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1658残明血歌>第二百三十章 贵州土司起兵啦
  自从吴三桂转向南面,贵州的军事压力便小了很多。

  清军只占据了贵阳等大城,原先的土司还是土司,此前因为和明军、平南军一直作战的缘故,并未多加清理,只是要钱要粮要人罢了。

  还是和前明一样的管理。

  原本这样也是相安无事,可是自从李定国一转身投了大周,成了名将之后,贵州的小道消息便多了起来。

  几年来的渗透,使得贵州和川北、湖南、广西交界的地方,成了各种消息的大杂烩。

  周军的谍子在放消息,吴军也在放各种假消息,一时间真假难辨。

  李定国还在四川的时候,就曾想过派遣专门的使节前去贵州各处联络,只是,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紧接着,李柘与吴三桂约定了暂时和平相处,这官方明目张胆的挑拨,便不那么合适了。

  别说事官方派使节,就算是进入云贵的谍子,也只是联络,搜集情报备用,也没有明显的拉拢之举。

  毕竟,大周在北方战事艰难,云贵的和平,能撑多久,就是多久。

  吴三桂有两年没回昆明了,也有三四年没到贵阳看看了。

  昔日军中猛虎、满清平西王爷的威名,在贵州的大山里,愈发不响亮。

  暗流涌动。

  等到李定国平定陕甘的消息,经过四川、播州宣慰司传到水西的时候,水西宣慰司安坤、前明匡国公皮熊越发躁动。

  眼看着大周即将占据天下,咱贵州要与时俱进,不能再在吴三桂麾下水深火热了。

  承明三年三月,安坤聚众数万,以其叔安如鼎为总统,常金印自称平虏大将军湘平伯,制造印敕旗纛、给散纛付,勾聚陈凤麟、高岑、吉士英、米应贵、熊国贤、戴胜、李万紫、陈国才等连结诸土府潜谋分路起兵。

  声势浩大,安坤没有向东向南进军,攻击贵阳,却是首先向北攻击了毕节卫、七星关和赤水卫,企图与四川周军取得联系,争取军械、前粮和后援支持。

  事先不是没有联系过,可是有殿下和吴三桂的和平约定在,主持第五军的白文选,也不能公开表示支持,最多只是调动第十八镇、第二十二镇,加强了和贵州边界昭通、播州宣慰司的防卫,同时上表南京,请示下一步行动。

  对王三国的任命,就是李柘的第一个反应,只是,依旧不方便两面作战。

  若是水西大军占了毕节、七星关、赤水卫,私下里倒是可以来往一下,军械不能公开贩卖,粮草什么的,倒是无妨。

  李柘得知消息,有些头疼,北方战事刚刚结束,实在是不宜大规模开展,尤其是和吴三桂这样年富力强的老将。

  吴三桂虽然在缅甸称王作祖,却也不是善茬子,云贵依旧在手,光看他对贵州提督李本深的任命,就可见一斑。

  贵州的清军不算多,李本深、赵布泰、线国安三部加起来,也就四万余人,但是政治意义,不容小觑。

  一旦大周打破了这样的默契,难免麻烦。

  在没有彻底将满清赶出关外,消灭殆尽之前,李柘只是希望西南尽可能保持和平。

  事实上也是如此,李柘没有动,吴三桂没有动,却出来个第三方,贵州的大土司。

  打的旗号还挺正规,什么总统、平虏大将军,一听就是从不知道哪一本书里抄来的古称,看上去和大周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想和大周有关系。

  李柘已经命令王三国、白文选、高青林、戚永镇戒备,由内阁派出使节,前往昆明联络,解决此次突发事件。

  四月十七,安坤等人刚打下毕节、七星关,吴三桂就已经传令李本深,尽起大军从贵阳向水西挺进,平灭水西安坤所部“叛军”。

  尽管吴军无论在兵力上,还是指挥能力上,都占据很大的优势,但是山高水远,山林弥漫,又是两个月过去了,李本深还在水西宣慰司里打转。

  有数的大城已经被攻陷,只是山寨层出不穷,利用熟悉地理的优势,打起了你追我逃的烂仗。

  第九军在辰常地域进行了校阅演习,李本深为防不测,只好调动了半数兵力,回援贵东重镇思州府,甚至放弃思南等府,集中兵力,守护要道重镇。

  李本深不知道李柘怎么想,但是平西王爷告诉他,已经派人前往南京协商,周军不会主动进攻,最多只是做做样子。

  只是,世事无常,李本深也明白吴三桂潜在的意思,坚决不开第一枪,但是周军若是打进来,不能望风而逃,让他们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

