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1658残明血歌>第二百一十九章 拒绝北方和谈请求
  承明二年的盛夏,异常炎热,李柘的心情却是不错。

  原先被焚毁大半的西安、南阳、内乡等地,逐渐恢复人气,经过赈灾、抢种抢收等,初步认同了大周的统治。

  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在关中新建的第二十五、二十六镇,以及第四军的损失兵员整补,都十分顺利,高大耐寒、手长腿长的关中汉子,填满了大周的新兵营。

  从甘肃往西、准格尔等地用旧军械采买来的战马,充实了第四军,第十九镇、第二十六镇成了能够快速反应的骑步混编镇,光是战马就人手一匹。

  王辅臣的名声在关中满清统治区还是比较有威慑力,要不然也不能带来数千匹战马。

  有了兵,有了钱,有了训练,秋收后的第四军蠢蠢欲动。

  没办法,蒲州、潼关的清军近在咫尺,尤其是潼关,居然没有撤退,让人匪夷所思。

  第二十六镇新任统制韩天赐推测,可能满清还梦想着杀回来。

  可是很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陕南分田分地、当兵吃粮过的越来越好,这一份希望更加渺茫。

  至少王辅臣麾下原本有些动摇的军将,都不再理会满清暗地里来的劝降,是个明眼人都知道,不可能了。

  自从平南军起事,一直到如今的大周,还真没有被清军反攻然后一直占据的城池。

  除了主动放弃的,比如云南的蒙自等城。

  只是殿下严令不得主动挑起冲突,韩天赐也只能想想。

  夏国相买船的事情,已经交付过半,那价值200万两的技术,吴三桂不打磕绊的全盘接受了,唯一的要求是送货上门。

  实在是吃太多炮舰的亏。

  大周狠狠在吴三桂的口袋里掏出来一大笔钱,送货上门这点小事,商船就能办的事情,自然就办了。

  至于其他的嘛,反正独此一家,不怕不来求。

  “殿下,北边来人了。”

  连城璧老迈,总是生病,李柘已经允准了他的辞呈,目前内阁做主的是张煌言。

  “来干什么?”

  “想要议和。”

  张煌言简单说了几句,将满清使节带来的文书,一并奉上。

  李柘一点一点地看着,花了两刻钟翻到了最后一页,又花了一盏茶时间思考:

  “苍水,你说,要不要谈?”

  张煌言来的时候已经和内阁诸人讨论过了,依照他们的意思,谈谈看,反正大周也需要一段时间来积蓄力量,休养生息,所以,明知满清也是打着同样拖延时间的主意,也同意谈谈看。

  若能不战而占大便宜,谈谈看又有什么损失呢?

  当这个意思表达出来,张煌言看到李柘的脸色肉眼可见地沉了下来。

  “殿下的意思,是不谈?”

  张煌言依旧觉得内阁讨论出来的结论,值得尝试,满清使节在文书里写的条件,他也觉得可以接受。

  “内阁为什么觉得,可以谈?”

  李柘的语气有些淡,还有些飘忽。

  “大周发展、调整,都需要时间。满清愿意以陕北、潼关、蒲州,换大名府城,承认我们对云南、贵州的治权,对我们也是有利……”

  “你说的固然有道理,可是时机不对。”

  “大周将士一往无前,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誓死抗清、绝不屈服的大旗!靠的是这股冲天的士气!要是这时间点上,冒出朝廷和满清达成和议的消息,哪怕是占便宜的和议,你猜会怎么样?”

  “大周依然是大周,却不是从前的大周了。”

  “我们可以允许他们跪在地上求饶,但和议,是绝对不行的。”

  “你们可能觉得,这份和议如果达成,会减少士兵损失,对大周也是好处,可是,作为主帅的我,不能不考虑士气。”

  “去年的战事,说实话,打得都比较胶着,收获也没多少,这时候,更应该鼓舞士气,而不是用政客的眼光来看利益。”

  “更别说云贵了,我们是有实力将云贵现在就拿下,可是对我们有何好处呢?吴三桂现在这样,我觉得挺好,哪怕有一天我们会反目成仇,也绝对不能中满清圈套。”

  “这个利益是很大,但坑也太大。”

  “将来人直接打回去吧,以后也不再呈上来了。”

  张煌言沉默了一会儿,说了句话,“来人里有殿下之前让关注的姚启圣和周培公。”

  “哦?那又如何,一个附族人籍进了汉军镶红旗、参加八旗科举的会稽人,一个依附满清权贵的可怜人罢了。”

  “之前让关注是惜才,可惜啊,姚启圣专门从江南跑去了北方,不能为我所用,那就没有见的必要了,尽快赶走!”

  李柘眼神里有些惋惜,但最终还是拿定了主意。

  张煌言点头称是,李柘看着他的样子,感觉日益繁忙的内阁工作,将昔日意志坚定的儒将,压的有些憔悴了。

  李柘有些心疼,但是他如今想上战场都不能那么随心所欲,何况是张煌言这个新鲜出炉的内阁首辅?

  “这样吧,内阁不是还有缺额吗?再补两个人进来,你尽快定提名,尽快拿过来。咱共事的日子还长,千万别把自己累垮了。”

  “殿下……臣定不负所托。”

  张煌言感动的两眼含泪。

  这份恩典实在是太重了,内阁原本四个人,连城璧去后,变成了三个,本来是互相制衡的,现在让他提名两个人,摆明了是想让他施恩。

  不管最后会不会这么做,殿下作为主上的这个心思,无疑是向着他的。

  “别掉泪了,别说你了,我都还想亲征前线呢,有年头没亲自统兵了。每天睁开眼睛就是折子,内阁若是还缺人,可以再补充。咱都是一起的兄弟,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你知道我喜欢直言不讳。”

  李柘有些生疏的施恩,只是好久没有和张煌言敞开心扉,说的有些乱七八糟。

  “臣懂,臣都懂。”

  相对于内阁,李柘更喜欢去帅府。

  内阁里都是他信任的大臣,他自然放心。

  不能亲征,只能去帅府过过瘾。

  自从李来亨到了之后,帅府更加有效率,更有意思了。

  光是一个花费了一年多制成的大周疆域图、沙盘全图,便让李柘对地盘有了更加直接的感知。

  李柘走进去的时候,李来亨正在和参谋部、情报部等部门的人,讨论潼关之敌。

  “你们说,东有弘农十六镇,西有华阴第二十五、二十六镇,为何清军还不放弃潼关?等死吗?”

  这是李来亨的声音,听语气,明显是在考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