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回到大明当皇孙>第369章 户部尚书的一天(一)
  第379章

  另一边的郭桓,丝毫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下属叨上了眼。

  他现在春风得意,加班加点的干着,效果也很明显,这些日子把堂堂的一个户部,理得十分顺当。

  他马上就要五十了,知天命的年纪。

  可他还是十分的好斗,刚上任户部尚书,就把之前栗恕定下的户部条令全部推翻,磨刀霍霍、阔斧进取,基本上每天都会有奏疏进宫,俨然一副开疆拓土、改革先锋的架势。

  可但凡改革,都会损伤一部分人的利益,一些利益受损的人,在背地里不住的咒骂,恨不得将他食肉寝皮。

  但也有更多的人得益于他的政令。

  清查土地、盐政、马政、储粮、布匹、工程动工…

  在这些官民的包围下,只要他愿意,一夜之间,就可以让银子在自家的院子里堆满。

  可他也有烦心事,而这些烦心事,一些是来自同僚和地方,他们这些混账花钱如流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就知道呲着牙问户部要钱…

  还有些烦心事,是来自于皇帝…

  他忙碌了一天,从上朝回来就一直在户部的签押房待着批阅公文,除了出恭,他的屁股就没从椅子上抬起过,就连吃饭,都是让人端到身边,一边看着公文一边吃。

  明月横空,天色已经很晚了。

  郭桓放下手中的笔,又把刚批好的公文收好,抬头看了眼已经黑透的天色,起身扶着腰来回的扭动几下,等脊柱传出几声咔嚓咔嚓的脆响后,他舒坦的呻吟一声。

  吹熄桌上的蜡烛,他略一沉吟:

  “也没旁的事了…蹭顿饭,今儿个回家住…”

  刚到京城那些天,他住在户部的后堂,平常的办公起居都在这里。

  可后来他琢磨着还带着儿子,那小子毕竟没有官身,住在户部殊为不妥,也免得有人传出什么闲话,所以他就在户部附近,租了个小院。

  户部也有堂食,相传还是唐太宗李世民定下的规矩,后来慢慢流传下来,吃不完还可以打包。

  郭桓就对于这种体贴的制度就很满意,尽管天色已晚,吃的也都是一些剩菜,被热了热端上了桌,但他还是吃了个圆腹顶心。

  他吃饱后擦擦嘴,起身走了几步又折了回来:

  “也不知道那小子吃了没…”嘴里嘟囔着,又扭头对伺候的吏员说道:

  “再打包一份,本官要带走…”

  “多打些肉!”

  他又吩咐道。

  从户部出门,坐在轿子里,他还在想着那些让他烦心的事…

  唉…商税也太低了…尤其是前些时候提的请求升高税率的奏疏又被皇帝给驳了…

  他摇摇头,有些生无可恋的想着:

  “老夫就想不通…要休养生息、藏富于民,粮税收的低些也就罢了,可为啥商税也这么低,三十税一,这跟白送有什么区别…”

  “如今每年收的税刚够开销,要是适当往上调一调,等税收上来了,攒一点多好…”

  “还有辽东的唐胜宗、北平的徐达,云南的沐英,都在长着牙,撕着嘴往朝廷要钱…”

  想到这些,他又不禁的骂骂咧咧,对这些国朝的武将颇有微词:

  “年年屯田,年年还伸手要钱,屯田都屯到姥姥家了?”

  可想到钱,他的眉毛拧在了一起。

  陕西宝源局近四十个钱范开炉铸钱,可铜钱每年才出两万贯,妈的效率也太低了…要怎么整合一下呢…

  如今大明…宝钞、铜钱并行,民间大宗买卖用宝钞,小宗用铜钱,铜钱还是太少了呀…

  想起宝钞,他的眉头拧的更深了…

  银子、铜钱能换宝钞,宝钞却不能换银子…

  朝廷也只管印钱,却不管回收…

  长此以往,一旦宝钞过于泛滥,积之市肆,过者不顾…宝钞信用下跌,朝廷公信也会跟着下降…

  更关键的是…民间货物要如何交通?总不能物物相换?泱泱大明,像什么样子…

  不体面也就罢了,能坐上朝廷大员,一部天官,很少有人真正把体面当回事…

  他真正关心的是,钞币一旦混乱,民间为改变这种近乎病态的流通,必定会自发的出现地方私铸银钱,败坏国法…

  铸钱这个东西…跟他妈谋反有什么区别…

  国力强横也就罢了,万一逢上天灾年月…介时天下大乱,豪杰并起…

  “大明千秋万代…不可不防啊…”

  想到这些,他单手攥拳,痛苦的在额头上敲着…

  要如何破局呢…?

  要不然…以盐价与宝钞挂钩?

  他头疼的更厉害了,他知道,就算是这样,也是只能延缓宝钞下降的趋势,起不到根治的作用。

  更何况,以他对皇帝的了解,他绝对不会同意!

  老皇帝霸道惯了,丢给百姓一张破纸,拎着刀把子,告诉说这他娘的就是钱…

  “真缺德呀…”

  想到这些,他又摇摇头,他实在是没有法子…

  可他也知道,只是做一些上承下达的事情,远远达不到他一个流芳千古、治世能臣的目的。br>
  所以他坐在轿子里,一路上都在想着这些让他觉得难过的事情,税收、茶盐、关税,甚至一些制度上的问题。

  可他越想就越觉得无力,他的权力还是太小了…

  就这样一直到进家门,他的眉头还在紧紧的皱在一起。

  郭正看他进了门,一脸轻松的迎上去,先是拿出一块温水浸过的帕子给他擦擦脸,又赶忙泡了一杯茶水递上去。

  郭桓坐在椅子上接过茶碗,用盖子在碗口上轻轻刮了两下试试水温,轻轻抿了一口,“噗...”,又吐出两粒茶叶沫子。

  茶水下肚,他紧绷的神经有些舒缓,下意识问道:

  “哪儿买的茶?茶汤清湛,茶香悠长,好…”

  “嘿嘿…”郭正憨笑一声:

  “源记茶铺,就城西边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