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都市情感>重生80-阿巴的野望>第288章 香瓜熟了
  是真打没了,打没了之后动物学家发现不行,麻雀没了虫害开始泛滥,又花钱从老大哥那边大量的引进,恢复自然平衡。

  现在国内的麻雀那都是俄罗斯血统,真真的。

  其实这东西容易成灾是因为它不是候鸟,它在一个地方生活那就是定居,生死不弃那种,就死守在那不停的生小孩儿。

  一对麻雀夫妻,只需要繁衍两代就上百只了。很快就给你干出一个庞大的族群。

  “没招儿你还说琢磨。”李侠鼓着小脸趴在窗台上瞪老六。白高兴了。

  ‘我说高粱地没招儿,又没说咱家我没招儿。’保护几棵果树还是有办法的。

  “啥招儿?”

  老就比划,很高,转动。结果几个人大眼瞪小眼,没有一个人能看明白他比划的是啥。

  “你进屋来画,那啥呀也看不懂。”

  “那老高,转的。”小颖说:“我看明白了。”

  “废话,我也看明白了,那你知道那是啥?”

  “……不知道。”

  老张头琢磨了一下:“你说立风车子啊?”

  老六点点头。只要在帐子边上立几个风车,鸟就落不下来了。它飞是要借助空气的,风对它的飞行轨迹也有影响。

  “那可费了劲了,做也得花点时间,立少了不管用。”

  “用什么做?那得做挺大的吧?”

  老六耸耸肩。他也不知道用什么做合适,所以得琢磨琢磨。

  “白高兴了,和没说一样。”李侠撇了撇嘴,去小颖屁股上拍了一巴掌:“干活。”

  小颖叫了一声,吓一跳,转身去挠李侠的痒痒,嘻嘻哈哈的声音传出来,夹着老太太的骂声和巴掌声。

  笑声随着山风远远的飘了出去,远处,上工的社员们正在田里忙活。土豆和萝卜都要收了,然后就是大白菜的播种。

  土豆萝卜大白菜,这就是关外人过冬的菜,是活命的必需品,一点也不敢耽误。另外还有大葱,不过大葱是晚秋播种,在地里过冬。

  土豆是主菜,这东西能放得住,一整个冬天也没事儿,还能打粉条泡淀粉,是庄稼人的宝贝。

  在九十年代以前,关外人就是靠着这四样东西熬过了几百个冬天。

  其他像黄豆(大豆),地瓜(红薯)也是宝,不过因为需要的种植时间太长,产量一般都不大。太耗地。

  黄豆用来榨油,也可以炒着吃卤着吃做成大豆腐各种豆质品吃,营养又美味。咸豆子应该是关外几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

  地瓜就更不用说了,又甜又糥,可以当主粮也可以当菜,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烤着吃,可以打粉条泡淀粉。

  就是吃多了打屁,那一个接一个的,梆梆响。

  但这东西的贮放是个问题,没有土豆那么耐存,特别容易烂,和大白菜一样只能作为短期应季食物。主要还是打粉条。

  说起来,老六家里现在除了大葱,其他的一样也没有,地太少了。都只能到时候出去买。

  前院传来狗叫声,老太太和李侠坐在炕上抻着脖子往前面院子里看,黑虎呼哧呼哧的跑到后院来找老六。

  “来人了。”李侠下炕穿鞋,这边小兵和小三已经一溜烟似的跑到前面去了。

  老六跟在两个孩子后面转到前院,压了点水把手洗了洗,那边两个孩子已经开了院子门把人放了进来。

  “六叔,是杨工分。”小兵扯着脖子喊了一声。

  李侠看有人开门了就没出来,老六甩了甩手上的水走到狗窝边上,大白狗抬头看了看老六,用脑袋在他腿上蹭了蹭。

  现在大白能出窝了,但是三个小崽子还不能动,老六是怕它咬了杨春生。

  要再等十来天左右,小狗崽就应该能走了,到时候母狗的那种护崽天性就会降低,起码在自家院子里不会咬人。

  杨春生现在是意气风发。自从他接手小队,十年几不变的小队就开始有了变化,连大拖拉机都有两台。

  四小队已经连着几年欠产了,今年他一接手就是个大丰收年。在外人来看都是他的功劳。

  而且小队的综合福利厂正在建设中,将来队上的社员都有机会进厂挣工资,在整个大队都传开了。那就不是一般的牛逼。

  ‘有事儿?’老六问了一下。这几天队上正忙,没事儿杨春生不会往他这跑。

  “可不是有事儿。”杨春生看到了狗窝里探头探脑的小崽儿和大白的眼神儿,脚步往一边偏了偏。

  “你这小院儿拾掇的,带劲儿。”杨春生接过老六递过来的烟卷儿:“那什么,上回你不是说队上的瓜你给包了嘛。”

  老六拍了拍脑门。自己把这事儿给忙活忘了。是真忘了。

  “我一寻思你就是给忘了。”杨春生一副我看透了你的表情:“难心不?要是难心就不费那劲,我这边想想辙。”

  他能有啥辙?只能低价卖给供销社,然后队上挨家挨户分一些完事儿。这东西又不管饱又不能当饭吃的,没几个人想要。

  老六摇摇头。‘熟了?’

