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缘起一九三七>第 323 章 回归他热爱的祖国
  杜雨菁眨了眨眼,紧紧地盯着赵天赐的脸,看啊看啊。

  突然,她从赵天赐手中抽出自己的手,猛的捶打赵天赐的肩。

  “你还活着,为什么不回来?为什么这么久不回来?”杜雨菁满腹委屈的不停捶打。

  “哈哈哈。”赵天赐双手搂紧杜雨菁,仰天大笑,泪水模糊了双眼,顺着眼角流下来。

  任由杜雨菁捶打。

  有生之年,他找回了她的菁菁。

  不枉四十多年的等待。

  不负四十多年的思念。

  门外那个少年,是他的孙子吧?!

  肯定是!

  跟他年轻时一模一样。

  儿子除了那双桃花眼,其他地方与杜雨菁有些像。

  他的菁菁,在他不知道的时候,为他养育了这么好的子孙。

  “你还笑,你还笑,四十多年,你上哪儿去了?

  我到处找不到你!找不到你!你这个大坏蛋!

  害得你儿子给你磕了四十多的头!

  害得你孙子给你磕了十七八年的头!

  害得我祭奠了你四十多年!流了那么多泪!

  香火很好吃是不是?!嗯?!”

  “菁菁,我错了,我错了,都是我的错!”赵天赐笑着流泪。

  赵思浩看着有些魔怔的母亲,上前将赵天赐推开。

  他皱眉嫌弃地问:“你抱我娘干嘛?四十多年了,你在外面没成家?别吃着碗里的,还惦记锅里的!”

  “臭小子,还嫌弃你爹!”赵天赐佯装生气。

  “哼,先别急着当我爹,把事情说清楚再说。”赵思浩冷哼。

  “啊!”赵念浩此时突然大叫一声,说:“我知道您像谁了,您跟我长得真像!”

  “胡说什么!”杜雨菁稍稍冷静下来,头一回训斥大孙子:“是你长得像你爷爷!”

  “奶奶,这真是我爷爷吗?我爷爷不是埋烈士陵园是呢!”赵念浩说话不经大脑。

  杜雨菁上前,轻轻捶打他,说:“叫你胡扯!”

  赵念浩跳到赵天赐身后,大叫:“爷爷快救您的大孙子!”

  要回北京的人,没回成。

  又回到了杜雨菁住的那院。

  “这里一点没变,除了那棵树长粗了。”赵天赐牵着杜雨菁的手,打量他们成亲时的院子。

  “没变!解放后,政府修缮了曾经炸毁的二进院,把这里建成了烈士纪念馆,只是我们这院,还准许我住。”杜雨菁说道。

  进了房间,所有的摆设,也几乎没有改变。

  卧房里,墙上到处挂着赵天赐年轻时的照片。

  赵天赐的眼睛又湿润了。

  他的菁菁啊,这是他的菁菁,心里眼里全是他。

  “哎、哎,先别急着感叹,先老实交代你这四十多年干啥去了?成家了没?”赵思浩跟进屋,对赵天赐说。

  这人失踪四十多年,能不成家吗?

  可别让她娘空欢喜一场!

  赵思浩上下打量着赵天赐,看他一身打扮,怎么有些像华侨?!

  心里就更不乐意了。

  “对,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赵念浩附和道。

  他虽然顽劣一点儿,但很有度。

  他不能让奶奶受一点伤害。

  “我,一直独身,你们可还满意?!”赵天赐看着儿子、孙子都如此维护杜雨菁,很是欣慰。

  “满意!满意!”赵念浩点头。

  赵思浩白了儿子一眼,年轻人就是不行,没点定力。

  他又问:“为何四十多年不回来找我娘?”

  “对,为何四十多年不回来找我奶?”赵念浩又附和。

  “是我的错。”赵天赐看向杜雨菁,说:“当年,我被炮击掀翻,坠下山崖,伤了脑子,昏迷不醒。

  师父和福贵他们,护着我一路向南寻医问药,在上海找到父亲的好友,他给我找了医生医治。

  但效果并不好,那位医生推荐了一位欧洲脑科专家,那专家当时在南洋授课。

  他们就护我去了南洋,我医治了三年才醒来,醒来后,我托人寻找过你们。

  回信说那年狼壕子之战,游击队遭受重创,去向不明,我……”

  赵天赐颤抖着嘴唇,讲述着他的经历。

  后来,国内解放后,在改革开放前这段时间,国内外通信并不方便。

  改革开放后,赵天赐急不可耐的要回国,弟妹们说国内形势不明朗,让他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而且,要回国并不是随意能回来的。

  可是,他一刻也不想等,联系了好多部门,多方奔走,才成就了今日之行。

  幸好回来了!

  “菁菁,谢谢你!”赵天赐握着杜雨菁的双手,不肯松开。

  仿佛只有这样,才能令心安定。

  原以为,回来后寻人的过程不能顺利,谁知道,心爱的人就在原地等他!

  要是赵思浩此时知道他爹的想法,肯定会嗤之以鼻。

  哼,还原地等你?!

  原地等鬼吧!

  他娘苦撑四十多年,还不是因为那座空坟!

  华侨接侍处的工作人员,跟着吃了个大瓜。

  回去后迅速上报此事。

  赵天赐还活着,杜雨菁领了三十多年的遗属补助,有些不好意思,主动退还国家。

  被政府告知,不用退还。

  原来,经过多方查询,解放前,通过南洋爱国同盟会向延安捐赠大量黄金的念菁,就是赵天赐。

  而且,赵天赐此次是回国定居。

  他带回了他在南洋的所有资产,全部投入到家乡建设。

  赵天赐的烈士是要撤销的,毕竟人还活着。

  可他参加过游击队,军功有,后期失踪时期,也积极通过另一种方式参与抗战。

  这是共和国的功臣。

  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层层上报审批,赵天赐得到应享的待遇。

  杜雨菁带赵天赐去祭奠了赵运长和花桂香。

  他们在狼壕子滞留五天后,与赵思浩、赵念浩一起回了北京。

  在北京,赵天赐见到了坐在轮椅上的王青山和耄耋之年的万健仁。

  “天赐啊,我的侄子。”万健仁嚎啕大哭。

  他的家人后来离开南洋,失去联络。

  万健仁现在一直是赵思浩安排人照顾的。

  众人相见,自是一番述旧。

  在北京休整几天后,赵思浩为了完成赵天赐登长城看日出的心愿,顶着寒风,在一天的凌晨,带赵天赐和杜雨菁登上长城。

  东方露白,一轮红日冉冉升起。

  赵天赐揽着杜雨菁的肩,看着火红的太阳缓缓升起,心中感慨万千!

  放眼万里江山,一片欣欣向荣,这是他热爱的祖国。

  在经过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的洗礼,如今,以如此骄傲的姿态,迎来朝气蓬勃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