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都市情感>大国蓝途>第35章 “五年”
  “勘探费比例为,中方51%,日方49%,分成油依据此比例,中方勘探费用以资源面积支付,日方出资金,而且风险自担,够优厚了吧。”

  前田正雄身材不高却颇为壮实,在谈判桌上他一改先前谦恭的形象,眼里流露出的全是精明。

  与前田正雄正对的是中方代表曹刚飞,他是老钻井队长,在海上打拼了十几年,但是这种谈判还是第一次。

  日方的提议看似完美,但是总让人感觉哪里不对劲,中方本来也是要提供资源面积的,而且日方那个风险自担看起来还是咱们占了便宜,还好有姜弘深院士坐镇。

  “矿区使用费呢?为什么合同里只字未提?”

  康承业翻了翻合同样本,确实没有这个名词。

  “我方并未提出要求中方出资,即便如此还要支付矿区使用费吗?”前田狡黠地说。

  “矿区使用费是伴随着租让制合同而产生的,起源于美国,目前已经是国际使用通用的惯例,这一点日方不会一点儿也不知道吧。”

  前田笑笑没有马上应答。

  姜弘深教授继续解释道:“石油合作的基础是双方互利,但是由于双方立场不同,出现争议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是有诚意的,希望日方也拿出足够的诚意。”

  前田的表情严肃了起来,他说道:“关于开发埕北油田,那里的海况复杂,我方需要使用大量的新技术,我们建造导管架图纸就有几米厚,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还有计算机辅助,甚至要使用最新研发的水下机器人‘海沟’号进行深水作业,这些技术使用费我方并没有计算在内,贵方可以在国际上寻求合作,看看能不能达到我们日本的技术标准。”

  当前田说出日本的技术标准几个字时,言语中都透露着自豪感,此话一出,包括姜弘深院士在内的所有中方谈判人员都无言以对。

  日本人的优越感越来越强了,甚至连美国也不放在眼里了,从东京回来后康承业越来越关注日本方面的新闻,他深感这个民族的可怕,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越来越多人对日本产生了盲目崇拜,从这次谈判上能看出,日本倚仗着他们的技术优势,在合同上处处紧逼。

  “海钩”号已经可以在水下千米进行作业,这意味着他们有能力在中国绝大部分海域进行开发作业,只要他们抓住这一点就可以肆意凌驾在我们之上,逼着我们签一条条“不平等条约”。

  果然是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啊。

  “那么……这个矿区使用费是多少钱呢?”康承业开口问道。

  姜弘深院士看了康承业一眼,眼神闪烁,又有些不确定的样子,他平复了一下情绪后说:“典型的矿区使用费其费率一般规定在相当于总产量或产值的1/8,我国为了吸引外资,采用了滑动比例,单个油田年产5万吨起征1%,至100万吨的台阶为12.5%。”

  康承业朝着姜弘深院士微微欠身,然后说道:“我看过资料,目前已探明原油储量为8535.3万吨,也就是说使用费的比例应该为12.5%。”

  姜弘深院士点头,而日方露出不屑的神色。

  “按照现在石油市场每桶18美元的价格,使用费大概是1200万美元。”

  康承业边在纸上做着演算边说:“这只是目前已探明储量,并非是全部,这样一来合同一旦签订,这个数字就不会改了,如此我方将损失巨额的外汇。”

  在场中方代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白这个“外行”算这么幼稚的题是什么意思,如果不是巨额轮得到姜弘深院士亲自上阵吗?

  “那么从订立合同开始,油田大概什么时候投产?又有哪些项目会用到‘海钩’号呢?”

  姜弘深院士眼前一亮,觉得这个“外行”说得有那么点儿意思,这似乎给日本人近乎完美的说辞嵌开了一条缝。

  前田朝着康承业礼貌地欠了欠身,笑道:“康先生说笑了,听说您对水下机器人很感兴趣,那么能否冒昧地问一句你们的研发进度到哪里了呢?”看書喇

  康承业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抓住一个问题,油田什么时候能正式投产。br>
  “根据目前的条件,从建设到出油最快也要到1985年。”曹刚飞回答。

  康承业很有自信地挺直了身板说道:“那就把海钩号这条抹去吧。”

  在场一片哗然!

  前田也以为对方在开玩笑,一个连工业电气化都没完成的国家居然说要在五年之内制造出能够在水下作业的机器人?

  “康先生这可不是您在北上重工说的堵气话……”

  “我从来不堵气,如果我们做不到的话,一切损失我方愿意全部承担。”

  姜弘深也有些不淡定了,他深吸了几口气,看了看一直旁听的邹文林,邹文林一脸淡然,没有表态。

  几个政府代表也在相互交头接耳,似乎这个胸脯拍得太满了。

  康承业伸出五根手指在日方代表面前晃一晃,再次肯定地说:“五年!到时候使用中国的水下机器人!”

  赌注太大,没人敢当场拍板,谈判暂时中止。

  邹文林把康承业私拉到一间小会客室,关严实了门,他严肃地问:“你告诉我你们到底有什么底气,不要说大话空话!”

  康承业从公文包里抽出厚厚一摞资料递了过去,然后一页页翻给邹文林看。

  那里装的大多是南海考察后整理出来的资料,还有水下机器人的粗略设计图,康承业指给邹文林看。

  “老师您看,从公开资料上显示,海沟号长3米,重5.4吨,是缆控式水下机器人,装备有复杂的摄像机、声呐和一对采集海底样品的机械手。然而这一切还停留在设计上,距我所知日本目前能够实施水下作业的深潜器最大下潜深度不过300米。而如果仅考虑到300米的水下设计,我们可以很快成型,自主机器人水平肯定不够,但如果是遥控……”

  邹文林马上明白了什么:“这是讹诈!”

  谈判桌上本来就是尔虞我诈,只要对方相信是真的就能拥有足够的筹码,从而进一步取得优势的谈判条件。日本发展得太快了,以至于在普遍概念里他们似乎没有做不到的奇迹,就算日本深潜技术在全世界领先,‘海钩’号的出现至少不是现在!

  “如果留给我们五年时间,我一定能做出适合的水下深潜器,请老师早点把我派到渤海吧!”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