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第201章 应天府之争
  武昌城里左良玉因为儿子的不成器而夙夜忧愁的时候,应天府里也是吵翻了天。

  弘光帝朱由崧坐在龙椅上,眼观鼻、鼻观心,对于下方朝堂上的争吵,是一点都懒得搭理。

  只一门心思的回想着自己昨晚的那几个新学的花招,不知道有没有让自己的爱妃和那陪侍的宫女尽兴。

  但弘光帝也不是完全不理政事,自己好歹是天子,虽然对中兴大明没什么兴趣、也有心无力,但有一个词他却是一直都记着——平衡。

  当朝堂各方的实力失去了平衡,那自己就会被一家独大的那一方给架空,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所以当一方太过落于下风之时,自己也会出声帮衬两句、拉拉偏架。

  就好像现在,马大学士和钱尚书都对喷了小半个时辰了,却还是没有结束,而且钱尚书眼看着要越来越落于下风了。

  朱由崧知道该自己出马了。

  “诸位爱卿先静一静。”

  随着朱由崧开口说话,纷杂的朝堂慢慢的安静了下来,静静地等待着弘光帝来做这个和事佬。

  虽然肃立的文武百官都知道陛下不怎么理事,朝事多交由马士英和钱谦益处理,但毕竟是陛下,该给的尊敬还是要给的。

  每当两方争执不下的时候,弘光帝便会说话,然后选个方向一锤定音。

  基本上选择的方向也不会太离谱,会适当照顾各方的利益,这和事佬,做的还算是比较合格的。

  “两位爱卿的争论,朕都听在耳中、记在心中。”

  “都是为了国事嘛,大可不必伤了和气。”

  “这陕西李贼一事,如今看来已经到了即将解决的时候,至于是像马阁老说的那样,给蜀王下旨意讨贼呢?还是如同钱尚书说的,给宁南候下旨意讨贼。”

  “两种方法,朕觉得两位卿家说的都有道理、也都可以。”

  “依朕看,反正咱们应天府鞭长莫及,不如给两人都发一道旨意,让他们一起讨伐李贼不就可以了?”

  “都是我大明的忠臣,不用分那么清楚的嘛,而且人多力量大,两个人一起去,李贼剿灭的也能快些嘛,诸位爱卿说,是不是这个理啊?哈哈哈......”

  “是啊...”

  “陛下圣明...”

  “......”

  朝堂上很快便又是一阵鼓噪之声,只不过都是那些墙头草的大臣、以及东林党的大臣对朱由崧的恭维和应和。

  马士英还想再争一番,毕竟那左良玉如今可是和东林党交好,自己怎么能便宜了他?

  虽然那蜀王也不见得就和自己交好,但起码现在不是仇敌不是?比之左良玉,那算是和自己亲近很多了。

  所以这讨贼的旨意,马士英才想给蜀王争取到,让蜀王独吃这一顿大餐,说不定到时候还会念着自己的好,在其他事情上给自己面子。

  应天府和陕西的隔得太远,让那些军头们几千里赶过去打一场不知道结果的仗,不用想都知道没可能,所以出兵一事,根本就没出现在应天府的朝堂之上。

  但应天府也不是什么事都没做,这不在讨论着给蜀王朱至澍和宁南候左良玉发讨贼文书嘛,他们俩都是明臣不是?

  虽然只是个旨意,有没有这蜀王都已经出兵了,但毕竟圣旨代表着大义和正统,有些场合要用的时候还是很有用的。

  但看到大半个朝堂都已经开始对朱由崧道贺拍马屁不止,朱由崧也是笑的眯起了眼睛,马士英还是识趣的没有再反对。

  自己终究只是个臣子,真把朱由崧给惹恼怒了,却也是个极为棘手的事情。

  “陛下,臣还有一事。”

  “哦?钱卿家还有何事,请说。”

  给谁下旨意讨伐李贼之事,在自己两三句话下就定了调,文武百官都对自己称颂不已,这让朱由崧有些洋洋得意,正想着其实当皇帝也不错,看来对政事也要勤勉一些了。

  但这念头还没在自己的脑海中开出花呢,又被钱谦益给打断了。看書喇

  “陛下,前番那建奴多尔衮遣使前来,表达了要和我朝和睦共处、分封而治、同盟灭寇的想法。”

  “这一来二去三五天都过去了,不知道殿下想的怎么样了呢?这建奴的使臣都在应天府呆的不耐烦了,天天嚷着要面圣陈情呢。”

  钱谦益又提出了一件让朱由崧头疼不已的事情。

  朱由崧也不知道那个多尔衮脑子怎么想的,这打打停停的都几十年了,皇帝都耗死了好几个,怎么说议和就开始要议和了?

  是被陕西的李自成拖的受不了了?还是被蜀王那背后一刀刺中要害了?怎么就服软了呢?

  关键是服软就服软,但这不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嘛?

  不答应嘛,这满朝文武,一听到建奴主动前来议和的消息的时候,那眼中的精光让朱由崧现在都记忆犹新。

  上至阁老马士英、礼部尚书钱谦益,下至门边那几位自己名字都叫不出来的绿袍小官,虽然没一个人主动说话,但那眼神,就是在向着自己呐喊:赶紧答应!议和!赶紧的!

  好像自己不议和,那帮人就要生吃了自己一般。

  甚至昨晚和自己的妃子互动时,那妃子情动之时都问了一句是不是要议和了?是不是可以过安生日子了?

  让自己好一阵无语,狠狠的鞭挞了一番这个不懂事的妃子。

  后宫哪能干政呢?

  但从这也能看出,这朝堂上下、内外,都是想着议和啊。

  但自己能议和嘛?

  真要议和了,那些做臣子的日后在史书上,顶多就是留下一句辅佐不力的骂名;但自己可是要被写成昏君、废物、钉在耻辱柱上万万年的。

  更何况,‘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两百多年来基本已经成了大明的祖训,自己如何敢违背?

  没听民间对那英宗的叫法嘛?‘叫门天子’!

  这都小两百年了呢,民间还是这样叫,都传到自己耳边了。

  自己可不想日后也被人安个什么‘叫门天子’、‘绥靖天子’、‘汉奸天子’、‘软骨天子’一类的名号。

  但这群潮汹汹,自己又招架不住。

  毕竟权力这东西,看似是来自上层,但其实是来自己下层。

  只有每个人都听自己的,那自己才算有了权利;如果自己说的话没人听,那自己就是个废人,哪怕自己顶着皇帝的名头。

  这一点,朱由崧还是很明白的。

  就好比自己现在让人杀了马士英,肯定没人听,而且说不定自己一说这话,就马上会有大臣站出来说自己可能是病了,请自己回宫休养,然后自己不想休养也得被休养了。

  同样的道理,这种情况下,自己敢说不议和吗?

  只怕自己一说出口,就要被休养了吧?

  但是朱由崧是真的开不了口啊!

  大明为什么会陷入如今的地步?外寇和内乱,起码各占一半!建奴逃不了干系!

  自己要是点了这头、和建奴议和的文书一签定,自己有何脸面是去见列祖列宗?有何脸面面对未来史书对自己的口诛笔伐?

  所以前些日子,朱由崧找了个借口拖延了几日,今日又重新被钱谦益提起。

  这让朱由崧突然更加讨厌这个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钱谦益了,想着刚才自己帮他的东林党一把是不是帮错了。

  同时对政事刚刚兴起的那一丝丝兴趣,很快便又销声匿迹。

  “还是唯我独尊的后宫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