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玄幻奇幻>琅寰书>第六百五十三章 相聚亦是别离
  夏国不乱,对正在商国征战的吴国很不利,会拖慢他们统一的步伐。

  若直接刺杀北夏当今的皇帝,肯定会激起北夏的内乱,但这件事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完成。

  且不说北夏对边疆进出的人查控极严,夏皇宫更是如铜墙铁壁般,寻常的刺客哪有那么容易进去?

  而且,北夏的大权实际是掌握在太皇太后及外戚手中,只杀一个皇帝还不足以撼动夏国根基,因为太皇太后可以迅速再立一个傀儡皇帝起来。

  “陛下,这件事恐怕得从长计议。”李明世沉声说道,“如今夏国不好进,入宫更是困难重重,刺杀需要时间。”

  “那就着手去做吧,李卿,朕信得过你。”林君涵拍了拍李明世的肩,将这个重任交托给了他。

  “是,臣定会竭尽所能,让夏国再度乱起来。”李明世躬身道。

  刺杀王驾一事需要很多准备,人选、时机都非常重要,李明世本来想借助妙欲宫的力量,但左思右想后还是放弃了。只是传递情报什么的还好,但要去刺杀凡间帝王,只怕会给妙欲宫乃至魔教和苏辰都招来大麻烦。

  所以,这个刺客还得吴国自己来培养,既要保证他绝对忠心,还要艺高人胆大,能混入夏皇宫之中,可这样耗时太久,还有很大的风险失败。

  既然修界的人不行,还有江湖武者啊!

  李明世想到这里,也不再耽误,立刻去往了驻扎地附近,找到春风楼表明身份后,委托妙欲宫去寻来当今九州最顶尖的凡人刺客组织。

  妙欲宫负责人疑惑地问道:“您是教主的首徒,若需要妙欲宫做什么尽管吩咐便是,为何还要找凡间的人?”

  李明世笑道:“前不久师父才在豫州修界大动干戈,我自然不能再给他添麻烦,我要做的是刺杀北夏掌权人,这样的事自然不能将妙欲宫牵连进来。”

  负责人恍然大悟,随即便吩咐手下去找刺客组织了。

  这些行走在刀尖上的群体,只要酬金到位,让他们杀谁都行,而且李明世特意许下了重金,要求他们不达目的不罢休,最好能将北夏掌权的太皇太后和傀儡幼帝都给做掉。

  由妙欲宫从中牵线,李明世联系上了当今豫州最大的一个刺客团体,承诺给他们的报酬足以让他们十年不用开张!

  这等巨大的诱惑下,该刺客团体应允了李明世的要求,当即着手准备去北夏刺王杀驾了。

  李明世用不着再关心这边,可以专心于攻伐豫州。

  承应十一年,四月。

  北夏皇宫大乱,一伙不知名刺客进入了北夏境内,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针对北夏重臣展开了连续不断地刺杀,最为严重的一次是有刺客混入了皇宫之中,差点把尚且年幼的皇帝杀死!

  整个燕云城都加强了守备,府衙、禁军日夜不停地搜索刺客;刺杀变得困难了起来,但刺客们并没有就此放弃,只是暂时蛰伏寻找时机。

  而在同一时间,吴国再次开始征讨豫州。

  豫南、豫东两路大军齐头并进,继续蚕食豫州中部的割据势力,经历大大小小数十场战役后,距离大商国都、人族祖城泰王城已经不远了。

  泰王城内大乱,商朝廷甚至聚集不起足够的军队来对阵吴国大军。

  此外,豫州西部和北部两地有割据势力趁机攻来,倒是给吴国添了不少伤亡,然而他们也很不好过,根本不敢久战,否则连家底都会打没。

  对于这些势力,吴国的态度很明确,只防守不反攻,一切以夺下泰王城为首要。

  占领九州的中心之城,各方面的意义都非比寻常,达成这一目标,吴国才有雄视天下的资本,可正式确立其九州霸主的地位。

  承应十一年五月,吴国大军清扫了东、南两方的所有障碍,兵临泰王城,并封锁了泰王城四面八方的出入口,将之化成了一座孤城。

  商皇室想弃城逃走都不知道往哪里去,因为无论去哪都只会成为别人掌中的傀儡。

  最终,在断水断粮一个月后,大商皇室向林君涵献上了降表,正式宣告了大商王朝的覆灭。

  对前朝遗老,吴国采取了圈禁的方式,断绝了他们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以防大商死灰复燃。

  安抚臣民的事又落在了李明世身上,林君涵继续带兵征讨豫州的残余势力。

  至承应十一年年底,吴国大军扫平了豫州割据势力,真正掌控了豫州。至此,吴国已占据豫、徐、荆、扬四大州,俯视九州天下。

  这一年,林君涵三十三岁,李明世“三十一岁”,距离九州一统还剩下五个大州。

  ……

  承应十二年,上元节,金陵城。

  李明世得了林君涵的允许,从前线回到金陵,来“祭奠”青衿。

  漆黑的夜,牵动着他深藏在心里的思念,常年征战在外,他已经许久不曾和青衿团聚过了。

  王仁也来了,给青衿烧过纸钱、上过香后,就被李明世找借口打发走了。

  过了一会儿,青衿俏生生的身影就出现在了黑夜中,李明世嘴角带笑、眼中含泪,将妻子紧紧搂入怀中。

  “明世哥哥,我好想你!”青衿哭出了声。

  李明世想念她,她又何尝不想念夫君呢?这么多个日日夜夜里,她在紫金山上眺望北方,想穿透时间与空间的阻碍,看到她最心爱的夫君。

  北伐之前,夫妻俩尚能时不时地见上一面,可李明世统领大军出征后,已经数年未曾回过金陵了。

  青衿不敢去找他,怕被人发现她假死,又不想因为回去东荒而错过了与李明世的相会,便日日夜夜守在紫金山,只待她的坟冢处燃起青烟,就去与爱郎相会。

  “衿儿,你这几年过得还好吗?”李明世边哭边笑着问道。

  “我很好,你呢?”青衿紧紧搂着他,不肯放开。

  “我也一样,北伐进行得很顺利,我们已经打下了豫州,覆灭了商国,现在正在为征讨梁州做准备呢。”李明世轻柔地说道。

  两人相拥着坐在坟边一块大青石上,互相诉说着这些年来的相思。

  “你什么时候走啊?”青衿依依不舍地问道。

  “豫州那边还有诸多事宜,我不能离开太久,可能明天就要过去了。”李明世叹气道,“下次再来见你,必然是打下梁州以后了。”

