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七十年代那场战争>第二十二卷、军区大院_八百二十二、朱日和一角
  戈壁滩上,滚滚黄尘遮天避日由远及近。看不见的黄尘背后传来隆隆巨响。

  一辆依维柯商务车正行驶在简易土路上,车里的人看着滚滚而近的黄尘被惊吓的用手掩面,大有跳车逃跑之势。

  有人喊:沙尘暴。

  也有人说:不像,可能是地震。

  对于沙尘暴,凡是居住在北京以北的人,每年在春秋两季都能感受到它的危害。人们也知道,北京地区的沙尘暴均来自于内蒙古以北的沙漠地带。因此,有人这样猜测应该说没有错。别看现在是小小的一团,在它的席圈之下,经过地磁引力,很快便显现出比龙卷风还要猛烈的劲头,面积之大,迅势之猛,卷起黄沙漫天飞舞,走入沙尘区,仿佛至身于另一个世界。

  滚滚黄尘飞卷而来,巨大的地动引起了车震,像是喝醉酒的人来回颤抖。

  “地震,地震”最先认为是地震的那个人恐怖地惊呼。

  突然,洼地中冒出二十几个小黑点,一字排开,冲出丘陵出现在视野中。这时,车里的人几乎是一口同声地喊,

  “坦克,坦克”

  城市里的人很少见过坦克,即使是在军博看到,那也是孤独和静止的,那是供人们参观的。像这样众多坦克集中在一起,来一次“万马奔腾”真的没有多少人看过。

  那种场景,那种震撼只能是在电影电视的荧屏中见到过。如果亲临其境,那必须是换一种环境。

  此种环境之下,相信你的态度,你的心情绝对会澎湃到鼻子喷血,热血沸腾。

  看到这个场面,依椎柯里的人傻了,傻到张大嘴不知接下来要喊什么。眼睛呆滞地盯着急驰而来的坦克群,连后面的黄沙而至都不知道闭嘴去封堵。

  声音大的振聋发聩,黄沙漫天飞舞。

  刹那间,汽车被吞没,似被铁流碾压而过。外面的人看不到汽车,车内的人也看不到外界,仿佛被装进一个大灌中,窒息的不的了。

  细细的沙末钻进车内,呛的众人连声咳嗽。

  边雨欣一边捂着嘴,还一边招呼着别人。

  “快把车窗关上。”

  经她这样一喊,大家才知道,原来几个车窗是开着的。为什么开着,都是因为刚才好奇,守窗的人打开的。没想到,瞬间内被漫天黄尘侵蚀。

  这也怪不得人们,一来是沙速太快,由不得人做出反应。二来,他们也是被眼前的场景惊呆,所以没有想到这一点。

  此时,车内与车外都是一个颜色,去哪找车窗。

  只见边雨欣用什么东西捂着嘴,飞快地在车内转来转去,只听几声关车窗声音。

  车窗关上后,外面的尘土停上进入,车内才稍稍的变淡,逐渐清晰。

  瞬间,坦克声音渐远,震动感觉不再那么强烈,但外面的天空仍不能**,烟尘继续在环绕,并没有立即散去,还是遮天蔽日。

  不知谁在车内唠叨一句,“看不见有车啊!还这么冲!”

  有人随后答了一句,“你傻啊!以为在公路上,见你来了,猛踩油门,紧急刹车。”

  话声刚落,便引得车内一阵大笑声。

  车内气氛瞬间由凝固变洒脱、热烈。众人开始发着议论。

  “是不是在演习?”

