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灵玉跟着打井的师傅在院子里来回走,这位师傅一大早就带着他两个徒弟来了,皮肤黝黑,眼里有神,话少,看起来很沉稳,李有全喊他陈师傅。br>
  “陈师傅,您觉得这里能不能打井呀?我从前在这里种菜都种得出来呢。”

  见陈师傅一边打量院子的布置一边用脚在地上比划着什么,李灵玉默默走到自己前一天晚上用探水器测出来的最佳打井位置,一派天真又疑惑地问他。

  陈师傅看了过去,围着那一圈看了看,又看了眼她家厨房的位置,点头。

  “就在这打吧。”

  李灵玉高兴了,笑嘻嘻地转过身去了廊下坐着,一边嚼着麻辣兔肉干,一边看陈师傅喊上他的徒弟开始准备打井。

  她已经让柳冬去南乔庄喊了张德过来,不仅是小泉村,南乔庄那边也要多打两口井,毕竟那么大的庄子,如今也只有两口井在用。

  李有全见陈师傅在这打井,他看了一会,见没他什么事,吩咐李灵玉一声,便背着手出去了。他得跟村里人说说,村子里再打一口井如何。

  李灵玉没有跟着去看,对于小泉村会不会再打一口井的事情,在李有全请了陈师傅来家里打井后,她就没有太大的需求了。

  相比起其他人,对她来说,最重要当然还是李有全、田氏还有两个小萝卜头了。

  没多久,张德跟着柳冬过来了,李灵玉带着他进了堂屋,才开口说。

  “庄子上有会打井的人吗?”

  张德有些不明白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不过还是老实回答。

  “回姑娘,老余倒是会打井,庄子上原本的那口井就是他打的。”

  不过庄子上那个院子里的井却不是老余打的,当初张地主是不相信他们这些人能打出井水,而是从县城请了专门的师傅来打的。

  “嗯,让他在庄子上再打两口井,能做到吗?要能出水的。”

  还不等李灵玉说出报酬,张德就惊讶地开口问了。

  “大姑娘,小的斗胆一问,突然要打这么多井是为何?庄子上如今的井水是完全够用的。”

  不说住在庄子上的人用水,就是田里的用水,有庄子上那一口井就够用了,院子里的那口井平日里基本上是不用的,只打扫院子房间或者是大姑娘他们过去住了采用。

  李灵玉沉吟了会,

  “张德,你觉得今年的天气如何?”

  张德一愣,怎么突然说起这个?

  “风调雨顺,荒年已经过去了,去年下了大雪,都说瑞雪兆丰年,今年我们会有个好收成的。”

  不管大姑娘是什么意思,他说起今年的收成还是很开心的,种田种地,最开心的莫过于有个好收成。

  李灵玉沉默,是啊,大家都以为今年是个好年头,年初该下雨下雨,如今六月份,本也是该热起来了......她原本也没想到这么多,只是脑海中一直闪过当初柳夏随口那句话。

  “我也希望今年是个丰收年,不过以防万一,多打两口井吧。”

  “另外要定做几个大的水桶储备水。”

  张德张大了嘴,有些不明白大姑娘为何要这般做,但见李灵玉眼神坚定,面色严肃,心知是没有商量的余地,他也只得作罢。

  “是,小的回去就喊老余准备打井。”

  李灵玉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不过是心中担忧,以防万一的准备罢了,见他应下,心中一松。

  “让好好做,需要人从庄子上调,一口井十两银,你待会带十两银回去,剩下十两,等打出两口井后再给。”

  张德没想到还有银子拿,甚至都没有说这一口井十两银的分配是如何分,显然是要给他机会抽取一些,惊喜不已,连忙跪下感恩。

  “是,多谢大姑娘。”

  张德带着十两银子满心欢喜又带着一丝丝担忧地回了南乔庄,虽然他不信李灵玉所说的会继续干旱,但他还是有些担忧啊,大姑娘那么信誓旦旦的。

  等回到南乔庄,张德咬牙还是决定以防万一,井让老余去打,但田里的活计,他得好生安排,如果真出现那种情况,至少他们也不能丢了今年的收成啊。

  陈师傅打井严谨,速度又快,不过三天的功夫,他就打了十米深的井来,其实早在六七米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出水,但在李灵玉的强烈要求下,甚至愿意给他加钱,最后还是将井打到了十米深。

  之后就是上糯米墙,将井身固定住,这些都是细活,需要时间。

  而每日陈师傅都是在李家吃一餐饭的,加上他的两个徒弟,他们都是喜欢吃肉的胃口,李灵玉每天去镇上一趟,从空间弄出一些肉来,或者是去山里打猎,偶尔还加上点辣子炒菜,可是把他们三人吃得满脸笑容了。

  终于,半个月后,李家院子的井已经完全弄好了,可以直接用上,那出来的井水,甘冽清甜,很是不错。

  而陈师傅在收了李家打井的银子后,又跟着李有全在小泉村打转,不知是大家怕了前几年的天灾,还是怎么的,在李有全提出自己的担忧,决定在小泉村再多打一口井后,大部分人都同意了。

  而这半个月下来,李灵玉心中更是焦灼了,因为天气越来越热,一滴雨都没见下,每天都是烈日当空,晒得人睁不开眼。

  李有全也肉眼可见的脸色沉了下去,甚至想着要去镇上买粮。

  李灵玉没有阻止,买点也好,不然以后要是真的出现那种情况,这个事情至少可以遮掩下她暗中从空间拿出来的粮食。

  借此,李灵玉甚至都让保知县的李记粮铺那边每日售卖粮食规定限量,每日只卖固定分量的粮食,卖完即关门。

  粮铺的老顾客见此都觉得惊讶又疑惑,但张二也不清楚,只说是东家的命令。

  因此,倒是有些人觉得其中必然有什么问题,想着会不会是粮价要涨,便去买了些粮食储备在家,等着价格上涨,然后再卖出去,这样可以赚点差价。即便最后没有涨价,反正他们买的也不多,留在家里吃也是不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