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北宋第一臣>第一百零一章 李牧之投奔黑石堡!
  管营道:“况是济州太守张叔夜大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李牧之来见。

  且说李牧之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张小闲来点视。”

  李牧之听得呼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

  李牧之告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

  差拨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

  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

  差拨道:“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叫李牧之去替换他。”

  就厅上押了贴文,差拨领了李牧之,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

  差拨道:“张小闲,我十分周全你,教看天王堂时,这是营中第一样省气力的勾当,早晚只烧香扫地便了,你看别的囚徒,从早起直做到晚,尚不饶他,还有一等无人情的,拨他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李牧之道:“谢得照顾。”

  又取三二两银子与差拨道:“烦望哥哥一发周全,开了项上枷亦好。”

  差拨接了银子,便道:“都在我身上。”连忙去禀了管营,就将枷也开了。

  李牧之自此在天王堂内安排宿食处,每日只是烧香扫地,不觉光阴早过了四五日。

  那管营、差拨得了贿赂,日久情熟,由他自在,亦不来拘管他,罗丑奴又在外面打点,时常给李牧之送钱来,那满营内囚徒,亦得李牧之救济。

  自此满营囚徒认了李牧之当大哥,唯李牧之马首是瞻,李牧之却对众囚徒秘密说道:

  “尔等在这里受苦,不如跟我反出劳营,去投奔黑石堡,去那里快活不好?”

  那一众囚徒笑道:

  “小闲大哥,我等知晓你最是义气,只是要反出劳营,似你这般,怕是不能成事,反而害了我等性命!”

  李牧之道:“只是道我没气力了!既是如此说时,我昨日看见天王堂前那个石墩,约有多少斤重?”

  那众囚徒道:“敢怕有四五百斤重。”

  李牧之道:“我且和你们看一看,我不知拔得动也不?”

  那众囚徒道:“休要逞能,非是天神下凡,如何搬得动那等石墩。”

  李牧之道:“且去了见了真实便好。”

  李牧之引着一众囚徒来到天王堂前,众囚徒见李牧之和小管营同来,都躬身唱喏。

  李牧之把石墩略摇一摇,大笑道:“小人真个娇惰了,哪里拔得动!”

  一众囚徒道:“三五百斤石头,如何轻视的它。”

  李牧之笑道:“你们也信真个拿不起?你众人且躲开,看小闲拿一拿。”

  李牧之便把上半截衣裳脱下来,拴在腰里,把那个石墩只一抱,轻轻地抱将起来,双手把石墩只一撇,扑地打下地里一尺来深。

  众囚徒见了,尽皆骇然,李牧之再把右手去地里一提,提将起来,望空只一掷,掷起去离地一丈来高。

  李牧之双手只一接,接来轻轻地放在原旧安处,回过身来,看着众囚徒,李牧之面上不红,心头不跳,口里不喘。

  那众囚徒近前抱住李牧之便拜道:“兄弟非凡人也!真天神!”

  其余干活囚徒见了一齐都拜道:“真神人也!”

  李牧之便辞了管营,带着一种囚徒返回牢房,李牧之对着囚徒道:

  “尔等也见了我张小闲的本事,今番也该顺着我一同反出沧州劳营了吧?”

  那众囚徒却十分胆寒:“容小人们寻思一番。”

  李牧之道:

  “尔等要想干事,不要这等儿女相,颠倒恁地,不是干事的人了!便是一刀一割的勾当,张小闲也替你们去干,成则大家同乐,若是失败,都说是我张小闲的计较,不知各位以为如何?”

  其中一个死囚道:“张小闲兄弟,你便是这般闯出去?还有何计划?”

  李牧之笑道:“我外面还有一个好汉照应着的我,待他下次来看我时,我与他商议个时辰,里应外合,一同反出沧州劳营,如何不好?”

