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第77章 督察院和新的布政使
  在吕经纬带着一百余人的官吏队伍,风雨兼程的赶往重庆府的时候,朱至澍却并没有留在重庆府。

  他将管控重庆知府衙门正常运转、审理唐基常乾三监等贪官污吏、重庆府不法行商的事,一揽子全都丢给了刘之温和常千雁,自己则带着卫队和川军团,直奔秦老夫人的石柱宣抚司而去。

  作为领导,本就应当是在战略方向性的事情多费心,实际事物的处理,自然该由下面的人处理,不然凡事都自己亲自操作,那可不得英年早逝。

  看着朱至澍远去的背影,刘之温轻笑着、无奈的摇了摇头,对着身后一名名叫史今的官员说道:

  “走了史大人。”

  “知府衙门的运转我得看着,那些人犯方面,就得你多费费心了。”

  “给你透露个小道消息:好好做,以后这块很有前途的。”

  史今有些诧异的看了看刘之温,眼神中满是疑惑,心中忍不住想道:

  “长史大人这话里有话啊?”

  刘之温也故作高深的点了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作为朱至澍最最心腹的人员之一,朱至澍想重整督察院的事情,他自然知道,而且还出了不少主意。

  其实川蜀本就有督察院,只是因为战乱和皇权不彰,现在已经是名存实亡、清水衙门了。

  而要重整督察院,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这事难就难在两点。

  第一是人员:

  大明旧有的官僚体系,可以说烂透了,100个官员都杀了肯定有冤枉的,但要是隔一个杀一个,那肯定有漏网的。

  所以原来的督察院,虽然还是负责旧有御史台监察、弹劾百官,但是因为同属一个官僚系统,早就一样烂透了。

  而如果重整后的督察院,也是启用旧有官吏的话,那基本换汤他不换药。

  所以,挑选真正得力的官吏,是督察院重整的第一步。

  第二就是平衡:

  督察院是起什么作用的?

  监督、审查、弹劾百官的。

  蜀王重整且加强一个对付自己的衙门,百官能同意?

  万一强行推行,成果如何不说,要是所有官员都阳奉阴违、甚至反水的话,那川蜀就完了,这也是朱至澍投鼠忌器、未马上施行的原因。

  但是刘之温知道,其实蜀王早就在准备推行督察院。

  等到有合适的人选、同时对川蜀已经完全掌控后,就是督察院重整之时。

  那合适的人选哪里出最好?自然是王府。

  作为王府两位副长史之一的史今,就是刘之温属意的好人选之一。

  撂下担子、轻装上阵的朱至澍脚步轻松。

  一会牵着小洁摘几颗路边的野果解解馋、一会一起蹲在看田野边的老农秋收,兴致来了的时候,朱至澍还想亲自下田去搭把手。

  后世朱至澍也是出生农村家庭,割稻子什么的也是把好手。

  只是衣着华贵的朱至澍总是会把勤恳劳作的老农惊吓到,说什么也不敢让朱至澍动手。

  老农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基本的见识还是有的。

  这衣着不说,就说身后那几十名警惕的盯着自己、挎刀佩剑的护卫,是一般的人家配备的起的?

  这万一要是被镰刀伤到了,自己怎么办?

  被老农拦阻的朱至澍没法子,只能收起干把农活、割回稻子的想法,带着小洁骑马去了。

  经过几天的相处,小洁已经完全接受了朱至澍。

  朱至澍安葬小洁的娘亲时,小洁哭的是撕心裂肺,看的朱至澍都不禁泪目。

  六岁就要和自己的娘亲天人永隔,对于生长于后世盛世的朱至澍来说,称得上是惨绝人寰的悲剧了。

  为了纪念这件事情,朱至澍命工匠雕了一座雕像立在那个城门前。

  内容是一名妇女,在烈马撞来之时,推开自己年幼女儿的场景。

  同时还在城墙上刻字,详细的说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包括朱至澍斩杀肇事者、扳倒肇事者后台等。