  “熟了,其实早一阵子就能摘了,你不是一直没在家嘛。”

  老六想了想:‘那就安排人手摘吧,把赖瓜捡一捡计个数,我明天安排车过来拉。明天下午。’

  “明天来得及呀?要不后天拉吧,一天时间怕摘不完,还得过称呢。这东西放几天也没事儿。”

  行。老六点头答应下来。

  “我还担心你这头是不是得为难呢,这下就好了。”

  杨春生放下了一件心事:“有了这个钱,今年的化肥农药啥的几笔款就好交代了,年底各家都能多分点粮。”

  生产队也是要算成本账的,牧畜喂养,化肥农药,各种税费,用电用油,工具农具损耗都要结算。

  还要算上各种公支,像干部的工分,教师,药品等等。

  最终所有的东西都要归到粮食上……这是生产队唯一的收入来源。

  规定是先要保障交够郭家的,然后留够集体的,剩下的才是分给队员的。这里面又要有各种折粮折差。

  这也就是为什么劳作一年还吃不饱肚子的原因。

  这几年还要好一点,允许生产队搞副业了,大家可以想办法种点果树,种点瓜果来提高一下收入。

  但是受限于这个年代的信息和交通状况,普遍性的成效不大,很多地方也就是每家每户的能分上几个果子几颗瓜,算下来还不如种粮。

  主要是没有渠道,供销社的收购是有计划的,不是你有了东西就要,而且价格很低。

  所以搞了几年以后,大部分地区又都恢复了种粮,只有少数地方见到利坚持了下来。

  至于多养猪,少养鸡,不养羊的号召到是落实的比较彻底,猪肉供应就从这几年开始充足了起来。其实主要是养不起。

  “今年我估摸着,咱们队应该能弄到顶格,这个冬天好过啦,起码大家伙都能吃口饱饭。”

  老六笑着点点头,按了按杨春生的肩膀。这家伙还是能做点实事的,要比钟宝忠踏实。

  “让杨工分进屋坐啊,在外面站着干哈?”李侠招呼了一声。

  在农村进了家院子不让进屋是一种不礼貌,有点撵人的意思。

  “我就不进屋了,事说完了。咱们还客气啥?”杨春生应了一声:“那我就回了,赶紧安排上。后天准吧?”

  老六点点头,琢磨着是不是找一建给出几个司机往宽城给跑一趟。

  把杨春生送到院子门口,杨春生说:“秋后调整自留地你知道吧?”

  老六点点头,杨春生说:“大队的意思是让各队自己看着搞。我琢磨着,是不是先把各家各户现在的地调到标准,然后再考虑怎么弄。

  咱们堡地少,原来那会儿钟宝忠对这一块儿也没太上心,都是自己找地方开,现在有的人家四五亩,有的人家就一亩多地儿。”

  杨春生巴嗒了几下嘴,看了看老六:“我打算先走标准,各家起码都达到二亩三分再说,你说呢?”

  老六知道马上就要包产到户了,这会儿花心思琢磨这点自留地意义不大。如果这会儿自留地做不到平均,那后面分地肯定就是一片罗乱。

  谁家愿意比别人少?那可是自己的了。

  原来什么都是公家的,自己有点地种点菜能够家里吃就行,又不能拿去卖。

  但是以后可就不一样了,各家各户都得靠自己劳动交粮交税交提留交任务,那多一亩少一亩还能是一回事儿?

  想了想,老六说:‘不如就按堡里占地最多的人家为标准看齐,把自垦田也算进来。’

  “这么搞啊?”杨春生愣了一下,在心里算了算:“那不得四五亩?”

  堡子里算上自垦田的话,占地最多的人家现在就是老钟家,老金家还有老六的四叔家。老钟家是因为买了老张头那块地。

  这里面大部分都是自垦田,这是地理优势。别人家不是懒得开,是没那条件。

  像老金家那边要是愿意的话,十亩二十亩地都能开出来。他一家人就守着一整条沟,整个沟里都是他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