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我家的稻谷可以收割了吗?”吴晴晴看到吴二虎从田里回来,赶忙问道。

  吴二虎取下草帽,把镰刀放在桌子上,接过吴晴晴递过来的凉白开,咕噜咕噜的喝下肚,才不急不忙的说道:“我们家的稻谷都熟透了,明天我们就开始收割。”

  吴晴晴点了点头,见吴二虎实在是热的很,赶紧又帮他倒上了一杯凉白开。

  吴二虎也没拒绝,依旧咕噜咕噜的大口喝下肚,两杯水依旧不解渴,吴二虎直接抱着水壶猛喝了几口才停下来。

  吴晴晴好奇的问道:“那今年是个什么章程,我们家是自己收割稻谷,还是和大伯、三叔家一起收割?”

  吴二虎沉吟了一会儿才说道:“我等下去老宅问问你爷奶。”

  这个时代每到收割稻谷的时节,每家每户都是把稻谷连带着稻草从地里割下来,捆成一大捆,然后挑到晒谷场里面晒干,再进行脱粒,将稻谷捶下来,整个过程十分的繁琐。

  现代就不一样了,毕竟是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吴晴晴记得她小时候,村里的每家每户基本都会用一种叫做拌桶的工具来打稻谷。当时拌桶也是收割稻谷的专用工具,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拌桶逐渐被打谷机所取代。

  吴晴晴心想自己可以将这个拌桶制作出来,这样打稻谷就可以快很多,也可以省去很多的人力和时间。

  吴三虎是一个木匠,而且从上次他制作模具的手艺来看,他的手艺应该不差,拌桶的制作并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因此吴晴晴觉得吴三虎制作拌桶应该是妥妥的没问题。

  ...

  吴二虎父女俩到老宅时,大房、三房才吃过午饭没多久,这初秋的午后还是有点炎热,大房、三房老老少少、大大小小都在院子里乘凉、唠嗑。

  “爷、奶、大伯、三叔、大伯娘、三婶,我们过来了”,吴晴晴笑呵呵的一一打招呼道。

  “哎哟,是晴晴过来了啊!”

  “晴晴快坐到奶奶身边来!”

  “晴晴姐姐你来了啊,我还准备去村东头找你玩儿呢!”

  “晴晴,三婶今天做了油饼子,可好吃了,三婶这就去给你拿一个!”

  ...

  吴晴晴很受老宅众人的喜爱,她一来老宅,众人都十分的欢喜。

  吴二虎坐到吴老头和吴刘氏的身边,“爹娘,我看地里的稻谷已经可以收割了,我和晴晴这次来,是想问问老宅这边是个什么章程?”

  吴老头停止了吞云吐雾,在鞋底上敲了敲烟杆子,“我看你大哥和三弟家的也差不多可以收了,今年你们三房就一起收。

  二虎啊,你看如何?只是你们二房的田地少一些,你大哥、三弟家要多一些,你就要多辛苦一些”。

  吴二虎讪讪的抠了抠自己的头,傻呵呵的笑着,“爹,你说哪里的话,之前大哥和三弟也帮了我那么多,我帮忙做点活,算什么。”

  吴二虎、吴三虎也连连表态他们三兄弟之间要互帮互助,听得吴老头连连叫好。

  最后吴老头直接拍板,明天先从吴二虎家的二亩稻田收割起走。

  吴晴晴一直惦记着拌桶的事儿,见收割稻谷的事情商量好了,便走到吴三虎的身边说道:“三叔,你今天下午有空吗?”

  吴三虎好奇的问道:“怎么啦晴晴,你是有什么事吗?如果你有事,三叔再忙也要给你空出来,哈哈哈!”

  “额...”,吴晴晴完全没想到吴三虎还有这逗比的一面,吴晴晴只能将吴三虎的这番话,自动脑补为她三叔对她很重视。时间会证明,她三叔对她确实很重视。看書溂

  “三叔我想让你帮忙制作一个叫做拌桶的物件,这个物件是收割稻谷用的。

  我们平时都是将稻谷连着稻草割下来,挑到晒谷场晒干后,再将稻谷捶下来的,我觉得这样不仅费人力,而且还浪费时间,我刚刚说的这种叫做拌桶的工具,可以直接在稻田里就把稻谷打下来,然后我们直接将稻谷挑回家晒干就行。”

  这时在一旁听了一耳朵的吴老头也好奇了,“真有这种工具?晴晴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是那个行脚商人?”

