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明末:从浑河血战开始>第一百五十四章 庙算之功(下)
  “皇上,东厂提督魏忠贤魏公公通过安插在建奴内部的细作谍报得知,不久前,建奴因抽调兵力前往辽西方向,是以在黄骨岛堡城防空虚。魏公公与臣商议后,就急令东江镇石城岛游击严亦飞出兵趁虚将城攻下。”

  “哦,如此说来,朕的大伴还是这场大捷的始作俑者了啊。”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魏忠贤在一旁笑的见牙不见眼,假装谦虚的天启帝说道:“万岁,老奴哪敢称什么功劳啊,老奴只是想给皇上分点忧,从东厂那帮小子们那里得到了就和张大人说了,主要还都是张大人的庙算之功,老奴哪敢居功啊。”

  ……

  此时的魏忠贤,虽然已经是宫中炙手可热的人物,但是权利上还没有进入全盛时期,因此很多时候还要有所避讳,尤其是古代皇帝最为重视的军权方面,他此时更是慎之又慎,不想在天启帝面前表现出对于军权的控制与把持。

  因此,当魏忠贤看到由胡常平送来的严亦飞亲笔书写的密信之时,狂喜之余还着实的为难了一番。他一个深宫内臣,要如何在不引起皇上反感和猜忌的情况下,将严亦飞送上门来的这份庙算之功按到自己的头上。

  最后,他想起了最近有意向自己靠拢的老官油子张鹤鸣。

  这张鹤鸣一直是以熟知兵事为主打牌的文臣。早在万历四十二年,他就因功升任陕西右布政使,不久擢升贵州巡抚、右佥都御史。在贵州巡抚的任上,他最主要的功绩就是平定苗乱。

  因为这份功劳,由贵州巡抚升任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未赴任,转任左侍郎,佐理部事。此时兵事紧急,兵部增设二侍郎,而张鹤鸣与祁伯裕、王在晋均推故不赴任。

  到了天启元年,辽阳城破,兵情更加紧急,右侍郎张经世督师出关,于是兵部中无侍郎。明熹宗下令兵部督办,张鹤鸣等人才上任。因平苗功,晋升兵部尚书衔,视侍郎事。尚书王象乾出督蓟、辽军务,张鹤鸣遂代其位,正式出任大明的兵部尚书。

  此时的张鹤鸣,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是这人官瘾极大,一个兵部尚书的高位也满足不了他,他想要的是登阁拜相,出任内阁首辅,位极人臣。

  但是从兵部尚书到内阁首辅,中间还差着那么两层,也并非是那么容易就能达到的。熬年头,混资历也只是等闲。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然而别人熬的起,已经七十一岁的张鹤鸣可熬不起,眼见自己一年老似一年,心急如焚的张鹤鸣眼见自己熬到老死也等不来那个内阁首辅的位子了。

  不过此时魏忠贤横空出世,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崛起,见此情景,一心想要进步的张鹤鸣索性投靠了小他十几岁的魏忠贤。虽然投靠阉人说出去名声不好听,但是名声也不当饭吃,好名声也不能给他内阁首辅的大位,想到这里,张鹤鸣便心安理得的投靠了魏忠贤。

  而魏忠贤这个人纵然是有千不好、万不好,但唯独有一点,他对于自己人还是不错的,光凭这一点就比喜好内斗的东林党人强了不少。看書喇

  那日魏忠贤招张鹤鸣过去说事,张鹤鸣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辽东前线大捷,魏忠贤想要占据庙算之功,但是又怕引起皇上的猜忌,于是招来自己分润一部分功劳。

  张鹤鸣虽然明知魏忠贤只是再利用自己,他是他依然忍不住的狂喜,在年初广宁丢失,十几万辽西明军全面崩溃,辽东前线形式危机的情况下,任何一场军事上的胜利对于大明来说都是一个强心针。

  尤其是黄骨岛堡这场胜利还不小,要论斩首数量,怕是自老奴努尔哈赤起兵造反一来,明军单次斩首女真真夷数量最多的一次。如果这样的胜利,自己能够占据一份庙算之功,那么将来入阁,可就大有希望了。

  于是魏忠贤、张鹤鸣经过商议,二人一拍即合,这才有了今天向天启皇帝告捷一事。

  ……

  天启皇帝又温言夸赞魏忠贤和张鹤鸣二人道:“大伴、张老先生,若是朝臣都是如你二人一般替朕分忧,那么建奴何愁不灭,国事何愁不兴啊!”

