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汉临诸天>第49章 运朝建立的准备
  面对这个问题,曹操有些许迟疑,想了一会儿,他还是决定直言不讳。

  “皇上,他们脱离生命危险了。不过,按照医师的话讲,几人都严重透支自身潜能,日后恐怕会落下病根。王越统领的伤势略微重一些,人虽然保下了,可已经武力尽失。”

  “这些么……”

  听到曹操的汇报,刘辩嘟囔了一句,半天没有说话。

  王越为他挡住了关键的一刀,那一幕还尽在眼前。

  沉默许久,刘辩突然想到一种可能,封禅介绍里说的气运加持,可帮人洗筋伐髓。

  如此,想必对于他们的暗伤都会有所帮助吧。想到这里,刘辩对着曹操说道。

  “孟德,朕先恢复一下。他们那边明天朕去探视,替朕告诉他们,只要人活着,朕就有办法帮他们恢复。”

  曹操一愣,也想起了刘辩那些匪夷所思的手段。连长生都可以解决,一些暗伤岂会束手无策。

  想到这里,曹操也是连连点头,说道。

  “皇上放心,末将稍后就去探视他们几位,您的话,臣一定带到。”

  刘辩听这话,点了点头,抬手示意曹操退下,自己摆出五心朝上的状态,缓缓闭上了双眼。

  曹操退出房间之后,刘辩也开始全力运转帝经恢复自己的伤势。

  随着刘辩的深层次入定,房间内陷入了一片寂静。

  与之不同的是,雁门关的其他地方。到处一片硝烟弥漫的模样,战争的痕迹依旧鲜活。

  到处都是各位将军率领的士卒,正在仔细的处理战场,谨防战后的各种并发症。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了好几天。

  而郭嘉这边,自从刘辩开口说出封禅事宜后,他立刻起草书信,连夜命人送去了洛阳。

  也正是因为这封书信,洛阳的所有留守人员都有些不敢置信。

  刚收到书信时,洛阳已然陷入黑夜中。诸葛亮拆开书信后,哪怕他学惊天人,也深受震撼。

  连夜,诸葛亮换来了留守洛阳的荀彧司马懿等大臣。

  众人齐苦诸葛府,在查阅书信后,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之间,谁也说不出话来。

  最终,做为主人的诸葛亮,率先打破沉默。

  “诸位,我已派人去并州确认书信的准确性。不过,既然是奉孝的亲笔,又有皇上的印章,真实性非常高。一个半月的时间,准备最高规格的泰山封禅大典,可不容易。”

  说着,他抿了口茶,压下心头的紧张感,继续说道。

  “因此,哪怕证明之人还未回返洛阳,我等都需要立刻着手准备。荀彧兄,你为皇上亲封礼部尚书,封禅布置之事,当非你莫属。”

  对于这件事,荀彧也不推辞,点头表示同意。诸葛亮见状,又看向程昱说道。

  “仲德为工部尚书,封禅所需要的所有工程当由你负责。”

  说着视线又转到糜竺身上,说道。

  “这其中,必然需要财政司的支持,糜竺司长,需要全力配合两位尚书。”

  糜竺,程昱都认真的点头,表示同意。

  最后,诸葛亮看向司马懿,开口道。

  “仲达兄,吏部主管官员,组织天下所有官员去泰山之事,就交由你来负责了。务必确保所有大汉文臣武将,能够到的了泰山。”

  司马懿听后,表情有些严肃,一个半月组织所有大汉官员有些难度,不过他还是点头应下。

  任务分配了下去,诸葛亮也不再耽误大家的时间,直接道。

  “诸位同僚,此事对于我等,对于大汉有多重要,相信你们心中有数。所有任务,必须保质保量的完成。我这边负责筛选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名大汉百姓观礼,任务同样不轻松,就不留各位用膳了。事情办完。咱们在行庆祝。”

  说罢,诸葛亮躬身一礼。众人纷纷站直回礼,随后,陆续离开诸葛府,直奔各自府邸,研究任务如何完成。

  第二日,天蒙蒙亮时。

  洛阳礼部,工部,财政司所有官员就已集体离开洛阳,快马直奔泰山而去。

  同时,数名信使直接以最高规格的八百里急报,极速离开洛阳,奔赴天下各州。看書喇

  诸葛亮这边,也是一大早来到皇宫,拜见唐姬。说明来意后,又经过一系列的比对确认。

  最终,唐姬带着玉玺和空白圣旨出宫,在袁绍率领的临时亲卫军的护佑下,出洛阳向着泰山而出。

  诸葛亮本人,在确定唐姬离开洛阳之后。先是一封书信将一切任务分配和进度告知并州。

  随后,他来到了洛阳的烈士亲属集中住宅区。他准备,在此处完成观礼民众的筛选工作。

  这一选,就是七天的时间。

  他的书信,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传回了并州。

  郭嘉收到书信的一瞬间,立刻赶赴刘辩府邸,把一切细节汇报给了刘辩。

  随后,众人也开始计划,从并州雁门郡到青州泰山。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任务下达的第七天,最远的辽东和胶州都收到了司马懿派出去的信使。

