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网>穿越重生>汉鼎犹立>第十二章 躬耕天下
    徐庶对诸葛亮言道,“你乃是我知己好友,虽然孔明你一直以无心仕途对外示人,

    但吾深知,你并非无心仕途,乃是心中怀抱着匡扶汉室,再造华夏的大志向。

    今公玮,汉室宗亲也。

    匡扶其成就大业可以说就是在匡扶汉室。

    而且公玮正如孔明你所言,天资任敏,爱德下士,此乃明君之象。

    投之,吾等不但可一展所长,又可完成心中志向,何乐而不为?”

    “公玮虽今遭馋人陷害,外贬出襄阳,然正如公玮信中所言,长沙虽偏处湘南,却是建功立业之所。

    若孔明你能与我一同辅弼公玮,以公玮之明,你我二人之能,蔡瑁何足惧?

    到那时,不说长沙一郡,就是来日扶保公玮重返襄阳,令公玮以嫡长子之大义克继楚国,亦是不难之事。

    刘州牧执掌荆州以来,虽武威稍逊,然文治斐然。

    现今荆州兵甲遍于田野,谷物溢于府库,楚国国力乃当世翘楚,英才俊杰更是不计其数。

    公玮以此为资,展征讨之业,纵使来日北方强敌来临,又有何惧。

    以荆州为资,底定华夏之大业,孔明你难道不心动吗?”

    在说完这些后,徐庶已经按剑而起,他来诸葛亮身前,对着诸葛亮一拜道,

    “吾徐庶平生有一愿,便是能与志同道合之人一起重整这乱世。

    公玮与孔明你皆是我心中所许之可以一起并肩之人,还望孔明能弃隐士之虚念,出山为天下苍山谋取实利。”

    徐庶这一拜,令一向谦逊的诸葛亮立即从坐席上起身,他连忙扶起徐庶言道,

    “亮当不得此拜。”

    诸葛亮虽然如愿扶起了徐庶,但他看到徐庶脸上那坚定的神色,知道徐庶的心意之坚定,

    若是不拿出能令徐庶信服的理由,恐怕他不会轻易离去了。

    诸葛亮扶着徐庶回原位坐下,而后他对这位好友敞开了心扉,他站在徐庶身前负手叹息地说道,

    “吾又岂非未曾不想出山匡扶汉室。”

    “天下群雄中,非刘姓者吾不愿投。

    而公玮虽年纪尚轻,但其为人礼贤下士,又与我交好,其之所在,本是我良好栖身之所。

    但正如我评价公玮天资仁敏,爱德下士那般,我只知其贤德,而不知其才能,要想平定这浩浩乱世,非才德兼备之英主不能。

    今公玮只见德而未有能现于当世,吾又岂可下定决心投之。”

    听到诸葛亮终于说出了心里话,徐庶大喜,他连忙说道,“如此甚为简单。

    今孔明可与我一同前去长沙,就近观察公玮执掌一县之所为。

    若其贤能,吾等尽心辅弼,若其才干与其德行不相配,吾等再一同离去即可。”

    听到徐庶如此说,诸葛亮却在徐庶的眼光中缓缓摇头。

    “元直所言,乃是当今天下贤士择主之所为,但此为,吾不取也。”

    徐庶闻言诧异,“为何?”

    就近观察主君,最后才决定是否真心投效,乃是当世的贤才通用的做法。

    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所说的这句话,就是当今主君与臣下之间的真实写照。

    但徐庶没想到诸葛亮却不赞同这种做法。

    诸葛亮在徐庶诧异的目光中,语气坚定得说道,

    “亮这一生,只会择一主投效。一旦投之,便生死不相弃也。”

    此刻天色已暗,炭炉中正熊熊燃烧的火光,映照在诸葛亮那清秀的脸庞上,正不停的跳跃着。

    中平以来,天下战乱不休,人人以利为先。

    人心正如那跳跃的火光,令人捉摸不定。

    但就是在充满利欲熏心的尘世中,却有一位年轻人说出了生死不相弃这句话,这一幕令此刻在仰望诸葛亮的徐庶感到颇为动容。

    徐庶郑重起身对着诸葛亮再度一拜,方才那拜是为了打动诸葛亮,现在一拜,却是徐庶敬重诸葛亮的气节。

    “庶知矣,吾不如孔明多矣。”

    ...

    徐庶在知道诸葛亮的心意后,就已经离去。

    如今房屋内只留下诸葛亮一人,诸葛亮跪坐在火炉前,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信。

    他想起了方才徐庶所念的内容,脸上不禁流露出几丝无奈的笑意。

    “这惫懒货,既是求贤,不挖空心思以华丽文字动我就罢了,竟然给我信中的内容,与元直还有颇多相似之处。”

    诸葛亮言语之间虽是责怪,但语气却是一副开心的模样。

    这时诸葛亮回想起了他与刘琦初识的场景。

    那时他正在隆中的田亩中耕作,却不知何时身后出现了一个青衣少年。

    那少年在见到自己的那瞬间,便自来熟的拿起自己放在一旁的耕犁,而后展露笑颜对自己言道,

    “诸葛君,可否一起躬耕否?”

