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我在中唐当皇帝>第062章 传道授业者为师
  李宁经营的书籍、酒楼、古董、胭脂、铜铁五类生意蒸蒸日上。钱财滚滚而来,日进斗金都不足以形容。

  李宁虽然让东海楼挣了不多钱财,但他的学业却更加紧了。广陵郡王李淳今日发现他儿子李宁常常下学就跑出东宫,竟一心扑在了挣钱上。

  以前开书铺是太子李诵从背后支持的,他也不好多说什么。李宁古井精怪、调皮捣蛋,让开书铺还能静下心来,说不定能读不少书呢。

  李淳也就放任李宁乱搞,他是他没想到儿子这么聪慧,一两年就把书铺做到了长安最大,还弄出来新书籍,为天下士人带来便利。

  李淳内心极为喜爱这个长子,常常来看望李宁和纪氏。自从,太子搬到大明宫常住后,李宁便经常往外边跑,还是以前那样顽劣。如果只是爱玩也就罢了,但李淳没想到,李宁进来越发喜爱经商了,竟私下各买了他母亲和琅琊王氏一成铺子。

  李淳见儿子李宁又是弄炒菜,又是弄美酒,将心思都放在了别处,对学业一点也不上进,甚至有时还在外面露宿。所以,他便让李宁的老师赵宗儒先生再次给他加重学业,让学各种各样的经文典章。

  李宁也知道父亲李淳对他寄予厚望,所以也可好耐着性子学习。幸好,李宁经营的五大类生意都走上了正轨。目前,即没外界压迫,又不需技术革新。他也就安心做起了好学生。

  李宁每日在静心院跟着赵宗儒、王叔文、王伾等人学习。此时的静心院已经是李宁当老大了,因为他那些过了十岁的诸位小叔叔们都去南边的崇文馆学习。

  李宁既是年龄最大,又是学习最好,自然成了孩子王。此时的静心院有李宁的十六叔至二十一叔六位叔叔,分别为李润、李溢、李济、李濯、李灞、李洺,都比李宁小。还有李宁同辈的二弟至七弟六位弟弟,分别为李宽、李宥、李察、李寰、李寮、李审。

  在地位上能和李宁比肩的有李宥和李溢。李宥就是后来唐穆宗李恒,乃郡王妃郭氏所出之嫡子,比李宁小了两岁。李宥被其母郭氏管教甚严,时常被要求学习经书。他一直把李宁当成要超越的对手,时常针对于李宁。

  李溢是李宁的十七叔,其母王承徽乃是太子妃王氏的堂妹,深得太子李诵宠爱。他和李宁同岁,上面有两个同母哥哥,自然很是娇生惯养。他这这群人中总自以为老大,也和李宁不对付。

  李宁学习优秀,当了夫子赵宗儒的亲传弟子,武艺高强,同样深得郦定进师傅的青睐。李宥和李溢自然把李宁当成了假想敌,努力超越。

  对李宥和李溢的拙劣的挑衅,李宁才不屑一顾。李宁这么多年早就在东宫里养成了无欲无求的性格,对所有人都敬而远之。

  李宁深深地记得他幼年时一场惨痛的教训。他三岁左右时,因为背了很多唐诗,成为了东宫的小神童。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腊八节那日,李宁收到腊八粥时,他一岁多的妹妹正在一旁哭闹,他就喂了腊八粥上面一点甜甜的面糊,他妹妹就中毒而死。

  后宫的争斗太可怕了,李宁无意中将害他的粥亲自喂给了妹妹。这件是成了李宁一直成为了他的心病。从此之后,他再也不敢行事有任何张扬。

  李宁开李纪书铺时得到允许经常出宫,后来他和宫里的侍卫都熟悉了,经常偷偷溜出宫。广陵郡王李淳不放心,还给他安排了两个武艺高强的护卫王式和赵安贴身保护。

  李淳和李诵见李宁如今专心求学都安心不少,每一旬都会对他进行考校指点。李宁每次都能答出问题,轻松应对。

  像赵宗儒、王叔文、王伾等东宫属官人都是常跟随李诵的。所以,李诵还允许李宁可以随时去翰林院找老师求学。由于太子李诵在大明宫少阳院,李宁这段时间便常在大明宫和太极宫两头跑,像极了后世上大学的跑来跑去样子。