  不出两日,所有州牧和各自州的官员,在州牧的组织之下,直奔泰山而去。

  泰山这边,荀彧和程昱糜竺早早的来到这里。看着巍峨的泰山,众人开始根据刘辩所说的封禅条件,商量着如何布置现场。

  “荀彧兄,九百九十九阶台阶,必然需要修建在山顶,其规格和材料都是难点,以你所见,我等当如何布置呢?”

  程昱来到泰山,脸上的愁容就没有消散过。想在泰山顶建一座那样规模的祭台,在东汉末年,难度不可谓不大。

  而且,泰山原本秦始皇封禅时,就已有了些许的封禅建筑。

  原本他们还想着借用,或者在那个基础之上改进。上到山顶后,几人才知道,根本没用。

  不说秦始皇的封禅规格远小于这次,就连建筑的风格都不足以满足刘辩的需要。

  没办法,三个部门只能凑在一起,先商量出方案,再想办法实施。

  荀彧听到程昱的问话,陷入了思考。他反复的考虑这刘辩所说的要求,最终,一个方案被他缓缓的道出。

  “仲德,糜竺兄。依照皇上的形容,最高规格的无非就是九百九十九阶的台阶。以四方星宿拱立,有预示着地水风火。因此需要修四面。”

  “四面相互依靠,最终在最高处相聚,留下一个平台,做为封禅祭台。如此,规格将前所未有,绝对满足皇上的要求。”

  ……

  荀彧说完,整个山顶都安静了。程昱和糜竺更是一脸生无可恋。糜竺率先忍不住,直言不讳的说道。

  “礼部尚书荀大人,您可曾知晓,此地为泰山,还是山顶。且不说是否有如此大的面积够咱们去建设,就算有,材料从何而来?难不成,要我们去征民工来做这些吗?”

  说的有些义愤填膺,糜竺实在是想不通,荀彧为何提出如此不切实际的方案。

  他身旁的程昱,见糜竺说完,补充道。

  “荀彧兄,就算是能召集民工,如此高度,一个半月,也不可能完成这样的工程。那势必会涉及到加快进度,如此一来,恐怕会出现始皇修长城的惨剧。就皇上那边,咱们都交待不过去。”

  两人话说完,都意思明确的表示否决荀彧的方案。

  荀彧也不是庸人,自然也知道这件事的可行性。

  对此,他也不多做反驳,而是开始在山顶四周巡视。

  突然,一出高峰印入他的眼帘。在思考了各种可能性之后,荀彧的眼神逐渐变的坚定。

  糜竺和程昱跟在他的身旁,看他突如其来的变化,两人瞬间秒懂了他的想法。

  “不可能,这样的环境,凿山?荀彧,你疯了!你自己看看,那里的高度有多疯狂,不要说寻常百姓了,就是身经百战的大汉军人,也没几个敢去做的。”

  糜竺直接炸毛了,他真的没有想到荀彧如此的执着和疯狂。更是严词拒绝荀彧想到的那种可能性。

  程昱也是面脸震撼,他也被荀彧的天马行空给震惊到了。抬眼看去,接连两个山峰的地方,就只有那个小小的山道。

  程昱直呼不可能,在听到糜竺的严词拒绝后,他也连忙开口附和。

  “荀彧,你这是拿大汉的百姓生命开玩笑,如此可笑的反案,你都想得到。我程昱必会向皇上参你一本,这何止是疯狂,简直是天方夜谭。咱们完全可以把规模降低到九十九阶台阶。如此,仅凭民工人力运输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根本就不必如此,你到底是何居心。”

  将两人的一切神态尽收眼底,荀彧露出了自信的微笑,与两人的气急败坏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两位,大可不必如此说我荀彧。你们想想,此次封禅的意义是什么?为大汉大开永生之门。九十九阶?何其小家子气。不要说皇上,就是在我荀彧看来,这都是对永生的怠慢。”

  “既然现在,有机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最高规格,为何我等不做尝试?一旦事成,我等何止名垂千古?那是亲手缔造出了一个奇迹,一个以凡人之躯铸就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