  天启帝虽然年纪不大,皇上当的未必也多称职,但是从小长在宫中,帝王之术自然是不教而会,他重用魏忠贤和阉党一派,也肯定并非只是受了魏忠贤的蛊惑,其中对于东林党的反感和制衡之意溢于言表。

  首发&:塔>-读小说

  随后天启帝又问张鹤鸣道:“老先生,那接下来战事如何,也给朕讲讲。”

  启禀皇上,那石城岛游击严亦飞收复黄骨岛堡之后,魏公公和臣为防止建奴大军报复,又严令其攻克城堡之后,不得与建奴野地浪战,而是背城列阵防守,石城军照做。没有几日,建奴果如魏公公和臣所料,出兵反扑,石城军在城下布防严密,将后金援军打的大败而归,是役斩首奴贼首级数百。”

  “哈哈哈哈,好,好,好!”如此甚好啊,你二人都是好样的,那石城岛游击也是好样的。”天启帝喜笑颜开的说道。

  此时的他虽然已经开始醉心于木工活,但是年初广宁的那场惨败,说不让他烦心和担心也是不可能的,如今有了黄骨岛堡这场大胜,他的心情自然是好了不少。

  缺见魏忠贤此时跪下说道:“皇上,老奴有欺瞒擅专之罪,老奴看年初广宁战败之后皇上日日为此烦心,得知黄骨岛堡情报之后,有意为皇上分忧,又恐事情不成反而让皇上心绪更差,因此一直未和万岁您说起此事,况且老奴以一内臣而参与军国大事,怕是那些御史大人们......”

  天启皇帝毫不在意,亲手将魏忠贤扶起来,语气中掩不住的喜悦,说道:“大伴忧心于国事,一心为朕分忧,又何罪之有。至于那些言官御史,朕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一个个仿佛如同乌鸦一般只会聒噪不休,若不是有祖制在上,朕早就想杖毙几个了。大伴你放心,如过有哪个不开眼的御史因为此事弹劾于你,朕会亲自替你驳斥于他。”

  魏忠贤闻言赶忙又跪下扣头,一边痛哭流涕的说道:“皇上对老奴的恩宠,老奴就算粉身碎骨也报答不了万一,今后唯有鞠躬尽瘁,竭力为皇上分忧!”

  天启帝又安慰了魏忠贤几句,随后又大大的夸赞了张鹤鸣一通。

  张鹤鸣听到皇上夸奖,也是赶忙跪下,语气沉静的道:“能为皇上分忧,乃是老臣应尽的本分,老臣不敢言功,只盼我大明各军都如这石城岛游击一般勇武敢战,早日将建奴逐出边墙,复我大明朗朗乾坤,使我人民不必流离失所。”

  此时张鹤鸣庙算之功在手,入阁的形势立即变得指日可待起来,因此他所说的十分义正言辞,既夸赞了此次胜利的始作俑者严亦飞,顺带把他的运筹之功合理化。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这次后金占领广宁,大败辽西十几万明军,虽然时间已经过了几个月,但是朝中仍旧余震不断,内阁中多半还有人要牵连,就会有新的位置出来,所以此时张鹤鸣比天启帝更为着急,他甚至想冒险自己去辽东一趟,早些把这运筹之功落实。

  天启满意的看着张鹤鸣,对他的言辞十分满意,随后他又称赞道:“小小一个游击将军,竟然能斩首女真真夷四百余级,内中还有建奴甲喇章京一人,牛录章京二人,若兵部查验首级为真,乃是我大明对建部单次斩首最多,一个游击将军,又身处一个偏僻海岛,还立下如此大功,真是不简单啊。”

  随后他又想起广宁之败中,那十几万争相逃跑的辽军,脸色又有点阴沉下来。

  此时魏忠贤看天启的脸色变化,连忙岔开话题说道:“皇上,要说这个小小的游击,或许皇上都是知道的。”

  天启皇帝奇道:“哦?朕能记住我大明的所有总兵、副总兵的名字,但是参将以下,朕多半是记不住的,那石城岛游击,朕记得叫做严亦飞的,别说,朕好像还真有些印象。”

  “这石城岛游击严亦飞便是当初随毛帅奇袭镇江的手下之一,当时在攻取镇江的过程之中,毛帅手下就数他功劳最大,后来他又坚守镇江,掩护数万辽东百姓进入朝鲜避难。去年年底,他又率军在龙川击退建奴,亦是斩首颇多。”

  哦,朕想起来了,原来是他啊,龙川之战也是他领军援助毛帅,击退阿敏的,要不怎么朕觉得这个名字熟悉呢,当真是一员虎将啊,不知他的石城军现在究竟有多少兵马?“

  “皇上,这东江镇初创不易,各岛上养民练兵皆是不易,因此这严亦飞虽是一个游击,手下战兵不过七百多人,这黄骨岛堡一战后,他们伤亡亦是颇重,近期怕是不能再进行做战。”看書溂

  天启皇帝大喊了一声好,大笑道:“好个严亦飞,好个石城军,七百多战兵就斩首建奴四百多,虽有大伴和张老先生运筹之故,但仍旧是一员猛将。此次核功之事便由张老先生负责,着兵部、都察院、辽东有司共同查验战功,既然损失颇重,就让他先稳守黄骨岛堡,损失的兵甲粮饷,交兵部一并补充,同时奖赏抚恤也要及时跟上,绝不能寒了英勇将士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