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缘起一九三七>第 285 章 没有消息
  万健仁纠结地站起来,回握了一下王青山的手,说:“没想到,你还是游击队长。”

  “怎么,不像?”王青山笑着问。

  “一点不像!”万健仁说。

  第一次抓到他时,这家伙又臭又硬。

  赵天赐去要他,王青山仗着赵天赐看上了他表妹,还讹了他一番。

  害得他又是请客,又是讨好,耍得他团团转。

  真没想到,青河的游击队长,竟然是他。

  “哈哈,没想到吧,当初你们到处抓游击队的人,我可就在你的大牢里转了一圈呢。”王青山得意道。

  “嘿,你得意什么?要不是我天赐侄子,你小子早就被收拾了。”万健仁气不顺的说。

  “天意呀,咱们注定做亲家,不管是表的、干的。”王青山说。

  万健仁哼了一声,说:“我们家侄女是一朵鲜花插牛粪上了。”

  “那没办法,我岳父大人愿意插,是吧,岳父大人?”王青山厚脸皮的嘻笑道。

  “脸皮可真厚。”万健仁嘟囔道。

  “脸皮不厚不行啊,脸皮不厚,媳妇娶不到,粮草搞不到,药品搞不到,那我这游击队不得喝西北风去?喝西北风还得挑季节,是吧?”王青山笑嘻嘻地说。

  公孙彪是见惯了王青山的厚脸皮,有了免疫力。

  边上坐的玉长生惊得目瞪口呆,真长见识了。

  还从来没见过长得这么周正,却如此厚脸皮的人。

  不过,正如王青山自己说的,这年头,脸皮不厚,确实啥也干不成。

  赵运长剜了一眼王青山,说:“行了,行了,厚脸皮还挺值得嘚瑟?”

  王青山立即收起油头滑面,一本正经的找位子坐了下来。

  “哈,还得老丈人出面,一句话老实了。”万健仁终于占了上风。

  “哼,小人得志。”王青山小声嘟囔。

  “我就小人得志,论起来我可是你叔丈人,以后,见面得叫叔丈人。”万健仁得意地说。

  王青山抬头就要怼回去,赵运长一个眼神看过来,他撇了撇嘴,不吱声了。

  辈份真是个完蛋的东西。

  经过赵运长从中牵线,万健仁最终选择加入游击队。

  他虽然年轻时也在道上混过,但还是觉得游击队正规一点,毕竟老百姓都爱戴。

  去省城开会的赵安平,一回到狼壕子就得了这么大一个好消息。

  他兴奋的难以自抑,立即向上级发报。

  报告了青河最近发生的事情,并向上级申请,建立青河抗日独立营。

  很快,赵安平的请示得到了批准。

  鉴于青河地下组织和抗日游击队近期的抗战表现,以及青河游击队目前的实际人数。

  上级同意成立青河抗日独立营。

  王青山任独立营营长,刘长锁为副营长。

  万健仁被特别任命为作战参谋,兼一连连长。

  二连连长竟然落在了赵天赐的身上。

  不知道赵安平是怎么向上级汇报的,反正,赵天赐真的任了连长。

  接到任命通知的时候,赵天赐还是一脸懵的。

  他以为,他能混个班长什么的就不错了。

  但赵安平说,赵天赐在上面挂号了。

  上面都知道了?

  原来,赵天赐在警察局时,是个破案能手,逢案必破的名声被报上去了。

  这有点夸张了,打仗跟破案能一样?

  不过,一手促成此事的季子成,得意的很。

  他是真看好赵天赐。

  杜雨菁为赵天赐感到高兴,赵天赐这么聪明的人,就应该被发现。

  同时,上级的指示也提到了青松寨,对青松寨的众位英雄好汉,给予高度赞扬。

  一时间,公孙彪突然飘了。

  作为土匪,这还是头一次,有一个正式的组织,通过电文赞扬他们。

  赵安平作为青河党组织的最高领导人,组织游击队、青松寨和其他抗日势力,召开了第一次抗日大会。

  这是头一次这么多人,坐在一起分析青河的抗日形势。

  “前天,我们过来的时候,看到有一大批日军进入青河,我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大概有上千人。”万健仁说道。

  “上千人?这么多?”赵安平一惊,问道。

  “对,怕是得有一个团的兵力。”万健仁回道。

  “青山,县城那边有没有什么消息传来?”赵天安皱眉问。

  “这两天没有,经过这场狼壕子保卫战,我们发现一些防御上的疏漏,这两天,都在忙着筑工事。”王青山同样皱眉。

  “还别说,这两天,县城那边确实没有消息传过来。”公孙彪此时也感觉出不对劲。

  “我即刻让福来去看看。”赵天赐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

  鬼子来了一个团,却连续两天没有动作,县城那边也没有消息传来。

  这不正常。

  别是鬼子在憋什么大招。

  “行,快安排,叫他注意安全。”王青山说。

  他知道密道的事,也对福来的头脑和身手很有信心。

  “叮嘱他,不要硬来,实在不行,以性命为上。”赵安平嘱咐道。

  赵天赐点头,出去了,很快,又回来了。

  大家继续研究战略方案。

  被派出去的福来,先是从林间穿梭,来到县城。

  躲在暗处,观察了一会儿。

  他发现,城门现在是鬼子把守。

  而且,只准进,不准出。

  可以说是戒备森严。

  他快速离开,从密道进入城里。

  他趴在别院的墙头上四下看了看,四周一片寂静。

  停了一会儿,他迅速翻身下墙,还不忘瞅了一眼斜对门。

  福贵说,这家的老伯喜欢瞅墙角。

  见没有什么动静,迅速向巷子口跑了过去。

  刚要出巷子,自西来了一队鬼子,福来赶紧躲了回来。

  等鬼子走过丟,福来探身看了看大街,街上空荡荡的,死寂一片。

  他快速向县政府那边的主街跑去。

  中间,躲过了好几波鬼子。

  县政府门前空旷的地上一片暗红色,有鬼子在四周看守。

  他往大门口方向看去,只见一溜木架子,每个木架子上绑着一个人。

  福来眯眼一个一个看过去,突然看到了熟悉的人。

  刘玉龙!

  他心里咯噔一下,再看,竟然还有三个穿黄协军衣服的。

  他认得,曾经跟踪监视过他们。

  还有几个,衣衫褴褛,垂着头,看不清是谁。

  福来退了回去。

  这时,一只手搭在了他的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