  用最直观的方式警醒后人。

  重庆离石柱已经不远,朱至澍也特意加快了速度,所以三天不到,就赶到了石柱宣抚司。

  当朱至澍临近石柱宣抚司时,在这之前就已经得到蜀王殿下要亲临消息的秦良玉,早已经在石柱的地界恭候了。

  秦良玉对蜀王殿下这一次亲临看的很重,不但年近70的自己亲自前来迎接,还带上了石柱宣抚司的主要官员、歌舞队等等上千人。

  这密密麻麻的一千多人,即使隔的老远,朱至澍都看到了。

  “下马,拿孤的袍服来。”

  “尔等也速速换上得体衣物,切莫失礼。”

  看着远处等候自己的大部队,朱至澍翻身下马,开始在马车内换起衣服来。

  自己微服出巡,为了方便都是穿的便装。

  但既然秦老夫人这么隆重的迎接自己,那自己也要给予秦老夫人一样的尊重,必须换上自己的亲王袍服了。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中,朱至澍终于和秦良玉相见了。

  秦良玉给了朱至澍这个明面上是川蜀藩王、实际上已经是自己效忠对象的亲王最隆重的礼节;

  朱至澍给了秦良玉这位三朝老夫人、同时是自己川蜀东大门守护者最诚挚的尊敬。

  当两人四目相对时,均是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诚意和信任。

  这就是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吧?

  ......

  在石柱宣抚司停留了两天后,朱至澍踏上了回程。

  石柱宣抚司的两天,让朱至澍收获满满。

  第一是加深了自己和秦老夫人之间的关系,使得两人的从属关系更加的紧密,也间接的让朱至澍对川蜀东大门更加的放心了;

  第二是解决了粮草问题。

  什么是人心,人心,就是粮食!

  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大盘就稳得住,就一切都有可能。

  不论是朱至澍的川蜀、还是李自成的陕西,这基本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川蜀虽然富庶,但却有一半多的面积是不适合耕种的山地丘陵地形,论粮食产量,是比不过号称湖广熟、天下足的两湖的。

  而朱至澍的所谋,也绝不是川蜀一地,尤其是接下来接济北面硬抗清军的李自成部,需要大量的粮食,这就不得不外购。

  秦老夫人的地界,正好和两湖交界,由她出面向左良玉购买粮食,然后转交给李自成是最合适的;自己还可以买来作为战略储备粮。

  但这事,自己亲自下海做的话,容易引起应天府弘光皇帝的猜忌。

  而李自成想从左良玉那买粮食?那明显是不可能的。

  这中间商,该朱至澍做。

  所以收获满满的朱至澍心满意足的回到了重庆,然后在重庆接上刘之温后,又赶回了成都。

  吕经纬和史今,则留在了重庆。

  吕经纬已经是继任的重庆知府,总览重庆大局;

  史今则是刘之温向朱至澍推荐的干吏,留下来处理这一次下马的贪官污吏和不法商贩的。

  两人都肩负重任。

  尤其是史今。

  这一次重庆之行能带回多少钱粮,就看史今会不会做事了。

  反正朱至澍是充满期待的。

  一个知府、一个通判,还有多到自己都记不住的行商大户,那油水,朱至澍一想起来就兴奋的睡不着。

  “等史今处理完这事,再加上秋收秋税,孤骑兵和炮兵的钱粮应该就差不多了。”

  坐在马车内,朱至澍对着对面的刘之温说道。

  “话虽如此说,但殿下还是要节省些才好。”

  “过了秋收,下次大笔钱粮入账,那就得是明年的六七月份了,这半年的时间,可是处处都要花钱。”

  刘之温看到朱至澍一脸轻松的暴发户观感,一旁小心的嘱咐道。

  “老刘你放心,孤心里有数。”

  “孤和你保证,三监一定是大大的财源。”

  “而且孤练兵绝对不白练,练兵打仗,也是开拓财源的好法子,老刘你静心看着孤施展便是。”

  “不过眼下有件事情,得老刘你出马。”

  “殿下请说,为殿下鞠躬尽瘁,是臣的本分。”

  刘之温在朱至澍身边任职已经近20载,可以说从小看着朱至澍长大,所以两人关系很好,私下里朱至澍都是用老刘来称呼。

  本来朱至澍还想叫刘叔,但刘之温说什么也不答应,哪有做天家叔叔的道理?

  朱至澍也就只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