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大明:开局剥夺朱允炆气运>第489章 战争前的准备
  迁都的事情迫在眉睫,朱雄英已经做好了准备。

  许多人都不清楚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许只有朱雄英一个人才明白,大明现在所做的事情多么的重要。

  “殿下所说不错,这些家伙果然有不臣之心!”郑和看着望远镜里面的景象,也是有些生气。

  本来他并不将这些小国放在眼中,毕竟如今大明的实力早就已经突飞猛进,不是一般的小国能够阻挡的。

  可当他们看到了吕宋等几个国家所布置的兵力时,多少都有些恼火。看書溂

  大明的船只能够来到这些地界上是给他们面子,结果他们这些人却给脸不要脸,那就不要怪自己做的过火了!

  “可问题是殿下并没有给过我开火的命令呀。”站在一旁的副指挥使说道,大明的舰队再一次的驶过这些地方时,才发现各地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防卫力量。

  不能够将这些小国的君主想的太愚蠢,毕竟这些人也是刀山火海里滚出来的,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哪怕知道自己的实力远远的比不上大明,也不可能会坐以待毙。

  当他们回到京城之后,朱雄英连忙过来接待。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哪怕换位思考,大明同样不会允许一支强大的舰队出现在我们自己的家门口。”

  朱雄英冷静的说着,他当然清楚这些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不过他本来就没有想着要这么轻易的就跟对方妥协,现如今自己的实力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他们。

  如果不是为了扩大疆土的话,他为何要烧这么多的钱在军工方面?

  整个朝廷里面都是比较消极的声音,毕竟这些大臣都认为,如果迁都到北平,那么大明将会迎来一个比较稳固发展的时期。

  况且经过了户部的统计,近些年来大明所生产的资源几乎全部都投入了军备当中。

  不能够再这样下去,这是大臣们的一致心愿,同时他们这些人也都天天来求见朱雄英。

  但都被他给拒绝了,目前朱雄英的想法很简单,实现三步走。

  第一步是先将大明自己内部的事情给解决完毕,等到整个大明都成了铁板一块之后,便开始出兵攻占其余的疆土。

  若是愿意臣服于大明,便给这些国家的君主封王,但他们都必须要搬到北平生活。

  如果不愿意臣服,那这个国家将会在地图上抹去。

  这便是大明的刀锋所向,此刻百万大军早就已经准备就绪,燕王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得到了这个消息,已经是迫不及待了。

  可诸位大臣都并不满意朱雄英的做法,无论是于情于理都站不住脚,他这样做的话,岂不是违背了朱元璋的行事准则?

  “那些人的眼光太浅,我当然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并非正义,但我宁愿把这个锅背在自己的身上!让所有的骂名都朝着我来,只要能够为大明开疆拓土,区区骂名又有什么所谓?”看書喇

  他看着郑和,很郑重的说了一句。

  不管眼前的这些人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跟在自己的身旁,但他们就是自己最为扎实的班底。

  有了这样的一群人,他根本就不用担心自己能不能够成功。

  “殿下说的对,就算是下地狱,那也是我们这些人一起去,子孙后代只要能够享受我们的荣光,就已经足够了!”

  李景隆都罕见的开口说着,他虽然只想做一个纨绔子弟,但并不希望大明从自己这一代以后就断了。

  现在他们所要做的事情,在很多人的眼中都不是正义的,然而这并不重要。

  虽然说朝廷准备迁都到北平,但最终朱元璋还是决定迁就一下这些老臣。

  不仅将应天确定为陪都,并且还在这里设立了一套与北平一模一样的小朝廷。

  命令徐家永世镇封应天,皇家特许其执掌兵权!

  徐辉祖都震惊了,没曾想到皇帝居然如此的信任自己。

  虽然他也知道,徐家与皇室的关系非同一般,但兵权这种东西,不是一般人能够触碰的。

  就算是皇帝的儿子,不也将兵权给收了回来吗?

  朱雄英倒是没有什么感觉,毕竟徐家劳苦功高,要是没有徐达,大明能不能够创立还是一个问题。

  “有了锦衣卫不就够了吗?为何还要设立东厂?”

  朱元璋愣了一下,当初他设立锦衣卫的时候,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这个部门监察百官,可自己的孙子居然还要设立一个东厂,这不是跟锦衣卫的职权相同了吗?

  “这并不一样,锦衣卫的发展过于迅速,并且还多了很多的特许权利,之后我会将锦衣卫的诸多权力进行拆分,只保留侦查逮捕的权利。”

  他开口说了一句,如果把所有的权力都丢在锦衣卫的身上,那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这个部门会无比的庞大。

  甚至可以随意的草菅人命,他是不可能让这样的部门继续的存续下去的。br>
  而东厂的设立也很简单,就是专门用来刑讯的一个部门。

  从此之后锦衣卫就不会再有刑讯的职责,这也是他为什么要把锦衣卫拆分的原因。

  “都随你吧,反正日后你便是大明的天子,你所说的话便是大明的意志!”

  朱元璋本来就已经想着要退位了,只不过朱雄英一直都想着迁都之后再登基。

  事实上关于这件事情,朱雄英也早就已经跟他讨论过了。

  就算他坐上了皇位,接下来的十年之内,基本上都不会一直待在北平之中。

  很有可能朱雄英会带着军队大杀四方,有了番薯之后,许多的粮食都已经被积攒了下来,百姓们再也不用受饿。

  而那些新军基本上都拥有着最好的供应,并且朱雄英还下令工部,加快的研制能够随身携带的粮食。

  比如将布条浸泡在盐水中,反复的蒸煮,等到所有的水分都被布条给吸收了之后,只需要剪下一小块,就能够浸泡出一锅的盐水。

  毕竟军队长期的出征在外,后勤的供应也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就算现在已经有了铁路,也不可能马上就改变这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