  一众囚徒见张小闲计划百利而无一害,便是最后失败,所有罪责都在张小闲一人身上,其中死囚最是同意,最后一致通过,且先等李牧之外面联合之人来了之后便跟着反出牢房。

  时日,沧州劳营外的罗丑奴寻来本地影密卫的浑家(老婆),一个大嫂,便叫那大嫂交代道:

  “劳烦你去走一遭,可扮做贫婆,潜入城中,只做求乞的,若有些动静,火急便回,若是恩相陷在牢中,你可去告狱卒,只说有旧情恩念,我要与他送一口饭,捵入牢中,暗与恩相说知:‘我们月尽夜黄昏前后,必从外面攻打劳营,你可就水火之处,安排脱身之计,月尽夜,我便在就劳营外放火为号,待恩相得知,乘势出城,便无人知觉。”

  罗丑奴设计已罢,上马又去寻沧州府尹,命令城内外官军见到劳营火起,又有囚犯造反,不得围剿,只让囚牢逃出沧州城,此乃皇城司使李牧之之令,沧州府尹得知便又安排此等事宜去了。

  却说那大嫂头髻蓬松,衣服蓝缕,杂在众人里面,捵入城来,绕街求乞。

  到于衙前,打听得果然李牧之陷在牢中,更加用心,次日,提着饭罐,只在司狱司前往来伺候。

  见一个年老公人从牢里出来,那大嫂看着便拜,泪下如雨。看書喇

  那年老公人问道:“你这贫婆哭做甚么?”

  那大嫂道:

  “牢中监的张大郎,是我旧的主人,自从离了,又早十年,只说道在江湖上做买卖,不知为甚事陷在牢里,眼见得无人送饭,老身叫化得这一口儿饭,特要与他充饥,哥哥怎生可怜见,引进则个,强如造七层宝塔。”

  那公人道:“他是阳谷县当街杀人的凶汉,犯着该死的罪,谁敢带你入去。”

  顾大嫂道:“便是一刀一剐,自教他瞑目而受,只可怜见引老身入去送这口儿饭,也显得旧日之情。”

  说罢又哭,那老公人寻思道:若是个男子汉,难带她入去,一个妇人家有甚利害?

  当时引那大嫂直入牢中来,看见李牧之项带沉枷,腰缠铁索,李牧之见了那大嫂,得知是罗丑奴派来,吃了一惊,则声不得。

  那大嫂一头假啼哭,一头喂饭,别的节级便来喝道:

  “这是该死的歹人!狱不通风,谁放你来送饭?即忙出去,饶你两棍!”

  那大嫂见监牢内人多,难说备细,只说得:“月尽夜打劳营,叫你牢中自挣扎。”

  李牧之再要问时,那大嫂被小节级打出牢门,李牧之史进只记得“月尽夜”。

  李牧之在牢中与两个节级说话,问道:“今朝是几时?”

  那个小节级,回说道:“今朝是月尽夜,晚些买贴孤魂纸来烧。”

  李牧之得了这话,巴不得晚,与一众囚犯商议已罢,决定今夜起事,反出沧州囚牢。

  一个小节级吃的半醉,带李牧之到水火坑边,史进哄小节级道:“背后的是谁?”赚得他回头,挣脱了枷。

  只一枷梢,把那小节级面上正着一下,打倒在地,就拾砖头敲开木杻,睁着鹘眼,抢到亭心里。

  几个公人都酒醉了,被李牧之迎头打着,死的死了,走的走了,拔开牢门,只等外面救应,又把牢中应有罪人尽数放了,总有五六十人,就在牢内发喊起来,一齐走了。

  罗丑奴早已在沧州劳营外听得里面声起,立刻在外面放火,火势渐大,李牧之知晓罗丑奴在外接应,如此里应外合,李牧之率领一众囚犯,冲杀出去。

  此事顿时吵闹了整个沧州,有人报知沧州府尹,沧州府尹倒是淡定,早已知晓,可知县惊得面如土色,连忙便请兵马都监商议。

  兵马都监道:“城中必有细作,且差多人围困了这贼!我却乘此机会,领军出城去捉那等囚徒,差数十个人围定牢门,休教走了。”

  兵马都监正要走,却别沧州府尹阻拦住了,自己便点起一应节级、虞候、押番,各执枪棒,去大牢前呐喊,却不敢上前,任由李牧之率领一众囚徒逃出沧州。

  李牧之终于得出,只怕今夜之事做大的不够大,黑石堡堡主却不信他,故而李牧之记恨着阳谷县县令,那西门庆、西门通的保护伞,李牧之先是率领五十囚徒连夜奔向阳谷县,闯入阳谷县县令府邸,把阳谷县全家都给灭门,只在大堂上写着:杀人者,好汉张小闲也!

