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历史军事>回到明朝当首富>第446章 开海禁
  国富民强!

  简单几个字,直接吊起了百官的胃口。

  开海而已,难道,还有很多的好处?

  宝座之上,弘治皇帝已是醒悟过来。

  以他对这小子的了解,所谓的国富民强,怕是离不开那两个字——银子!

  而当在这朝堂之上,当着百官的面提及银子,自是粗鄙的。

  于是他大手一挥:“好了,驸马啊,你不要说了,退朝!”

  起身之后,他经由宁远身旁,小声道:“宁波一行,舟车劳顿,回去好生休息一番吧,顺带着,将开海禁的方略写就出来。”

  宁远嘿嘿笑着。

  不出意外,大事可成矣!

  对于开海的重要性,毫不客气的说,可能比他先前发明的香皂、玻璃,包括高速公路,还重要百倍。

  因为这关乎到整个大明的社会属性。

  从小农经济,朝着商业经济过度!

  开海之后,诸多商人便会因利而往来四方,首先,便会与整个世界接触。

  有了这个前提,无论未来怎样,哪怕是他宁远死去,大明,也绝对不会与世界脱轨。

  还有便是,发达的商贸,会带动手工作坊、会致使一种种商业模式浮现。

  届时,整个大明,将会迎来不可想象的大发展!大繁荣!

  最后……嗯,还可以挣银子!

  商人、百姓们有了钱,日子,才能更好啊!

  “本公子这可该死的忧国忧民的心呦!”

  回去的路上,宁远不自觉的笑了出来。

  而后,又想到什么一般,正色似的喃喃道:“封侯非我愿,但愿天下昌?”

  接下来的几天,宁远开始撰写开海禁的诸多事项。

  说来,自是极为简单。

  在大明沿海各处设立港口与……海关!

  所有出海船只,必须经由海关检验,合格之后方可出海。

  而经由海关检验,便意味着……关税!

  朝廷,得收银子啊!

  继续推演下去,便是诸多商人出海可能的售卖物品,对于不同的物品,收取不一的关税。

  出口问题大抵如此,而后便是进口。

  从外面进口的物品,诸多种类,尽可能的详细描述,收取不定税率的关税。

  足足五日之后,宁远才将一份详细的开海禁事宜,写就完毕。

  这一日,他来到内阁,将一份文书,递给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逐字逐句的看着,恍然家有一种顿悟的感觉。

  因为,太详细了!

  非但写就了诸多问题的解决办法,还将其中的诸多优点,讲述的清清楚楚。

  其中,最大的有点便是……收银子,不,关税!

  看过之后,弘治皇帝又将文书递给三位阁老。

  三位阁老亦是醍醐灌顶一般,暗暗震撼。

  这小子,果然有一套啊!

  而且,看这上面描述的如此细致,怕是……早就准备好了。

  只是……

  大学士刘健疑惑似的道:“繁昌侯,这关税,是不是……高了些啊?”

  “便是连最少的布匹,也达到了十分之一。”

  “还有那所谓的进口税,最高,甚至达到了三分之一……恐损害商人的利益吧?”

  这税,太高了!

  要知道,而今大明的商税,不过是三十其一。

  就这,能收上来的税,都还寥寥无几。

  将关税定的这么高,那诸多商人,可还有利可图?

  宁远却是笑道:“刘公,这税率,不高了,相较于商人的利润,已是很低了!”

  刘健略微皱眉,很快又释然了。

  或许,宁远说的有道理。

  因为,只是那宁波一地的诸多私商,便涉及了三百多万两银子啊!

  显而易见,出海行商,利润,高的可怕!看書喇

  于是,就在第二日,早朝之上,弘治皇帝只是简单与百官商议一番,便颁布了诏令。

  自这一日起,被大明封禁了百余年的海禁之策,开了!

  大明,开海!

  其中诸多细节,诏书上写的清清楚楚,一切,只待商人出海,缴税、入关,缴税!

  而也是这一日,户部右侍郎刘大夏请求致仕。

  弘治皇帝想也未想,直接允了!

  大明开海了,大明诸多沿海的私商,皆是振奋不已。

  没人能想到,在大家有生之年,竟还可以光明正大的出海,而且,还可以拥有护卫。

  “要收关税吗?呵呵?十分之一?五分之一?”

  “简直玩笑!”

  “老子哪趟出海,不赚他个数倍的利!”

  “看来,朝廷对我等私商,终究是宽容了!”

  许多人不以为意。

  因为,眼前大家伙出海,那可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这其中,还要向上递上许多好处费。

  而今,朝廷开海,以后大家出海便无需担惊受怕,更无需交好处费了啊!

  也是此时,宁波一地!

  于无数私商而言,在得知朝廷开海之策之后,是错愕的。

  因为,没人敢想象,朝廷会这么做。

  跟着,又有小道消息传了过来。

  “什么?你是说……开海之事,乃是那繁昌侯宁远一手促成?怎么可能!”

  “那宁远,先前差点弄死大家伙,又怎么会帮助大家伙呢?”

  “不,不对!”

  “明白了,老夫明白了!”

  “繁昌侯宁先生,先前在宁波大肆查寻私商,为的,便是给朝廷施加压力啊!”

  “大家伙,错怪了先生!”

  “错怪个屁啊!老子的家产,都没啦!被宁远那混账给抄没了!他娘的,老子恨啊!”

  “你恨,老子就不恨?奶奶的,老子出银一千两,给那宁远立像,诅咒他活一万年!”

  “老子出两千两!”

  “老子没钱,出一百两!”

  无数人骂骂咧咧,可随着近万两银子砸下,宁波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段,出现了一座雕像。

  雕像的下面,写着八个大字。

  ——狗贼宁远,长命百岁!

  随着时间的推移,沿海各地的港口、海关纷纷设立起来。

  作为为大明航海贸易事业的奠基人,宁远自是要吃掉这第一波的红利。

  沈三那边,一切准备就绪。

  只待通过海关,便立刻率领船队出海……挣银子。

  “诸多事项,都记清楚了吧?”宁远问。

  “记清了,烦请公子放心!”沈三回应。

  “嗯。”

  宁远点头:“这航海贸易到底行不行,就看你此一出了,记好本公子的吩咐,到了那里之后,能换多少银子换多少银子,本公子,等你满载而归!”

  沈三便退了下去。

  也是这时,朱秀荣走了过来,双手背在后面。

  “夫君,你猜猜,妾身手里有几块糖?”

  朱秀荣温柔道:“猜对了五块,就全部给你!”

  宁远眨眼。

  糖?

  他倒是不怎么喜欢吃甜食,随口道:“我猜,秀荣你手里有八块糖。”

  朱秀荣点头不跌:“猜对了,但……妾身这里只有五块,还欠夫君三块哎!”

  说着,她取了一块糖,递送到宁远的嘴边。

  宁远向下扫视,忽而一顿:“这是……糖?”

  那糖,黑红相间,显然有许多杂质。

  朱秀荣一脸不解:“是啊,这已经是最好的糖了啊,听闻江南那边,甘蔗减产,这糖,越来越贵了,夫君,你怎么了?”

  宁远豁然一震,冲着旁边的小厮道:“快,快去叫沈三回来,必须叫回来!”

  他终于是想起了一件不是特别重要的小事。

  而今大明,还没有白糖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