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三国之将星传奇>第42章 诸葛亮取名之深心交谈
  马铮和诸葛亮在厅中就坐。

  诸葛亮“阿铮如今年岁几何?”看書喇

  马铮“回丞相,铮今年已是十八岁了!”

  诸葛亮“尚未弱冠,倒与广儿同年。”

  “这些日子以来,统儿、广儿时常在我面前说起和你一起在南中征战的事情,对你可是赞佩有加。”

  “看来,你和他们兄弟相处倒是颇为融合。”

  马铮“赵统和赵广两位兄弟出身将门,却丝毫没有看轻我们这些山野之民,反而愿与我等兄弟相称!如此性情中人,铮对他们也是倍感亲切。”

  诸葛亮“哈哈…………统儿沉稳,广儿却是直率。能被他们称赞,小兄弟你可是不凡了!”

  “前些时日,他还闹着说要经常来和你比武切磋呢?”

  听了诸葛亮说的话,马铮也不禁笑出声来。

  “赵兄弟天不怕地不怕,倒是武痴一个,铮也乐于和他时常切磋呢!”

  诸葛亮“哈哈…………这话倒是不错!”

  “阿铮与统儿、广儿性情相投,可愿随我们一起返回成都。届时你们兄弟几人倒是可以常常相聚,岂不是美事一桩?”

  马铮“多谢丞相美意,铮与村中的人相处久了,倒也不舍得和他们分开。”

  诸葛亮“哪里用得着分开?这次你们村中一起参加南佂的人多有功劳,尤其是你和韩明,我已经上奏朝廷,封赏的诏书不日就会到来。”

  “文卿他们已经答应要继续为朝廷效力,你们自然还是在一起的,若是阿铮你不去成都,那才是和他们分开呀!”

  马铮“这…………?”

  他没想到诸葛亮想得如此周全,可是韩明肯定是不愿意再入军中的。刚才他借口离开,到现在也没过来,明显是已经猜到了诸葛亮的来意,所以不给他开口劝说的机会。

  只有,马铮还在傻傻的带着诸葛亮来厅中就坐。难道马铮要离开他们兄妹,独自去成都入军?

  可是,这样真的有意义吗?以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才,尚且不能兴复汉室。难道要马铮也再去呕心沥血,最终为蜀汉陪葬?

  马铮不由得想起了姜维的结局,或者去魏国投奔司马懿?马铮摇了摇头,在心中不断转着念头,若是不知道结局,或许更容易选择一点吧?

  诸葛亮“哈哈…………阿铮你和统儿、广儿情若兄弟,那我也算是你的长辈吧?”

  “如今阿铮你已立有功业,却尚未取字,不如就由我来为你取一表字,如何?”

  听到诸葛亮不再问返回成都的事,马铮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铮自幼便是孤儿,若得丞相赐字,自然是求之不得!”

  诸葛亮“哈哈…………如此甚好!阿铮你名为铮,铮者五行属金,五行之中,金字为首。阿铮你文武双全,就以“文岳”为字,如何?”

  马铮“文岳?”

  以岳为字,诸葛亮对马铮的期望之高,他也有些惶恐了!

  “铮多谢丞相赐字!”

  诸葛亮“哈哈…………文岳不必多礼!”

  “你在永昌和南中经历的数战,我都有所了解!以弱冠之龄征战沙场,屡立战功,子龙在你这个年纪也不过如此罢了!”

  马铮“丞相说的可是赵老将军,铮怎敢与赵老将军相提并论?”

  诸葛亮“有何不可?”

  “子龙智勇双全,先帝称其一身是胆,文岳何尝不是如此?”

  “只是子龙少时便立志匡扶汉室,文岳的志向又是什么呢?”

  马铮“铮只求能与亲近之人平平安安罢了!”

  诸葛亮“天下之人皆望能平平安安,然而大汉自黄巾之乱以来,纷争不息。天下若不能回归一统,谁又能保证可以平平安安呢?”

  “即便是帝王将相,尚不敢言平安二字,何况他人呢?”

  马铮默然,诸葛亮这话倒是不错,三国之世,即便是帝王将相,能得善终的又有几人?

  诸葛亮“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竭尽所能,以求能早日兴复汉室。完成一统,让天下之人安享太平!”

  “文岳既然想要平安,何不推已及人,为这天下尽一份心力,让天下之人皆可平安?”

  诸葛亮的话确实有道理,可是,蜀国能行吗?

  马铮心中尚有疑问,“不知丞相可否为我解惑。

  诸葛亮“文岳但说无妨!”

  马铮“恕铮直言,如今天下三分,而汉最弱。丞相真的认为可以并吞吴、魏,一统天下吗?”

  诸葛亮“何为强,何为弱?”

  “当年楚汉争霸之时,高祖不过据汉中之地,不可谓不弱;而项羽既将天下收入囊中,不可谓不强。然而高祖联合群雄,共击项羽,终能一统天下,建立大汉。”

  “今日之势,汉军更强于高祖之时。魏军则弱于项羽之时,高祖能胜,我们为何不能胜?”

  马铮点了点头,这倒也是一种说法。

  “铮敢问丞相,汉军仅据一州之地。人才匮乏,长此以往,如何能与吴、魏两国相锋?”

  诸葛亮“哈哈…………文岳岂不是闻百里之地,必有遗贤,这最好的例子不就在眼前吗?”

  “永昌山野之中,便有如文岳这般的人才,其他各郡又岂能没有人才。所以,人才多少从来不是问题,能不能知人用人才是关键所在。”

  “故而,先汉以亲贤臣还小人而兴隆。后汉以亲小人远贤臣而倾颓,其中道理,文岳当深思远之。”

  马铮再次点了点头,“丞相所言,发人深省!”

  “只是,汉军兵微将寡,粮草缺乏,作战之时可谓尽处下风。若与魏交战,如何能战而胜之?”

  诸葛亮“文岳当知,兵不再多而在精。我此次领军南征,何尝不是想要一支精兵出来?”

  “汉军有山川之险,只需少量兵士防御。故而,兵虽少却也足用。至于战而胜之,便要看将领们的才能了,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如今关张二位将军虽已凋零,可还有子龙、文长、叔至、伯瞻这样的大将,何谈尽处下风?”

  “至于粮草军需,只要准备妥当,内部安定,虽然不便之处甚多,但也足以支撑大军。待北伐取得关中之地,则粮草一事不在话下!”

  “若是与魏交战,虽不能说可占上风,但文岳所言尽处下风却未免过于悲观了吧!”

  马铮不由得再次点了点头,诸葛亮的话都是有道理的,他领军征战也的确是胜多败少,可终究也未能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