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穿越重生>大明:我靠败家,位列国公>第一百六十二章 什么才是好官
    “铁料的价格并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现在铁料的价格是一斤五十文,可如果有一天铁料的价格从一斤五十文,下跌到一斤四十文,三十文,乃至二十文的时候,咱们的价格还能不能够抵挡的住跟风仿制的出现呢?”

    听到王思齐的话,冯宗武表情瞬间惊愕。

    愣愣的说道:“如果依照大人所说,铁料的价格骤然降低,只要有利可图民间的那些私人作坊一定不会放弃仿造!毕竟谁也没有规定,不能够让他们仿造!”

    “可可..这铁皮炉分明是我们宝源局的东西,怎么能够随便被别人拿来就用呢?”

    王思齐没有说话。

    只是拍了拍冯宗武的肩膀。

    这里其实就涉及到了后世的专利概念,一件事物由我发明出来,并且注册了专利。

    别人就不能够生产。

    一旦侵犯专利生产,光是这其中的罚款就足以让任何人望而却步,可现在是什么时代?

    现在还是大明朝。

    现在提出专利制度,那对于自己来说并不是保护,信息交流沟通都存在阻碍。

    绝大多数的大明百姓,去过最遥远的地方恐怕就是县城的年代,说专利?

    太远了...

    不过,专利制度的核心那就是保护创新,鼓励创新,现在做不到的事情并不代表将来做不到。

    只要自己还在,留下专利意识的火种,那将来总有一天会随着不断的发展,而呈现出专利制度应有的效果。

    至于这一天有多远..

    一年,十年,一百年..至于自己还能不能看见那一天,王思齐并不是很在乎。

    “仿造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对于朝廷而言更是一件好事,要知道宝源局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哪怕朝廷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京城处于江南尚且冬天有人因为没有钱取暖而活活冻死!”

    “那更加辽阔的大明北方,又是什么样的光景呢?”

    冯宗武沉默了。

    他知道,京城说到底还是天子脚下,这里的百姓可以说是整个大明最幸福的百姓。

    只要不懒惰,总能够活得下去的。

    就算是挑个扁担,走街串巷的卖些零碎..就算是去京城的哪家商号当个活计,总归是能够活下去的。

    但是北方不一样。

    离开土地,或者遭遇天灾..收成欠佳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大量的灾民。

    百姓死亡流离,如水愈深,如火愈热,往往赤地千里,炊烟断绝,易子而食,惨不忍言。

    “大人我懂了..”

    “有些事情还是不能够看的太明白,朝廷有朝廷的难处,皇上也有皇上看不到的地方..只能够想办法,让民间的百姓自发的动起来,铁皮炉说到底不是长久的生意。”

    “铁料,石炭才是,并且也仅仅会局限于京城,局限于江南,大明幅员辽阔只要不出大事,那交给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就不是坏事。”

    王思齐的这番话,彻底刷新的冯宗武一直以来潜藏在内心深处对王思齐的偏见。

    在冯宗武眼中。

    更多的时候王思齐更像是商人,而并非是官吏。

    浑身散发的更多都是叮叮当当的铜钱声,什么读书人一直挂在嘴边的君子道义,这东西王思齐身上从来都没有过。

    但在这一瞬间。

    冯宗武觉得,宝源局就应该有王大人!

    爱民如子不是整天做些狗屁文章,不是整日痛心疾首,却背地里做些男盗女娼,见不得光的把戏。

    说到底,苦读圣贤书的未必能够当一个好官。

    而一个好官,未必需要苦读圣贤书。

    满口的仁义道德,对于百姓来说还没有一个铜板更加有实际意义,爱民如子,也不应该仅仅只是皇帝一个人的事情,只有真的将百姓放在心里,才配当一个好官。

    一个,大明朝的父母官。

    ...

    京城外。

    官道上。

    刘老汉吃力的推着自己的小木车,木质的轱辘上已经到处都是裂痕,这足以说明这辆手推车的年限已经不短了。

    手推车的主人,也并非是什么大富大贵之人。

    刘老汉每天从京城外的菜地里,将自己家种植的各种蔬菜送到京城内的酒楼里。

    换取一点收入来养活全家老小。

    “眼瞅着冬天就要到了,这菜也不知道还能送几天..唉!赚的那点钱,还不知道够不够给孩子扯点布,做件新衣裳!”

    “唉..可若是做了新衣裳,那又从哪能弄到柴火呢..”

    江南不冷,可江南的冬天也是会冻死人的..不烧柴,冬天往往只能够一家老小都缩在被子里瑟瑟发抖。

    念叨着。

    小木车发出刺耳的声音,进了京城。

    依照往常将菜都送到酒楼,拿着手里的宝钞..老刘头忍不住的吐槽起来:“这宝钞都是那些官老爷们用的东西,现如今却都拿来给了我这样的穷苦人。”

    “本来就不值几个钱,现在好了!一换成宝钞,就更不值钱了!”可饶是如此,老刘头还是觉得蛮知足。

    毕竟有了这笔钱。

    他才能够想着给家里的妻子、孩子置办些东西,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冬天。

    就在他思绪云游天外的时候,只看见街头巷尾的百姓都纷纷朝着一个方向跑去。

    这让老刘头不禁有些疑惑。

    冲着一旁坐在路边大口大口吃着烧饼的一人好奇的问道:“这京城今天是有什么喜事吗?怎么都出来,朝着一个方向走了?”

    “说是喜事,倒也的确是喜事。”

    “宝源煤坊开始卖铁皮炉了,一个足足有十五斤重,却只卖五百文,最重要的是这炉子收宝钞!”

    “各家各户都忙着去买铁皮炉,听说马上就要卖光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没有了!”

    老刘头微微皱起了眉头,铁皮炉的事情他倒是也知道。

    之前就有人说,只要冬天用铁皮炉来烧石炭取暖,一个冬天下来,足足能比烧柴火省一半。

    “这炉子当真有那么好用吗?这么多人都买?”

    擦了擦嘴,那人幽幽说道:“好不好不知道!但我家已经安好了,倒是真暖和,一点都不冷了!”

    “并且把毒烟都排了出去,石炭可比木炭便宜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