磨床、钻床、冲床全搞出来。没有电动的,先用水动力的,稍后上蒸汽动力。

  出图纸,出配方,出制度,出解决方案,下面的人只需要强大的执行力,先别问为什么,没空解释,先听话、照做。

  等到强大起来,真正站稳脚跟后,周边各势力不敢再轻易打宁国主意时,再坐下好好讲是什么、为什么。

  在此之前,只讲怎么做,其他一概不讲,没时间!

  谁啰嗦,直接换人!

  李恪的强悍大脑优势,如今完全体现出来了。就像一个多核心的cpu,高效全面的处理着最关键的所有工作。

  在他亲自指导下,宁国以零为起点的工业,快速向前迈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