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沈麟柳楚儿>第220章 计划再变
  不多会儿,田文青就心急火燎地找上门来。

  不需要沈麟下命令。

  老头已经和一帮官员商议过了。

  鼓励老百姓暂时照料孤儿的命令也下发了。

  要不然。

  这两天,足足一万二千孩子都会露宿街头了。

  “沈麟,阿不……大人!”

  “老夫就三个要求。”

  “首先,你得赶紧找人修宿舍楼和教学楼。”

  “操场也得扩建!”

  “加上原本在校的三千娃娃,一下子涌进来两万五千个。”

  “站都没地方站了。”

  “第二,服装不够!”

  “柳楚儿只是拨付了足够的棉被、棉服。”

  “校服外套和鞋袜、面巾、脸盆呢?”

  “第三,先生不到五百人,也不够了!”

  柳楚儿抿嘴笑道:“田叔,工坊正在全力赶制,十二个时辰都不停呢!”

  “最多三天,就能满足一人一套。”

  “后面的,我也会抓紧的。”

  房子建造?

  天气越来越冷了。

  水泥楼,短时间可干不了。

  预留的地方本来就小。

  总不能像居民楼那般,一层水泥板,一层木结构吧?

  孩子小,稍稍弄撒些火烛,就得出人命。

  一栋楼里,得住好几百人呢。

  “老师,房子我暂时变不出来。”

  “您得等三月份,天气暖和再说。”

  “危房,您敢让娃娃们住进去么?”

  “这样吧,先把地基平整了,当操场用吧!”

  田老头嘴唇一阵哆嗦。

  那只有暂住各家各户了。

  还有三个月啊,这可真难熬。

  教学楼不够。

  也只有让孩子们挤一挤,共度时艰吧!

  “那……先生们呢?”

  沈麟笑道。

  “其实这些先生,光是教孩子们上文化课,基本上够用了。”

  “缺的是体育教官吧?”

  “您不用着急!”

  “安定大码头那边,还有三四百重伤致残,不能再当兵的。”

  “行动不方便的,就负责校门,各宿舍楼的守卫好了。”

  “其他的稍稍训练半个月,就可以给您二百体育教官。”

  那些乡兵、班军的伤残者,必须回炉炼一下。

  仅仅是队列训练,半个月足够了。

  相信他们也很满意为人师表的工作。

  不热情参与才怪呢。

  那可比当兵还体面。

  大群大群的孩子围着你喊“教官”,多荣耀?

  孩子长大了,参军也好,干别的也好。

  师生关系一旦确立,那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其实吧,老师,您也可以办夜校嘛!”

  “让那些体育教官都读书识字。”

  “他们是成年人,肯定珍惜机会。”

  “学起来也比孩子快。”

  “几个月后,就算让他们去教孩自识字都没问题。”

  “再说了,这些教官,原本就有不少人上过学的。”

  田文青凝眉想了想。

  这也是个办法。

  安定的读书人确实多。

  可能拖着一家老小,投奔泸水的。

  恐怕不好请了。

  学生可以培养。

  难道,老师就不可以?

  那些重伤的兵,田文青也了解了。

  他们都是守卫安定县城的勇士。

  是英雄!

  多教他们一些谋生技能,多赚些月饷有啥不好的?

  自己人才信得过呢。

  学校里,不是有好几十个先生,都跑医院兼职了么?

  以后说不定,还有去衙门兼职的呢。

  泸水铁城初创,哪儿不需要人?

  一人当成几个人用,能者多劳嘛!

  “可行!”

  “老夫发现,有些老师的家眷,也识文断字,颇有才华。”

  “放工坊里,真真可惜了。”

  “老夫有权招他们当女先生。”

  柳楚儿顿时不干了。

  这些家眷,好多都在她手下做事呢。

  是金子,到哪儿都能发光。

  “田叔,您这样,可不地道啊!”

  “工坊也需要管理人才的。”

  “我们也可以给她们更高的月饷,更体面的职务嘛!”

  “你怎么可以?直接抢人呢?”

  田文青老脸一红。

  连最贤淑,最温柔的城主夫人都反对了。

  自己的吃相,是不是太难看了?

  沈麟呵呵笑道。

  “这才哪儿跟哪儿呀?”

  “你们就开始争抢人才啦?”

  “这样吧,可以问问人家本人嘛!”

  “愿意去教书的,楚儿你不能拦着。”

  “如果有先生喜欢钻研奇技。”

  “你和二叔也可以拿出专项资金,供他们研究嘛!”

  “总不能什么技术,都指望我吧?”

  “须知,人力有时穷!”

  “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田文青老脸一苦。

  到底是谁挖谁的人才?

  沈麟大方,学校也不缺资金。

  可怎么比得过柳楚儿跟沈忠元两位呢?

  这是赤裸裸地挥舞着金元宝。

  让那些先生不务正业呢!

  “沈麟啊,教书育人,必须守得住清贫才行。”

  “你这样一搞,人心就乱了。”

  沈麟安慰道。

  “老师,我明白您的意思。”

  “金钱容易腐化灵魂嘛!”

  “可您得向前看呀!”

  “近五百先生,不少人才二三十岁。”

  “您总不能指望人家,一辈子都跟您老一样。”

  “待在学校不出去吧?”

  “人各有志,咱们不能拦着不是?”

  “您要看好您的学生。”

  “好几万呐!”

  “不需要多久,三五年后,很多人就能用了。”

  “难道,您就留不下几百个老师来?”

  这时代的孩子懂事早,担事也早。

  很多十三、四岁的半大小子,已经算家庭支柱了。

  沈麟翻着陈无暇带来的统计名册。

  厚厚的一本。

  十岁以上的男孩女孩,就占了八成。

  而更小的,很难在战乱中活下去。

  沈麟的学校,学制五年,课程也尽量精简了。

  他没打算把这些孩子教成文豪、大儒。

  走科举之路也不现实。

  外面乱成一锅糟。

  内有贼寇作乱,外有辽国威胁。

  哪里还放得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这些孩子按照年龄来,十四岁起就得开始半工半读了。

  能参军的参军,不合适的,就进入其他行业。

  业余时间,他们可以回学校旁听,主要还得得靠自学。

  学籍保留,教材什么的,学校依然免费提供。

  他们每年两次,回校参加考试。

  五年后,不管能不能过,都得结业。

  沈麟不可能一直白养着。看書溂

  泸水铁城体量太小,哪有功夫养闲人?

  慈善也是有时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