  “不会吧!还没到时间,按通知,我们也没迟到。”

  “那他们在干什么,这么大阵势。”

  “行了,行了,”边雨欣说,“赶紧往前走吧!还几十里路呢!说不准,我们真要迟到了。”

  她说的没错,演习时间是定好了的,但这是军队,在某个特殊条件出现时,没准首长临时会给个指令,来个小动作,那也纯属正常。

  在前面,我们介绍过朱日和的历史,现在是199X年,训练基地还不完善,正处于试验阶段,唯一的一支坦克旅担负着改革试验任务。

  虽说现在是演习前,但部队也不能呆着,那是分秒必争,试验着一个个课题,即为演习做准备,也在为某一个课题探索着新路了。

  而此时,他们进行的是一场围歼空降兵的战斗。

  突然间,总部道长下达一道命令:在某地,某国一支空降兵部队突然飞临,点领我军一机场,要求我军立即前往将其歼灭,夺回被战机场。

  这么突然间下达的命令,就是要考察坦克的部队的反应能力。

  而此时,这支部队正处于演习前的准备阶段,无论是装备还是人员都处于休整状态。突然接到这项命令,那还不仓促。

  军情几乎都是瞬息万变的,突然状态下出现,说明情势非常紧急,那就得立即解决,没二话,这也是在考验部队突发性和机动性的作战能力。

  坦克群出发了,吴江龙作为考官,当然就得一同前往。他不是去参与部队作战,而是要在部队的每次行动中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做出合理论证,然后为全军拿出有效的训练大纲,可见,他身上的担子是非常重的。

  此时,吴江龙就在最前面的一辆坦克车上。眼睛注视着前方,大脑也在飞快地转着,设想着坦克部队种种有效的作战方案。

  他不是主角,也不是参观人员,而是兼具两项功能,甚至比参训所有人身上的压力都要大。

  看着远去的坦克群,边雨欣忽然有了一种想法,“我们不去集合点了,跟着坦克过去看看。

  虽说,他们是地方人员,但他们经过特别批准,有权在朱日和训练基地采访,也就是说,这一地区对他们是开放的,没有多少秘密防着他们,除非上边有规定。既然没人阻止,那就是法无禁止即允许,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错过。更何况,他们已经到了大漠深处,也就是说,已经到了军演的核心地带。

  有人说了,不是有军事记者吗?为什么不用他们。

  为了扩大社会影响力,地方记者进来是必须的,不然的话,那么多新闻采访由谁来向外播出。看看现在的**台,我们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

  边雨欣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台长及其他人员同意,于是,汽车掉头,追着快要消失的烟尘而去。

  他们不知道去哪,但有沙尘引导着,估计那里会有很大价值的新闻焦点。

  军区大院内,操场上的一角传来了几个小男孩的激烈争吵声。

  这几个孩子都不大,争吵也不会用什么语言,无非是歇斯里底的叫喊声。

  旁边的一名女幼师见情形不对,赶紧跑了过去,只见吴和平怀里抱着一个坦克摸型,抱的死死的,拼命拒绝着,围着他的是几个稍大些的男孩。不难看出,吴和平这是为了捍卫坦克摸型而战。

  老师:“你们干什么,怎么又打起来了。”

  一个比吴和平高些的男孩说,“他不让我们玩。”

  另一个小孩说,“这不是他的,为什么老不让我们玩。”

  语言虽然说的幼稚,但讲出了一个理,就是吴和平在吃独食。

  老师听明白了,孩子们都想玩坦克,而吴和平不让,把坦克摸型当做是自己的,他还没玩够。

  老师劝说道,“吴和平,让其他小朋友和你一起玩好吗?”

  “不好。”吴和平爽快地回答。

  “为什么?”老师问。

  “他们不会玩。”吴和平说。

  “怎么不会玩了?”老师在询询善诱。

  “他们不会打仗。”吴和平一语定论。

  “我们会打仗,我们会打仗。”旁边的几个小孩不服气,提出反对意见。

  这是军区大院内的幼儿园,在这里学习的小朋友清一色的是军人子女。从小受父母熏陶,多少都有些军事常识,所以,对什么是打仗,他们是很清楚的,别看年纪很小。听到吴和平贬低他们,自然不服气。