    想起此幕,诸葛亮脸上的笑意更甚,而后他闭目沉思起来,

    公玮,若这次你能令我满意,我追随你一起躬耕这天下,

    又有何不可!

    ...

    隆中发生的一切,在数十里外的襄阳城中的人并不知晓。

    但此时襄阳城中却也有大事发生着。

    原来是日前荆州牧下令令其长子刘琦出镇长沙,而长子出镇,必将兵而往。

    本来调拨给刘琦的兵本该从襄阳城中的预备兵役中调取,但蔡瑁显然不想将太多百战精兵交付刘琦手上。

    于是乎他便令士卒在襄阳城中四处招贴告示,为刘琦招募新兵。

    告示一出,顿时引起了襄阳城中百姓的热议。

    这些百姓不知道荆州高层的政治博弈,只知道如今是刘州牧为其的嫡长子刘琦招募新兵,刘琦的身份之尊贵,瞬间引来了许多吃瓜群众。

    一辈子将老婆孩子热炕头当做毕生梦想的老百姓们,已经将刘琦从心中默认为了下一任荆州之主。

    因为他们自己的家业也都是传给自己长子的。

    因此在为刘琦招募新兵的告示一出来后,不止吸引了许多吃瓜群众,也吸引了许多在襄阳郁郁不得志的的那些寒门之徒。

    在襄阳城中的一处告示栏下,有一位身形雄壮的勇士正目光灼灼得看着那告示。

    他名魏延字文长,义阳人士。

    早在去年他就背井离乡来到这襄阳城中,为的就是希望在这个荆州的首府之地可以找到建功立业的机会。

    但因为自己出身寒门,哪怕四处投拜帖,也根本无人给其机会。

    本来心中已经失望至极的他,打算南下去长沙郡碰碰运气,没想到在这时,他看到了这份为刘琦招兵的告示。

    魏延心气高傲,他自认自己颇有军阵之能,只是一直以来怀才不遇,未逢明主罢了。

    而这份刘琦招兵的告示却让他看到了希望。

    刘琦素日里就一直是以礼贤下士闻名于荆州。

    而就在魏延眼神希冀的看着那告示时,人群中却有同乡认出了他。

    魏延在乡间就以勇武闻名,这位同乡曾经因为欺凌寡妇被魏延教训过。

    只是时来运转,这位同乡因为家中颇富,早年间找关系拖蔡氏族人买了个军职,如今亦是一位屯长。

    今日他正好休沐,没想到在此处却碰上了魏延。

    其与魏延往日有恩怨,再加上身为同乡的他素知魏延志向,如今身为屯长的他虽然打不过魏延,但正好可以以此嘲笑他。

    “这不是我汉大将军乎!”

    这位同乡尖锐的声音瞬间将众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他身上,而见他手指魏延,众人的目光也都将目光转移到了魏延身上。

    魏延出身寒门,生活困苦,加上在襄阳一直没有找到职分,故而穿的是一份打满补丁的衣服。

    他的这份寒酸的样貌配上那位同乡的大将军调笑之语,反差之下顿时引起众人大笑。

    魏延也认出这位当初被其教训的同乡,见他当众调笑自己,引得众人调笑,心中的怒气瞬间上涨,他一瞬间握紧了拳头。

    但看到那位同乡身旁跟着几位同行之人,不愿招惹麻烦的他只想离去。

    但那位同乡却不依不饶,直接上前抓住他的袖子,毫不留情地继续开口道,

    “吾大汉何时有了破衣烂裳的大将军了!”

    他的话再度引起了在场众人的大笑。

    此刻魏延的脸庞已经被羞愤覆盖,

    他手中的拳头已经握的越来越紧。

    魏延当然不是怕事之人,以他的勇武打倒这位同乡更是轻而易与。

    但是如果他动手了,无论胜负如何,一定会被官府追捕,到那时势必会错过他视为腾起之机的刘琦招兵。

    小不忍则乱大谋。

    魏延一直以这句话安慰着自己。

    而魏延不知道的是,在围观的人群中有一位身着华服,气质雍容的贵公子正饶有兴趣的看着发生在他身上的这一幕。

    这位贵公子不是别人,正是刘琦。

    见魏延一直对自己的挑衅忍让,那位尖嘴猴腮的魏延同乡的胆子也越发大了起来,全然忘记了他当初是被魏延如何暴打的。

    他用更加尖锐的语气说道,“魏文长呀魏文长,我看你以后应该叫魏气短才是!”

    文长是魏延的字,字为长辈所赐,这位同乡如今当众以他的字当做嘲笑之资,等于是在羞辱魏延的长辈,这让魏延已经无法容忍。

    他眼神已经从克制变为愤怒。

    那种怒气几乎要从他的眼中喷薄而出,而这时一直在围观群众中当吃瓜群众的刘琦,在听到魏文长这三个字时

    眼睛一亮!