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穿越重生>大周极品暴君>第三百二十六章 石头当钱用?
    桂州城内正在恢复以往的秩序,只是生活在此的百姓,肉眼可见的少了很多,仅有过往的十之五六。

    本身人少就是桂州面临的一大难题,人少则难以使地方物产保持更大的产量。

    且桂州百姓基本都是农户,而朝中在大力提倡从工,甚至有些农事也已进入工事范畴。

    如汉时经丝绸之路,从中亚细亚传入五岭一带的胡芹等百姓早已吃厌了的地方特有农产,早已随着商队的步履散至其他地方。

    而桂州的地方农户借商队流通至周边地方,从中谋得些钱财,周边需求量越发高涨后,却忽然面临断供。

    商队收不到货,则收购的地方只能暂停开市,时间久了,恐即便再恢复,也需要漫长的时间,方能恢复如初。

    苍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种之。

    荔枝和胡芹一样,都是桂州司农署鼓励种植的农产。

    而行将入夏,被掳走的百姓家中,荔枝树枝头已挂满果实,却无人采收。

    桂州司农署组建的商队,不仅要自己解决运输问题,现在连采摘都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否则地方收入难以为继。

    一切都在慢慢恢复,而桂州刺史萧仁昌最重要的任务,便是设法充盈境内人口。

    使人口增至万户不算太难,但朝中政令要求桂州应定居五万户。

    萧仁昌知道,朝中将桂州视为与岭南通商的重要州城之一,本是好事。

    至少桂州入了朝中的眼,桂州将迎来朝中财政的大力扶持,不再像以前那般,只是个荒蛮的五岭偏城。

    徐庚以陆路至集州,再于集州渡船,于南江水道一路南下至楚州,千里船于楚州转入延江支流,兜兜转转抵达夜郎。

    剩下的路,只能以陆路行进。

    早前大军两度过境夜郎与桂州之间,彼时大军边走边开道的痕迹,已然又被肆意丛生的杂草给淹没了。

    通达桂州,可谓千难万险。

    徐庚抵达桂州之时,魂儿都被难走的路给磨掉了一半。

    桂州的萧条但有序他看在眼里,虽然人已经到了桂州,但如何过境岭南,他还没有想到任何办法。

    只能先过来再说。

    桂州城南郊的清江西岸,有二三百劳工正在沿岸搭建榷场,抬眼,南边的静州城防楼,仔细看时,已然能看清城防楼上人头攒动的影子。

    徐庚一通打听之下,才知正在搭建的榷场,是在执行“与岭南静州互相通商”的朝中政令。

    然而静州城内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就算有动静,也是警戒状态。

    通商意味着迟早要跟静州达成和谈,既然是和谈,说明他能借和谈的机会,实现寻人的目的。

    打探得知桂州榷场是桂州刺史府和市舶署在主持,徐庚沉了沉心,以近卫军中候的武官身份,来到刺史府,请见萧仁昌。

    “大人,榷场在建的同时,应设法与静州打通对谈渠道才是,不知谈判之才可有人选了?”

    萧仁昌正在为一大堆头疼的事儿焦头烂额,于他而言,反而榷场在一大堆要处理的事情里都排不上号。

    朝中居然有精锐近卫亲自过来,萧仁昌不得不上心与徐庚对谈:

    “将军有所不知,桂州因叛乱而受到了重大损毁,城内被叛军洗劫一空不说,连百姓人口都少了一半。”

    “关于榷场的事,本官还未来及去细想,不知将军是否是带着法子过来的?”

    徐庚被刺史礼待,反深感受宠若惊,他这人没什么特别的本事,也就是胆子大能称道称道了。

    “既然大人公务繁忙,不如将过境谈判一事交予我来,我带人过境静州,设法与静州官府达成谈判事宜。”

    若徐庚能谈出成果来,萧仁昌的压力也能减轻一些,难得有勇士不畏邻敌。

    萧仁昌点点头以示首肯他的勇气,但做事谨慎细心的萧仁昌,并未爽快答应他,而是继续试探道:

    “我桂州作为交战的主战场,方将敌寇击退出桂州,恐邻敌防备深沉,没那么容易,你打算如何实现你的想法?”

    “大人有所不知,我这武官官职,是凭潜伏于岭南军中之功换来的,”徐庚坦诚道:

    “回京之后,幸受陛下认可,这才从禁军脱颖而入近卫军中。”

    “静州有布兵城防,于我而言反而是好事,因为他们之中,总有几人认识我。”

    “只要把握住与相识之邻敌初谈之机,道明有利对方的好处,他们会有继续谈判的兴趣的。”

    徐庚以逻辑严谨的话音,通过了萧仁昌的考验,但也因知晓徐庚对榷场不甚了解,便决定以徐庚为主,让市舶署的官吏辅助行事。

    初来就被刺史重用,徐庚内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受赏识的豪迈感。

    他一心想办好此事,心知不可鲁莽,领下刺史授意给他的事牒后,便立刻前往市舶署。

    市舶署已按朝中政令,列好可对静州出售的一系列物产。

    而与此同时,桂州对静州的需要,竟然不是钱,而是石头?

    市舶署署令的桌案上摆着两块看起来颇有色泽但很丑陋的石头,对徐庚直言道:

    “别看这两块石头丑,这可是我耗费了不少辛苦才找到的,符合陛下于事牒中之描述。”

    “此诩青蓝彩石,一斤等价十钱,这个是黑灰光石,三斤等价十钱。”

    “静州可以彩石与光石抵钱,于榷场采买在售之物。”

    徐庚一时间有点看不懂了,要石头有什么用?而且价值还不低,一斤石头不过拳头大小,竟能当十钱用。

    虽想不通,但换位思考下,他觉得这对静州百姓而言,算是个大好消息,若静州城内这种石头很多的话。

    用石头当钱用,谁能想象出有这种好事?

    “可是,入榷场出售自家富余的,大多都是桂州的地方百姓,桂州百姓又怎愿意让别人用石头换走他们的资物?”

    署令呵呵的笑了笑:

    “这一点我市舶署早有对策了,百姓先行以资物换石,其后再与我市舶署以石换钱即可。”

    “现钱早已备好了,外头还开设了兑换处,将军现在瞧见的这两块儿,也是跟百姓兑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