  “我说不会就不会,连沙盘都做不了。”吴和平自信地说道。

  小小年纪说出这样的话,连老师都感到吃惊。她也只是听说,具体什么叫沙盘,她还真没见过。

  老师如此,其它几个小孩同样,即使比吴和平大一点的孩子也没见过。不过,小孩自有小孩的任性,即使不懂,那也不服,管他什么东西,先从气势上压倒对方再说,所以,与吴和平对立的几个孩子在楞了一会之后,连声说,“我们会,我们会。”其实,他们真不会。

  吴和平蔑视地:那你们做一个我看看。

  这句话,还真将住了那几个孩子,你看我,我看你,没人动手。

  “不会了吧!”吴和平冷笑着说,“走喽”拿着坦克模型跑开。

  他这一跑,让其它几个小孩立即产生警觉,意识到吴和平在骗他们,于是,一哄地追过去,

  “骗子,骗子。”叫嚷着

  孩子们从外面跑进教室。

  老师怕孩子们打架,又怕摔着,从后面紧赶,连声喊,

  “慢点,别摔着。”

  傍晚,董燕从幼儿园接出吴和平,两人走在路上。

  吴和平问:“爸爸呢?”

  董燕:爸爸有任务。

  “哼,天天有任务,就是不来接我。”

  董燕:爸爸真的是有任务,出差到很远的地方。

  “又在骗人。”吴和平噘嘴道。

  “妈妈没骗你。”见吴和平不说话,董燕又说,“今天又和小朋友打架了?”

  吴和平:“嗯”痛快地承认了。

  “和平,不能总和人打架”董燕叮嘱。还想继续说下去,没想到吴和平很快还嘴。

  “那不是打架,那是打仗。”吴和平不高兴。

  “可老师说的,说你和几个小朋友打架了。”董燕怀疑道。

  “我说了,是打仗。”吴和平更加不高兴,“是他们打不过我。”

  “什么?”董燕不相信,她知道,那几个孩子都比他大,而且还不是一个人,显然,吴和平这么说是在撒谎。于是带着训人的口气,

  “不许撒谎,说假话不是好孩子。”

  “我没有。”吴和平嚷了一句后,迈开小腿,飞快地向前跑去。

  董燕一怔,她知道,吴和平从来不说谎,他今天这样,像是受了很大委曲。几个大孩子打不过吴和平这么一个小不点,任谁也不信。

  见吴和平跑远,董燕赶紧去追:“你慢点。”

  吴和平说的没错,那几个大孩子真的没有打过他。

  不过,他们不是身体接触般地动武打架,而是在老师的监督下玩了一个战斗游戏。

  吴和平仅凭着手里的坦克模型,和那张不停说话,而且有些道理的语言,让那几个不服气的小孩败下阵来。

  最后,那几个孩子不得不承认,人再怎么厉害,就是拿着枪,也无法打败坦克。

  因此,董燕所听到的吴和平与人打架,其实是他们演义到最后的一场打仗游戏。

  朱日和训练一角。

  一场围歼“敌”伞兵的战斗已经结束。几十辆坦克围成一圈,里面是几十名臂带蓝袖章的解放军官兵。一眼就能看出,他们与坦克兵有明显的差别,主要是服装和气势上的不同。

  吴江龙穿的是普通军人服装,臂上带的是导演部特别标志的臂章,此时,正与几名指挥员说着什么。

  这就是我们见惯了的演习方式,一方当蓝军,一方当红军。在导演部的按排下,最终的结局便是红胜,蓝败,不管你蓝军多么能打,最终的结局都要做红军的俘虏。

  相信很多人听到过现在在全军都在流传一句话,“活捉满广智,踏平朱日和。”

  满广智是朱日和训练基地蓝军的旅长,为什么让这么多中国军人当做口号来**,那就是,这一支蓝军,已经不是现在的被人圈住的,一打就慫的蓝军,是屡战屡胜,让红军占不到便宜的一伙“敌人。”

  这是后话,接下来我们还要细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