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都市情感>我在幕后发系统>第307章 内阁,陛下,部长
  意识空间内

  林航起身,泡了一杯茶,一边品着,一边观察着自己手下的这些位面,嗯,一个个的都还蛮顺利,用对了人就是让自己省心。

  1号位面,大明位面

  最近大明官员们的日子,过得挺不错,因为自上个月起,月俸就不仅仅是基本工资了,心心念念的补贴,终于到账了。

  当然,这个补贴,不是谁都有资格拿到的,你得符合条件才行,官方也是有理由的,补贴是专发给大明国士的,不能乱发。

  至于用什么标准来评判大明国士,官职大小?人脉背景?都不是,那不重要,官方看的是考核成绩,考核过了,你就是国士。

  至于考核考什么?《论语·注释》看过吧,这可是由内阁讨论通过,对圣人思想的最新研究成果,师从朱熹朱老先生的巨著。

  官方考的就是这个,而且给了重点,什么寇可往我亦可往,什么大明中心论,什么大明远洋海军的文明与正义,写了就给过。

  并且,提前放出消息,内阁大臣已互相考核并全员通过了,阁臣会亲自担任主考官,负责在京官员与地方高官的考核工作。

  待地方高官于京通过考核后,由他们负责本地低级官员的考核工作,随后将试卷上交,如果通过率不达标,即刻罢职押回京。

  通过率多少,官方没说,你们自己猜,高了不怕,哪怕100%通过率都行,说明地方的思想觉悟高,赏,但如果低了,呵呵。

  随着内阁的一纸调令,整个大明国顿时鸡飞狗跳,在京的考核工作,只能说还算凑合,但地方的考核工作,成绩却喜报连连。

  这两者之间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了,对,没错,地方的考核工作主持官员,是有大问题的。

  上述官方文件中明确说,在京通过考核的地方高官,才能在地方组织考核工作。

  那没通过的呢?抱歉,没通过的都在京城接受思想教育呢,压根没放他们回去的意思,所以凡是回到地方的,全tm是友军。

  由友军负责主考,内阁还不干涉,地方可操作的空间就特别大,再想想通过率高了有赏,低了就丢官,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不过内阁会随机抽查试卷,少一份都不行,还会挑幸运儿回京,这就不是单纯的虚报通过率就万事大吉的,得做戏做全套。

  起码得让自己负责的地方官都亲笔写,哪怕我把答案放你旁边让你抄呢,而且过了你有补贴拿,我有通过率,你好我也好啊。

  你若实在不愿意写,就勿怪本官威逼利诱了,你若还宁死不从,行,本官不陪你玩了,从现在起,你被辞了,不是官不用考。

  什么?地方高官不会这么没节操,拜托,这放眼望去,全都是友军,坚守本心的官员,都还在南京城里接受思想教育呢。

  这么一番操作下来,地方的通过率高得离谱,最低都是惊人的九成八,有好几处都是十成,无数补贴从南京运往地方,双赢。

  而南京,则不一样,通过率没有公开,但内阁门儿清,不到七成,剩余三成,一成是在试卷上痛骂内阁,两成则是直接罢考。

  想都不用想,地方肯定也有很多这样的官,只不过被通过考验的友军主考官,都给压下来了,说不定还被亲切地叫去喝茶了。

  而南京的这三成人,内阁却并不太好下手,只能搁置再议,并给陛下上了个折子,为什么,难道手眼通天的内阁还能吃瘪?

  吃了,但也没吃,内阁的确有权处置他们,但内阁不能这么去做,因为这三成中的大部分,是东宫的人,很可能有太子授意。

  太子朱标,是明帝国最为正统的接班人,如果说中华上下五千年,有谁的太子之位最为安稳,朱标敢喊第二,没人争第一。

  有个后世的段子说得好,如果朱标想谋反,朱元璋能开心地蹦起来,并且立即下旨,谁不跟着太子谋反的,拉出去砍了,然后亲自叫人把自己捆起来,送到朱标面前。看書喇

  段子虽然略显夸张,但朱标的特殊性也可见一斑,和皇帝共用一套领导班子,只能说朱元璋对朱标是真的绝对信任与疼爱。

  这三成官员,背靠太子,自然不那么怵内阁的淫威,你这破事干的不好,还不叫我们说了?这都能通过,内阁是干什么吃的。

  内阁没辙,递折子吧,收到奏折的朱元璋,扫了几眼就把奏折扔一边去了,留中不发,这三成官员影响不了大局,无视即可。

  而且这三成官员,朱元璋之后有大用,他们是大明拼图的最后一块组成部分,有了太子的庇护,他们才能在斗争中得以保存。

  把这档子事先放一边,朱元璋正忙着操办另一些事,在清末考察许久后,老朱打算对教育制度出手了,新的开销大户要来了。

  老朱想搞教育的决心,一点都不比当时想搞海军来的少,不因为别的,老朱在清末受刺激了,教育和工业化,必须提上日程。

  难道是因为西欧和清末的差距?