  待李牧之一伙囚徒杀了阳谷县令,又在郊野商议,要去何处?

  李牧之提议天下之大,唯有黑石堡可以去,有的囚徒则说要去投奔水泊梁山,有的要说去辽国避祸。

  故而,原本五十一名囚徒,十人投去了水泊梁山,十人去了辽国,剩下三十人觉着李牧之乃是做大事的人,颇有胆色,便跟着李牧之去了宋国、辽国边境山东琅琊黑石堡去了。

  次日,沧州府尹忙的乱如一团麻,先是阳谷县公人等告称:张小闲率领囚徒诛杀阳谷县县令一家。

  沧州府尹接了状子,当差沧州县尉去阳谷县察查,包括阳谷县县令全家尸首,都检验了,自有苦主,各备棺木,盛殓了尸首,尽来告状,催促捉拿凶首偿命。

  城里闭门三日,家至户到,逐一挨查,五家一连,十家一保,哪里不去搜寻。

  眼见,不出城里,捉获不着,沧州府尹押了文书,委官下该管地面,各乡各保各都各村,尽要排家搜捉,缉捕凶首。

  写了张小闲乡贯年甲,貌相模样,画影图形,出一万贯信赏钱,如有人知得张小闲下落,赴州告报,随文给赏,如有人藏匿犯人在家宿食者,事发到官,与犯人同罪,遍行邻近州府,一同缉捕。

  此事一处,天下震动,无人不知反出沧州劳营诛杀阳谷县县令的张小闲,哪个都在议论山东何时又出了似行者武松这等好汉,这些时日,李牧之率领的三十多个囚徒一路故意走慢了行程,只走山间小路,只为让李牧之做下这等大案之事先传到黑石堡,自己到时候投靠,也有进身的门路。

  且说李牧之率领三十囚犯自离了沧州、阳谷县,东逃西奔,却似:

  失群的孤雁,趁月明独自贴天飞;漏网的活鱼,乘水势翻身冲浪跃。不分远近,岂顾高低。心忙撞倒路行人,脚快有如临阵马。

  这李牧之忙忙似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行过了几处州府,正是: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自古有几般: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

  李牧之等人心慌抢路,正不知投哪里去的是,一迷地行了五日之上,在路却走到山东东路琅琊,只因这几日浑浑噩噩,无吃无穿,无处洗澡,此刻竟然好似个丐者。

  李牧之等三十多个形如丐者入得城来,见这市井闹热,人烟辏集,车马駢驰,一百二十行经商买卖,诸物行货都有,端的整齐,虽然是个县治,胜如州府。

  李牧之等三十囚犯正行之间,不觉见一簇人众,围住了十字街口看榜。但见:

  扶肩搭背,交颈并头。纷纷不辨贤愚,攘攘难分贵贱。张三蠢胖,不识字只把头摇;李四矮矬,看别人也将脚踏。白头老叟,尽将拐棒柱髭须;绿鬓书生,却把文房抄款目。行行总是萧何法,句句俱依律令行。

  李牧之等囚犯看见众人看榜,挨满在十字路口,也钻在丛里听时,只听得众人读道:

  “山东东路琅琊县:依奉沧州府府指挥使司该准阳谷县文字,捕捉打死阳谷县令、西门通一家犯人张小闲,即系山东、燕州富商,如有人停藏在家宿食,与犯人同罪,若有人捕获前来,或首告到官,支给赏钱一万贯文。”

  李牧之正听到那里,只听得背后一个人大叫道:“王大哥,你如何在这里?”拦腰抱住,直扯近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