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都市情感>公元1980,我来了!>第481章 还是从服装入手
  在80年代人的心目中,单位分的房子才是自己的,房产局的那种房租本的房子,等于是租来的,心里不踏实。

  虽然单位的房子,名义上也是国家的,可只要自己在这个单位不调走,谁还敢把自己从房子里轰出去?

  哪怕是向曹玲这样,就算她调走了,她父亲还是商业局的退休职工,也没谁敢把他们一家轰出去。

  就算她父亲死了,她母亲也是单位的家属,同样没人会把他们一家轰出去。

  何况当初这套房子是单位分给她父亲的。

  她是个女人,如果是她弟弟顶职,将来结婚的时候,她弟弟还可以向商业局申请分房的,国家的福利分房,基本上都是以男方为主的。

  房租本的房子就不一样。

  这些房子一般都是过去留下来的房子,有些是外国侵略者做的,有些是解放前官僚和资本家做的,有些是旧政府甚至是伪政权做的,解放后全部充公。

  随着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加,许多有工作或无工作的城市居民,都在政府的关怀下,根据家庭的人口,从房产局分到了房子,并给予了相应的房租本。

  表面上看是租住的房子,其实一旦入住了,也就没有人干涉了。

  像曹玲他们商场的主任,按说在单位分了房子之后,就应该把这个旧房子退出来。

  问题是当年并没有这种政策,而且有关部门掌握的数据都是静态的,除了离开城市这座城市,像曹玲这样调动工作要迁户口和粮油关系,那么街道和居委会才知道她已经不在这座城市生活。

  既然不是本市的居民,才必须把房子让出来。

  许多地方也只有在这的时候才能卡住对方:如果你不让房子,我就不让你迁户口和粮油关系。

  如果是单位分了房子,而你的户口依然在街道和居委会的话,是没人会上门找麻烦的。

  当然,也有这种情况,有些人调离本市之后,和邻居们私下交易,你相信你给我这些钱,我就把房子让给你。

  80年代大家的住房都紧张,房子收回来分给谁都是分,弄不好还会引起巨大的矛盾。

  如果离开者和邻居私下做了交易,两人一起到房产局去变更房租本的名字,基本上也没人管,只要住进去的是本市的居民,也就不会惹出什么麻烦。

  曹玲她们主任不交出这套房,也没人管这些事,如果他家里的人口多,他也可以自己住单位的新房,让父母或者子女住房产局的房子,也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估计那个主任是不需要这么多房,所以才提出来想买。

  说白了,其实就是转让租赁权的意思。

  在80年代,500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除了没多少家庭拿得出来之外,更重要的是大家不愿意拿。

  想想看,分房本来就是一种福利,单位职工有这种福利,城市居民同样有这种福利。

  大家都在抱着等的心态,总觉得自己家里住房困难,只要城市或者单位有了新的住房,自己总有一天能分到的。

  何况这还仅仅是房产局的房产本的房子,谁愿意花500块钱去买呢?

  而且买下了这套房之后,以后再有机会分房的话,就没有人会想到你的头上。

  只是大家都不明白,不管是房租本还是单位的住房,只要你住进去了,差不多就是一辈子,甚至还可以传给子孙后代。

  而大家也不可能明白,再过10年20年不到,国家先开始住房的双轨制,紧接着就取消了福利分房,以公积金的形式补贴大家去买商品房。

  主任的这套房子连带厨房一共是4间,虽然在80年代开口要500块,确实有点黑,才过不了多少年,他就明白自己亏到姥姥家去了。

  像海城这样的地级市,后世房间最高的时候也超过了每平米一万元,房租本的房子拆迁后,一样作为拆迁户对待,不是在原地,就是在异地还给你相同平方的房子。

  象他这套房,最好应该也有40个平方,不说一万,就按最低价三四千一个平方来算,这套房将来的市值,最少也值16万。

  就按20年算,500块钱变16万,那是什么概念?

  梅志超清楚地记得这样一个案例,一名八旬老人于1998年存入银行的500元钱,后来忘了取,20年后的2018年,他去银行取时,结果连本带息,他一共拿到了六百零五块六毛钱!看書溂

  所以梅志超说,就是花5000块钱也值得。

  当然,他只是想说明这套房的价值所在,并没有真的让曹玲花5000块钱去买那套房。

  曹玲疑惑道:“你真的觉得划算?”

  梅志超说道:“这样吧,你带我去认识一下你们主任,我买下来。”

  曹玲白了他一眼:“你买和我买有区别吗?行,我明天就买下来。”

  梅志超提醒了一句:“去房产局更换名字的时候,写上你弟弟的名字,他已经成年了,如果写你母亲的名字,万一等你母亲百年之后,说不定会有点麻烦。”

  曹玲想想也是。

  不过她想买下来的真正原因,倒不是现在就给弟弟,而是准备和梅志超建一个只属于他们两个的安乐窝!

  曹玲又问道:“我要是去沪城了,你最近有什么打算?”

  梅志超说道:“你刚刚说的省城的情况,让我心里有了点底。你也知道我们院子门口的那条路吧?”

  “是的,又宽敞,平时又没有什么人和车辆通过,怎么了?”

  “我想鼓动我妈和她现在合伙的那几个阿姨,就在那里摆上服装摊,然后慢慢把那里发展成服装市场!等沪城的政策有所松动的时候,你们服装厂的服装都可以拿到这里来销。

  而我现在有两个想法,不过都是你给我的启发,先是像你上次说的,到江北农村去找些裁缝来,自己做一些服装卖;二是跟你刚刚说的那样,也到石镇和南镇那边弄些这些走私的服装来卖!”

  感谢书友“果酱1982”赠送的啵啵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