  “哦,那好吧……”青衿下意识地抱紧了他的胳膊。

  “放心吧衿儿,我不会让你等太久的。”李明世满心疼惜地说道,“你好好修行,有空多回东荒陪陪岳父岳母。”

  “我知道,可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回来,不想跟你错过。”青衿小声抽泣着说道,“爹娘来紫金山看过我,也常常提起你……夫君,徐州和豫州的修士真的为难过你吗?”

  李明世愣了下,东荒要知道九州境内的消息自有门路,更何况长生殿就在金陵城附近,更方便知道各地的消息。想必青衿已经从长辈那里知道了去年发生的一些事,所以才有此问。

  “也算不上为难吧。”李明世不由得笑了笑,“在徐州的时候,有几个门派邀我会晤,想从吴国获取利益,后来大尧来给我撑场子,又有师父的威慑,跟他们谈得倒是很轻松;后来到了豫州,师父和大师娘还有亦儿直接去豫州大闹了一场,让豫州修界吃了瘪……”

  说起这两次和修界的交锋,李明世颇有些感慨,要是没有长辈的威名在那里摆着,他真讨不了好。

  “哼,臭大尧,居然都没跟我说这事!”青衿嗔怒道。

  “也许是不想你担心,怕你一冲动就跑到徐州去找我了。”李明世爱怜地抚了抚她的秀发,在她额上吻了一吻。

  “你一个人在豫州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啊,我怕你出什么意外。”青衿闷闷不乐地说道。

  六宗联盟在豫州、徐州、冀州都没有势力,如果李明世出了什么事真不一定能及时帮到,而且泰王城附近还有个轩辕家,那是跟六宗联盟不对付的一个人族古世家,他们要是铁了心对付李明世,他是真的危险。

  “没事,师父在我识海中留有神念印记,而且天子监的端木前辈也是可以信赖的,我会保护好自己。”李明世安慰道。

  “嗯……可惜我不能去陪你,要不龙族的长辈们又得说三道四了。”青衿气闷地说道,“就因为帝器的预示,他们跟防贼似地防着我离开扬州,真是要气死我!”

  听她抱怨,李明世忍不住笑了起来,一边揉了揉她的脸,一边说道:“龙族的长辈们是为龙族的未来考虑,并没有什么错;再说了,我们只是暂时分开,迟早还会重聚的。”

  “那你可得答应我,等你回来后,不能再跟我分开了!”青衿说着,就双手搂住了李明世的脖子,小嘴冲他撅起,两人的脸就离了一两寸。

  “好,我答应你。”李明世认真地说道。

  夜色中,小夫妻深情相吻,是承诺、亦是又一次告别。李明世要继续奔赴他的梦想,而青衿会在紫金山上等着他平安归来。

  短暂的相聚,又一次别离,为的是漫漫人生路中的长相厮守。

  ……

  承应十二年春,北夏大乱。

  日防夜防,北夏仍没防住连绵不绝的刺客,把持朝政的太皇太后被毒杀于寝宫之内,年幼的皇帝“失足”溺死于御花园水池中。

  李明世得知消息后,遵守诺言,为付出了极大代价的那个刺客组织送上了报酬,随后他们就隐藏了起来,短期内不可能在世间活动了。

  北夏陷入了莫大的混乱中,连玄气宗也焦头烂额,不知该不该在为北夏延续国祚。

  宗主昀峯曾与门派的长老为北夏进行过占卜,结果让他们心如死灰。

  这一路,直接让北夏失去了对西域的掌控,也丧失了南下的能力,早几年恢复过来的国力就如同回光返照,却拯救不了其衰亡的命运。

  趁此机会,吴国悍然出兵梁州,一路势如破竹,耗费半年时间,付出了不计其数的牺牲,终于将梁州攻下,纳入了版图之中!

  有了豫州、徐州两地修界的先例,梁州修界干脆不问世事,免得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只是狄戎氏曾派人去暗杀过李明世,但多亏苏辰留下了神念印记保护李明世,狄戎氏派出的死士功败垂成。

  苏辰也得到了神念印记的传讯,一怒之下,直接北上梁州杀伤狄戎氏,可惜狄戎氏提前隐藏了起来,苏辰没能找到他们的秘境所在,最终杀几个了没有及时回到秘境的狄戎氏子弟作为警告。

  一时间,梁州修界大为庆幸,同情狄戎氏的反而没有。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承应十二年,吴国占据荆扬两州以及原大商国的三大州,完成了对九州六成土地的统一。

  林君涵已经三十四岁,李明世也已经“三十二岁”。

  也在这一年,吴国国内出现了迁都的声音,认为吴国应迁都泰王城,留金陵为旧都,坐镇九州中心。

  攻北夏、西蜀都还需要细细谋划,而历经数年大战,吴国大军也已经疲敝不堪,正需要休养。

  于是,迁都成了吴国的头等大事,并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筹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