  有点,但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一个人,谁?还记得燕双鹰吗,和老朱在清末见面过得,后续也见过几次。

  老朱是明初,17世纪中叶,清末是太平天国,19世纪中叶,而燕双鹰是20世纪前中期,时代背景,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你可能不清楚,当老朱从燕双鹰嘴里知道抗日战争打成了什么样子,那时的荒谬感,不比内阁看到《论语·注释》少半分。

  随着聊天深入,老朱知道了更多关于这片土地上的种种,久违地沉默了,割地赔款,军阀混战,外敌猖獗,国土沦丧……

  从燕双鹰嘴里说出的,除了屈辱,还是屈辱,但朱元璋可以明显感受到,在屈辱的尽头,燕双鹰眼中有了光,充满希望的光。

  与燕双鹰的初次谈话结束后,老朱就拜托燕双鹰帮自己带更多的信息,用词没错,的确是拜托,两人并非君臣,而是战友。

  燕双鹰同意了,再次见面时,带来了一沓书和一份讲稿,用衣服包住带过来的,带来的这些作品,怎么说呢,秀了林航一脸。

  这沓书,大部分是讲太平天国后到燕双鹰时期的历史,其中着重有讲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的研究,初次谈话老朱就问寻了许多。

  这些都正常,林航也乐于看到这俩人紧密交流,你俩先聊,历史文献啥的不用担心,之后会陆续上线商城的,给你们兜底。

  本来是这样想的,直到林航亲眼看到,燕双鹰把自己珍藏的马,恩的几本作品,包了进去,那一刻,林航知道,自己失算了。

  这还没完,在林航震惊的目光中,燕双鹰把那份赫赫有名的《论持久战》讲稿,也打包装了进去,这才做最后的收尾工作。

  林航笑着摇了摇头,好你个燕双鹰,我承认,之前小看你了,平常只关注你的武力和装逼,没想到你内心也不简单,厉害啊。

  马,恩的作品,有的在清末位面的西欧,已经出版了,有的还没有问世,而燕双鹰带的,都是还没来得及问世的资料作品。

  很显然,不仅老朱在探索这个世界,燕双鹰也以自己的方式,观察了解着这个清末位面,并且下了赌注,赌新明势力的领袖。

  人人都是人精啊,林航喝了一口茶,继续看戏,而拿到书的朱元璋,又仿佛回到了刚拿到《明史》的时刻,开始潜心阅读。

  当朱元璋再度从奉天殿走出后,走向内阁,脑海里充斥着义务教育,工业化,大学,军校,海军,工人权益,司法改革……

  而内阁,全然不知自己的陛下想干什么,此时还焦虑等待着陛下批复,看看怎么处置那三成背靠太子,不愿屈服的官员。br>
  与此同时,写出《论语·注释》的内阁大臣,早已辞去了内阁职务,即将去陛下新成立的部门——大明外宣部任职,做部长。

  由于在国士考核前就辞职了,所以又没背锅,一切的罪魁祸首,都变为了内阁,自己则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抽身而走。

  “外宣部好啊”,内阁大臣,啊不,现在是部长了,部长满意地点点头,事少钱多待遇好,虽然权力没内阁大,但安全又稳定。

  不过陛下还交给自己个任务,让自己推荐一个内宣部部长人选,这个需要上心些,必须得有做孤臣的觉悟,还得有能力才行。

  毕竟内宣部的对手,想到这块,部长不禁幸灾乐祸地笑出了声,内阁啊内阁,和太子对上的感觉很爽吧,哈哈,被火烤了吧。

  这内宣部也一样,注定会和太子的人对上,所以目前还没适合的推荐人选,待某细细想想,而且得等,等陛下和内阁的消息。

  部长抬头,看向天空的明日,八成,部长有八成的概率,陛下会留中不发内阁的那封奏折,任由事态继续发展,稳坐钓鱼台。

  如果真是这样,部长闭上了双眼,那陛下,您的心思,老臣应该就猜的差不多了,适合的推荐人选,必不会让陛下您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