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都市情感>我在幕后发系统>第274章 集权的内阁
  1号位面,大明帝国,奉天殿

  朱元璋静静翻看着手中的两份报告,现在的奉天殿,几乎变为了朱元璋的私人书房,各类书籍,分门别类,摆放整齐。

  官员,阁臣,亦或是皇族,进入奉天殿的次数也越来越少,现在大明帝国的政务中心,在朱元璋有意无意的引导下,已经转移到了不远处的文渊阁。

  目前明帝国的政务流程,大体就是,各地的奏疏上送到文渊阁,由内阁大臣讨论商议,投票表决,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最终的处理方案。

  说起来繁琐,其实也就那样,内阁大臣就个位数,又不多,投票也不是举手亮灯啥的,有嘴呢,说话就行,效率很高的。看書喇

  况且都是大明的官员,还都是老油条,处理政务经验丰富,给出的解决方案通过率都很高。

  都是为了大明嘛,怎么对大明好,就怎么来,没啥可吵的,只要别涉及到自家的利益,他们比谁都公正严明。

  在投票过程中,首辅虽然与其他内阁大臣一样,只占有一票,但却拥有着决定权,搁置权和一票否决权,三权加身。

  投票完,必须要首辅点头应允,才算最终的结束,首辅不点头,投票就不算结束,决定权在首辅手中。

  不点头,就可以选择搁置,先处理完其他的政务再议此事,也可动用一票否决权,直接否掉此项决议,在某种程度上,首辅扮演着裁判一角,当之无愧的内阁之首。

  但只要使用了一票否决权,这项决议的相关内容就得上报,首辅也必须面圣,来亲自解释相关情况,以待陛下圣裁。

  到目前为止,朱元璋的内阁班子还没有用到过哪怕一次一票否决权,不是内阁不想用,而是内阁想否的决议,都是朱元璋本人提出并坚持的,他们没那个胆子知道吧。

  等表决完毕,处理意见达成一致后,就可以把奏折给批了,交由六部实行即可,待会议结束后,需上交一份处理报告的总结。

  这份报告,朱元璋会抽时间看,可能自己一个人看,也可能传召某位内阁大臣一并看,顺带问政,传召哪位,随机,不一定是内阁首辅,完全取决于朱元璋本人的心情。

  当然,文渊阁内也存在不隶属于文官集团的人,例如司礼监,他们将会成为内阁与陛下之间的纽带,发挥传声筒的作用,内阁的报告,也将由司礼监负责呈递给陛下。

  司礼监并不能参与任何政务的处理,也不能发言,他们的职责,就是坐在文渊阁侧方,将内阁中所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记录下来,与内阁的处理报告一同呈递给陛下。

  内阁大臣与司礼监之间,存在屏风阻挡,双方看不到对方,朱元璋给司礼监的意思特别直白,哪怕内阁商量谋反,司礼监也不能出声,只管记录,胆敢打扰,先杀司礼监。

  内阁奏疏处理完毕后,司礼监需将内阁的报告与自己所写记录的报告,一并上交给陛下,内阁无权查看司礼监所记录内容,记录仅陛下可见。

  如果有什么议不出来的,或者干系太大的奏疏,内阁可以酌情写上情况和建议,让司礼监一并转交给陛下,让陛下批复决定。

  整个政务流程看下来,可以感知非常明显的一点,那就是,内阁的权力,太大了,三大权中的决策、审议、执行,内阁全占,权力大到离谱,做梦都不敢这么梦。

  内阁内部自己提一个解决方案,然后内部自己投票决定,就完事了,决策权审议权就像左右手一样——是一体的。

  审议通过后,内阁直接交给六部去执行,而且阁老有时也兼任六部尚书,执行权,也就是行政权,也在手里捏着了好吧。

  三权分立?抱歉,现在的内阁,直接就三权合一了,这种情况,在历史上,终明一朝,也只有在张居正时期,有过那么一段时间。

  但张居正时期,是张居正手里的决策权,即票拟,与好战友冯宝大太监手里的审议权,即批红,联合起来了,但起码是分开的,分别掌握在内阁与司礼监两方手里。

  但现在,司礼监的审议权没了,直接归内阁了,不对,也不能这样说,这个位面的内阁是提前出现的,司礼监从来就没有拥有过,也就无所谓失去了。

  张居正改革时期,六部内有很多反对张居正改革的,暗中使绊子的不少,执行权,有,但错综复杂的利益网,官官相护,张居正对行政权的掌握并不彻底。

  但现在,大明初立,朱元璋的权威震慑着一切宵小之辈,利益网还没怎么发育,六部一条心,既然是陛下创建的内阁,陛下赋予的权力,那内阁的命令,就要全力贯彻执行,执行权就和内阁自己的一样。

  而面对内阁,原本历史上进行平衡的司礼监,现在只有个没啥用的监督权,人家内阁三权合一,你就只能干瞪眼,这监督权,对司礼监本身,并不好使。

  如果硬要说司礼监现在的优势,那也就要比内阁,更方便接触皇帝了,嗯,或许这就是一切的核心。

  朱元璋一手推动了这样的架构,也一定感受到了皇权的‘虚弱’,权力变大变小,没有人比当事人更清楚,尤其是权力欲强的人,但现在看来,朱元璋乐在其中。

  的确,内阁权力的确非常大,但现在的朱元璋,并不在意那些,因为这样的内阁,处理政务的效率、质量,无限接近于完美,大明帝国蒸蒸日上,势不可挡。

  缺点嘛,就是极度考验皇帝的水平,要驾驭的,可是成体系成规模的庞然大物啊,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反噬,天下易主,养虎为患。

  可,面对朱元璋,谁敢?别说反噬,胆敢阴奉阳违一下,朱元璋不介意让他们一家子,整整齐齐,军权朱元璋可没有松手过哪怕一秒钟呢。

  将手中的两份报告看完,朱元璋起身,稍微活动了下身子骨,自己安排让内阁讨论的事,在内阁掀起了轩然大波,但激烈的讨论过后,终究没有否,选择了实行。

  这让朱元璋非常满意,只要内阁安心办事,朱元璋并不介意给他们这么多权力。

  现在的朱元璋,眼界早已不盯着朝堂上的政治博弈,更不是自己死后,朝廷可能会发生的变故了。

  朱元璋眼光看向了全球,乃至异世界,时间有限,政务是永远都处理不完的,地盘越大,政务越多,那就下放,阁臣得到权力地位,朱元璋得到时间精力,双向共赢。

  而现在,朱元璋向奉天殿门外走去,既然内阁讨论通过了,那就去文渊阁坐坐,看望看望那些位高权重的阁老们。

  尤其是那位,著出《论语·注释》的内阁大臣,总感觉让他作内阁大臣,是屈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