  吴老头的一连三个问,直接把吴晴晴问的懵逼,可能是自己让行脚商人出现次数太多了,现在家里的人只要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不一样的东西,那肯定就是行脚商人教的,吴晴晴只能在心里对那个所谓的行脚商人说一声对不起了。

  “对啊,爷爷,还真被你猜对了,是那个行脚商人告诉我的”。

  吴老头心想那个行脚商人给吴晴晴说的很多办法都有效。

  蚯蚓喂鸡的法子,他们家试了,十分的可行,不仅鸡长肥了,而且下的蛋又大又黄,这不老伴最近又买了一些鸡回来养着。

  嫁接桃树的法子虽然时间尚短,但是他这段时间基本每天都会去吴晴晴家的桃林逛一圈,那桃树枝还真有成活的趋势。

  吴老头觉得前面两个基本都印证了是可行的,那么这个拌桶多半也能成。于是吴老头对吴三虎说道:“老三,不管成不成,你就帮着你侄女做一个,试试看!”

  “唉,好的,爹”。

  吴晴晴十分的激动,感激的说道:“谢谢爷爷,谢谢三叔。”

  吴晴晴想到拌桶还要用到一个小一点竹席,便朝着吴老头问道:“爷爷家里有没有小一点的竹席,我们放在拌桶里面,旧的也行,不用多好,只要能够挡住稻谷不飞出去就行。”

  吴老头想了想,“有的,我去拿过来你看看。”

  “好的嘞,爷爷。”

  须臾,吴老头抱着一个破旧的小竹席走了过来,“晴晴,你看看这竹席是否可行”。

  “好的,爷爷,我看看”。

  吴老头找来的这张竹席和拌桶的尺寸差不多,吴晴晴觉得放进去应该会很合适。遂点头道:“爷爷我觉得这竹席可以用。等下三叔把拌桶做好了,我们再把这竹席放进拌桶里面试试看。”

  吴晴晴记得在现代的时候,每当收获成熟的稻谷时,人们把拌桶搬进稻田里,用一床张开的竹编的晒席,从里面将其中三方围起来,以挡住打稻谷时四处乱飞的谷粒,未围的一方则用来打稻谷。

  说到竹席,吴晴晴突然就想到了晾晒稻谷还是个问题。“爷爷,我们稻谷打回来该怎么晾晒?”

  “这...”,吴老头先是想着还是运去晒谷场,接着又想到他们要晒的是谷粒,晒谷场泥灰多,不适合晒谷粒。

  吴晴晴见吴老头也不知道怎么办,遂开口道:“爷爷我们多编制一些大竹席,院子里,小路边随处一放,晾晒稻谷十分的方便。”

  吴老头想了想确实也是,他这大孙女还真是长了一颗聪明的脑袋,他怎么没想到呢!

  一下午的时间,吴老头带着吴大虎、吴三虎、吴成上山砍竹子来编制大竹席。吴晴晴则按照前世的记忆指导着吴三虎制作拌桶。

  皇天不负有心人,吴三虎终于在天黑之前做好了一个拌桶,吴老头等人也编好了五个大晒垫。

  拌桶的外形为正方形,由厚约5厘米的四块木板,采用榫卯结构组合而成。桶高约80厘米,上边长约180厘米,下边长约160厘米,上大下小呈斗状。四角上方各留有一个20厘米左右的榫头,如长出的四只耳朵,作为在田里使用时移动的把手。

  吴晴晴看着成品很是满意,她三叔的手艺还真是不错,理解力也好,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只凭着吴晴晴的三言两语就将这个拌桶给做好了。

  以吴老头为首的吴家众人都对这个奇奇怪怪的东西很是好奇,不禁疑问道:“这真能打稻谷?”

  吴晴晴轻飘飘得回了众人一句,明天试试就知道了,把众人堵的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