  来南京的,依旧是夏国相。

  夏国相现在已经不只是吴三桂的女婿,和周军的专属外交官了。

  承明三年二月初一,吴三桂在昆明五华山设坛,举行郊天登极之礼,建国号为大吴,年号昭武,册其妻张氏为皇后,其孙吴世璠为皇太孙,拜女婿郭壮图、夏国相、方光琛为大学士。

  设云南五军府兵马司。改留守六曹为六部,晋胡国柱、吴应麒、吴国贵、吴世琮为大将军,王公良、巴养元、陈君极、王绪、李继业等为将军,诸将各有国公、郡公、侯、伯等封爵。

  改缅甸阿瓦城为龙兴府,作为南都。

  大周虽未公开承认,但北方正在鏖战,就此也保持了沉默。

  夏国相作为新鲜出炉的大吴三大学士之一,志得意满,偏偏到了南京,成了青蛙一般。

  吴三桂没进过大周,只是从各种大周的官方战报上来揣测周军的战斗力,自认为满清大兵战斗力也就那样,满清现在每一个能打的。

  唯二能打的,也就是鳌拜和图海,除了他们,最能打的,还能超出自己吗?

  和平南军数次交战,都是势均力敌,此番建国,南攻至大洋,西攻进天竺,东讨接近老挝,别的不说,钱粮是大大的有。

  大明最强盛的时候,都没在交趾站稳脚跟,他站住了,如何能不得意?

  要是敢出个捧哏,套用一下三国,吴三桂都敢和李柘说,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桂尔。”

  夏国相却不这么认为,他来过南京数次,都没占到便宜。

  别的不说,大周三大舰队,大吴有吗?

  大周野战序列都扩张到三十个镇,45万人了,虽说大部分都压在北方,与满清作战,但是南线统帅都出来了,何尝不是一种压力和表态?

  南线八个镇,12万人,真不是好惹的。

  关键是,大周越打越强,就连新接收的地区,都能迅速稳定,不缺兵,不缺粮,只是手头上没有大吴那么宽裕罢了。

  大吴也只有二十余万兵罢了。

  如果有可能,当然是不打仗,和平解决。

  临来时,大吴昭武皇帝吴三桂私下里给了他底线,周军可以用钱粮、或等值军械来赎买贵州,但是要承认大吴,承认云南归大吴所有,并撤销王三国南线统帅职位,在边境上的军队不得超过五万人。

  如果有必要,吴三桂称帝伊始,肯定不想放弃贵州,但是支撑一个贫瘠的贵州,后勤路线太长,压力也太大了。

  三面皆敌,放的兵多于十万,养不起,少于十万,打不过,都快成鸡肋了。

  就连昆明,吴三桂都觉得不怎么安全。

  他的地盘在南面,大大的地盘,最近攻进天竺,更是发现了沃野千里,需要汉人兵马诶骨干,继续扩充实力,完成宏图霸业。

  要是能趁机甩了包袱,多拿好处,未尝不可。

  李柘没在意夏国相,他只接见了一次,表态“除非吴军攻击,不会还击”之外,将夏国相甩给了礼部。

  反正他不着急,安坤已经与白文选的第五军接壤,粮草已经接应上了,连昔日夔东十三家里退下来的老兵老将都成了志愿军官团,进入了毕节,且打着呗。

  只要周军没有公然出兵越境,谅他吴三桂也不敢吭声。

  就像吴三桂所担忧的,贵州这地方,持久乱战,有的打,打的时间长了,说不定还会越打“叛军”越多。

  贵州的土司,可是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