  李宁前段时间醉心商贾,常常不见人影。商贾是贱业,他身为皇家之人不能过多沾染。现在他正直学习的年龄,所以不得不装起了好学的孩子。看書溂

  此时正是皇帝李适不设朝奏之时,李宁倒是常能进出大明宫。他还给李诵解决了麻烦,提出了重阳宴饮,缓和了朝臣与皇帝的冲突。

  做了三四个月好孩子之后,李宁的监管也就放送下来。他又有了空闲时间能溜出宫玩耍。

  十月又到了吏部冬集的时间,参加科举的考子也有不少早早地来了长安。考子们早来京师,可以参加雅集宴会,博得名声,趁机让大人物关注自己。

  此时的唐朝科举,行卷投贴之风极其严重,士子们争相效仿。老师是哪位大儒,得到何人赞赏,有过哪些出名之作,都是成名之资。

  一日,李宁约众人在东海楼吃饭,不料只来了纪昆、纪昂、纪易、李珩、李拙五个年纪偏小的。李宁问道:“许久未见纪四郎和李大郎,今日我设宴,他二人怎未至。”

  纪昆回道:“昨日,逸哥儿被韩夫子训斥,正一心温书呢。”

  李宁又问道:“他何事做错,竟被韩夫子训斥?”

  李珩答道:“逸哥和振哥,因前日受韦群玉之邀,去京兆尹府上参与宴饮被韩博士训了。”

  李宁不解道:“宴饮而已,何至被训?”

  纪昆答道:“宴会之人俱是达官显贵,逸哥因经商被人讥讽逐利争名,不尊师重道,连带四门馆也遭人嘲笑只会奉承名流。”

  “后来如何?”

  纪昆道:“逸哥气不过,便与那位长辈赛诗求教于他,也为自身正名。谁知那人却说不齿于他相较。不过是家境好罢了,没有真才实学,贯会显摆。”

  李拙也道:“那些个前辈名人高傲自大,自是瞧不起四门馆之人。”

  纪昆接着道:“逸哥和振哥回四门馆后,将事告知了好友李三郎和胡大郎。李三郎劝说二人安心求学,莫问闲杂时,正巧被韩夫子听到。韩夫子称赞李三郎,训斥了他二人,这才不敢出来玩乐宴游。”

  李宁这才明白:“原来如此,科考在即,是该一心备考。这李三郎是何人?以前怎未听说逸哥有此好友?”

  纪昆答:“李三郎名叫李蟠,他并非四门馆之学子,乃是乡贡进士,特来求教于韩夫子。”

  李宁好像听得一熟悉之人,于是问道:“李三郎叫李蟠,李蟠,可是年方十七?”

  纪昆笑着点头:“正是,正是!他就比我大一岁,却极为有才,喜好古文,精通六艺,不知是不是吃书长大得。”

  李珩也笑道:“李郎君近来甚少出宫,不想也熟知京中才俊啊!”

  李宁明白了,这李三郎肯定是《师说》里面那位少年才子,于是又问:“四门馆最近学风如何?生员可有异动?”

  纪昆答道:“四门馆内自去年欧阳夫子去世后,生员已走了小半。幸好,今年得韩夫子向已故的陆员外举荐,尉迟大郎、沈三郎高中进士。馆内生员渐多,但仍不及欧阳夫子和阳司业之时,学风也不如以前。”

  李宁劝慰道:“韩博士学通古今,想来生员会日益增多。”

  李宁刚让纪昆密切注意四门馆动向,不想第二日《师说》这篇名作就从四门馆传出了。纪昆第一时间告知了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