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都市情感>公元1980,我来了!>第624章 格局太小
  市委书记的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在全国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经济建设时期,对于一切新生事物的态度,都是先关注它的存在与发展,再根据它在存在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规章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闭门造车,甚至出现政策的反复。

  国家之所以在南镇搞特区,初衷也是如此。

  谁都不知道市场经济、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最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会出现什么问题,所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

  成功就大力推广,不行就紧急刹车。

  而在试验阶段,内地某地要想先人一步,是要冒相当大的政治风险的。

  作为一个老干部,市委书记愿意,或者说是敢冒这种风险,确实出乎梅志超的预料。

  “领导,”梅志超小心翼翼地问道:“你知道在城西的江边,也就是航运局的货运码头旁边,有了一个小型的服装和小百货市场吗?”

  梅志超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就是想知道上次有关自己的事,是不是有人已经向他作了汇报。

  市委书记点头道:“听说过,而且听一些同志说,市民们都称之为走私摊。怎么了?”

  听他的口气,好像没有人跟他汇报自己的事,不然,他一定会主动说到自己的那件事情上来的。

  梅志超说道:“其实那根本不叫走私摊,因为大部分服装和小商品,都是我们国内的厂家制造的,只是那些厂家不是国营企业。

  而且我们那个市场的规模,跟人家石镇根本不能比。

  我们现在都是地级市了,可人家还只是一个小乡镇。”

  市委书记又看了看那些照片,转而问梅志超:“你在材料中提出,想办一个服装厂,是不是就想依托江边那个小市场,把以后的服装推出去呀?”

  梅志超点了点头:“是的。”

  市委书记笑了笑:“小梅,你的理想很远大,但格局有点太小。那个市场不就是一二十个摊位吗?说起来,还没有我们任何一家百货公司的柜台多,你怎么就没想到把自己的服装,进入国营的百货商场呢?”

  梅志超苦笑道:“领导,你可能不知道,其实我已经和几个裁缝搞了一个小联盟,当然,规模很小,只有两间房做车间,一共也只有五台缝纫机。

  我想过制作一些服装拿到百货公司去卖,而且还找了商业局的谭局长,结果被他断然拒绝,所以……”

  “哦?”市委书记显得十分意外:“你已经搞了一个服装厂?”

  梅志超不知道他什么意思,赶紧解释道:“不是,算不上服装厂,只是一个小作坊,甚至没有我们海城任何一家裁缝店的规模大。”

  市委书记立即起身,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拿起内线电话,对秘书说道:“请余副市长来我办公室一趟。”

  过了一会,一位看上去四十出头,高大英俊,腰杆笔直,像是当过兵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

  “书记,你找我?”

  “哦,有道呀,来,我给你介绍个小朋友。”

  原来这位就是刚刚从省里调来的,主管商贸的副市长余有道。

  年轻的时候当过兵,转业后被分配到省政府工作,这次海城地市合并后,为了充实班子的力量,也是为了培养他,委任他为海城市副市长。

  别说是80年代,就算是在后世,像他这个年纪出任地级市的副市长,也是相当年轻的。

  市委书记给他们互相作了介绍后,又把梅志超写的材料递给余有道,说道:“你看看这位小朋友写的,跟你的想法不谋而合呀!”

  原来市委书记之所以看到梅志超写的东西后,不仅没有感到丝毫的惊讶,甚至还问起了办服装厂的细节,主要是余有道到任后,立即提出要向特区学习,鼓励发展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

  如果海城人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先鼓励个体户的发展,然后想办法招商引资,吸引一些外商来沪城投资。

  当然,他的这个想法和建议,在班子的会议上没有引起任何反响。

  毕竟除了他以外,其他的领导都是老干部,他们扛枪打仗的时候,余有道还没出生。

  再加上在其他人看来,他的这种想法完全是冒进,甚至是异想天开,只当是童言无忌。

  对于他的意见,市委书记也没有表态,看到梅志超写来的东西后才想到他的意见,于是把他请了过来。

  余有道看到梅志超时的眼神,就像是老干部们看他的眼神一样:怎么这么年轻?

  说实话,要不是看在书记的面子上,梅志超写的东西,恐怕他连看都不会看一眼。

  余有道看到材料后的第一句话,几乎和书记一模一样:“你的字写的这么漂亮?”

  其实余有道的字写的也相当漂亮,而且文采也是出类拔萃的。

  梅志超谦卑地笑了笑。

  余有道看到一半的时候,感觉梅志超的文采相当不错,再看到后面,感觉梅志超的眼光非常长远,对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趋势,比他更有信心,而且认识和分析的,比他更深刻。

  在看材料的过程中,他不止一次中途瞟了梅志超几眼。

  他实在想不明白,看上去就是一高中生的梅志超,也许文采可以模仿别人,但把新生的经济问题分析得这么透彻,真有点不可思议了。看書喇

  开始他还觉得书记简直是在开玩笑,一个高中生写出来的东西,怎么能和自己的建议相提并论?

  可等他一口气全部看完之后,却不得不在心里感叹:怪不得书记会把他介绍给我认识,就他这10多张纸的论述,恐怕连省政策研究办公室的研究员,都没人能写出来。

  当然,他也是因为看到整个材料中,没有哪种“戴帽子”的文风,才确定这是梅志超自己写的,而绝非有人代笔。

  他哪里知道,梅志超之所以对有国家特色的市场经济的未来,分析得那么透彻,那么充满信心,是因为梅志超本来就来自未来。

  未来国家的发展,他一清二楚!

  看完材料和那些照片之后,余有道叹道:“小伙子,你写这份材料的目的,就是想办一个服装厂真的有点可惜,从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的高度及深度来看,完全可以指导我们整个海城市的商贸,甚至是工商业的发展方向呀!”

  感谢书友“连山谷的娇躯77”赠送的啵啵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